一种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984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4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塔体,所述塔体内设有填料以及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布水器,所述塔体侧壁设有进风窗,所述塔体底部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下方设有沉淀池,所述集水池靠近其上端面侧壁与沉淀池之间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沉淀池靠近上端的侧壁,所述沉淀池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使循环水可平稳地流入沉淀池中,有利于提高杂质的沉淀效率的一种冷却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冷却塔的频繁气、水交换作用,大气中的粉尘砂砾等杂质会被带进冷却水中,形成淤泥等杂质,含有淤泥等杂质的冷却水,经循环进入到换热装置后,换热装置会产生结垢,严重影响换热装置的传热效果与冷却能耗。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404834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净化装置及组合式冷却塔净化装置,将可净化水质的装置设置于冷却塔集水装置内部或独立设置,或两种设置方式的结合。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除去一些循环水中的杂质,但是由于循环水会不断从填料中落下来,并且掉落到沉淀池中,从而会对沉淀池中的水造成扰乱,将沉淀的物质重新激荡到循环水中,降低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通过集水池的分隔,使循环水可平稳地流入沉淀池中,有利于提高杂质的沉淀的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却塔,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塔体,所述塔体内设有填料以及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布水器,所述塔体侧壁设有进风窗,所述塔体底部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下方设有沉淀池,所述集水池靠近其上端面侧壁与沉淀池之间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通于沉淀池靠近上端的侧壁,所述沉淀池与出水管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布水器中喷淋下来的循环水经过填料进行换热降温,再从填料中不断地滴落至集水池中,先由集水池对循环水进行储存,当集水池中的循环水存积到连接输水管的高度时,循环水才会依靠输水管的引导流入沉淀池中,因为输水管连通于沉淀池靠近上端的侧壁,从输水管中进入沉淀池中的循环水不会扰乱沉淀池中原本存积的水,也不会对沉淀池底部已经沉淀的杂质起到激荡作用而使其再一次浮起,因为输水管连通于集水池的上端侧壁,从而从输水管中进入沉淀池中的循环水具有较小的压强,使循环水可以平稳地流入沉淀池中,再依靠循环水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下的流动速度而达到沉淀杂质的净水沉淀作用,尽可能保持沉淀池中循环水的平稳性,从而提升杂质沉淀的效率,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进而有效避免换热装置发生结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包括依次平行排列且相连接的进水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和分级沉淀池,所述进水沉淀池与输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沉淀池侧壁设有与过滤沉淀池相连通的第一溢流孔,所述过滤沉淀池侧壁设有与分级沉淀池相连通的第二溢流孔,所述出水管与分级沉淀池靠近其底部的侧壁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孔高于第二溢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循环水的多级沉淀,并且凭借第一溢水孔的高度高于第二溢水孔,从而使循环水能够在进水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和分级沉淀池中依次通过,使循环水只能沿着该顺序进行流动,避免循环水会在三个沉淀池中发生倒流而影响正常沉淀净水过程;多个相连通的沉淀池,可以避免循环水的直接滴落或通入,能够进一步减少循环水在沉淀过程中的紊流和短流,以及水流的冲击,使循环水中的杂质可以顺利地进行沉淀并且不会被再次激起,提高沉淀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沉淀池、过滤沉淀池和分级沉淀池底部均设有排污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三个沉淀池的底部积留有较多淤泥和杂质时,则利用排污阀进行及时排除,避免堆积过高的淤泥而降低循环水的沉淀净化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沉淀池和过滤沉淀池为封闭中空体,所述分级沉淀池上端设有溢水口,所述塔体底面设有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进水沉淀池和过滤沉淀池内部的循环水不会发生溢出,使持续通入的循环水都能在沉淀之后全部进入到分级沉淀池中,一旦分级沉淀池的出水速度变慢,则是循环水能从分级沉淀池的溢水口漫出,而避免循环水在三个沉淀池中发生倒流而影响正常的沉淀净水过程,从而保证了循环水在进水沉淀池和过滤沉淀池中可以保持稳定的沉淀过程,循环水的状态能够保持稳定流动;再依靠塔体底部的出水孔能够将漫出的循环水有效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池上端与进风窗底部呈等高设置,所述塔体下方设有存水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塔体下方的存水池,能够使分级沉淀池中漫出的水进行储存;并且依靠集水池上端和进风窗底部的等高设置使集水池中的循环水来不及从输水管中排出时,就能依靠进风窗的开口进行辅助排水,并且将该部分的水排出到存水池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与存水池相连通,所述存水池设有水泵,所述存水池连通有入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入水管能够将温度较高的循环水直接通入到存水池中,因为存水池中有一部分水是塔体中已经冷却完的水,依靠这部分已经降温的水能够先和通入的高温水进行混合,从而降低一开始通入的高温水的温度,之后,再利用水泵将存水池中的水通入到进水管中去进行降温,该过程能够依靠已经降温后的循环水先起到预先降温作用,提高了冷却的效率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水池上端覆盖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过滤网、矿石滤料层、纤维球层、石英砂层和活性炭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过滤层能够将存水池的上开口进行遮挡并且起到过滤作用,使进入到存水池中的循环水可以更加洁净,并且能够避免外部的杂质和灰尘由存水池的上开口而进入到存水池中对循环水造成污染;矿石滤料层中矿石粒径较大,质量较重,不会出现遇水后的漂浮现象,其表面粗糙,对循环水中泥沙的吸附效果较好;纤维球层体积较大,质地较轻,但其遇水后很快会吸收大量水分,将泥沙吸附在其表面的缝隙中,从而起到过滤的效果;石英砂质量较重,不会出现漂浮现象,且粒径较大对循环水中的泥沙过滤效果较好,活性炭起到最后一步的过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存水池内设有多级沉淀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存水池内的多级沉淀池,能够对循环水再一次起到逐级沉淀的作用,从而提升循环水的沉淀效果,达到更好的沉淀净化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池呈漏斗型,所述集水池内壁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靠漏斗型的集水池,能够使循环水在集水池中也能进行一定量的储存,再凭借集水池上端侧壁的输水管来对循环水起到导流输送作用,使循环水能够顺利地进入到输水管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合分级沉淀池上端的溢水口和塔体底部的出水孔,以及集水池呈倾斜设置的内壁的较高端与进风窗的底边呈等高设置,使循环水可以满溢至存水池中,一方面避免了循环水在多个沉淀池中发生倒流而有利于循环水进行沉淀净化,另一方面对已经冷却了一定温度的循环水进行储存,使其对直接通入的高温循环水起到预先降温作用,提升循环水的冷却效率和沉淀净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塔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对塔体的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体现塔体内部的结构;图3是本实施例的半剖图,主要用于体现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I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过滤层。附图标记:1、进水管;11、进风窗;2、出水管;3、塔体;4、填料;5、布水器;51、喷水管;52、连接管;6、集水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和塔体(3),所述塔体(3)内设有填料(4)以及与进水管(1)相连通的布水器(5),所述塔体(3)侧壁设有进风窗(11),所述塔体(3)底部设有集水池(6),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池(6)下方设有沉淀池(7),所述集水池(6)靠近其上端面侧壁与沉淀池(7)之间连通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连通于沉淀池(7)靠近上端的侧壁,所述沉淀池(7)与出水管(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和塔体(3),所述塔体(3)内设有填料(4)以及与进水管(1)相连通的布水器(5),所述塔体(3)侧壁设有进风窗(11),所述塔体(3)底部设有集水池(6),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池(6)下方设有沉淀池(7),所述集水池(6)靠近其上端面侧壁与沉淀池(7)之间连通有输水管(8),所述输水管(8)连通于沉淀池(7)靠近上端的侧壁,所述沉淀池(7)与出水管(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7)包括依次平行排列且相连接的进水沉淀池(71)、过滤沉淀池(72)和分级沉淀池(73),所述进水沉淀池(71)与输水管(8)相连通,所述进水沉淀池(71)侧壁设有与过滤沉淀池(72)相连通的第一溢流孔(712),所述过滤沉淀池(72)侧壁设有与分级沉淀池(73)相连通的第二溢流孔(723),所述出水管(2)与分级沉淀池(73)靠近其底部的侧壁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流孔(712)高于第二溢流孔(7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其特征是:所述进水沉淀池(71)、过滤沉淀池(72)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智宁孙平刚薛小锋郝宁马双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