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贝前列素及其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6965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用新中间体制备式(Ⅰ)贝前列素(beraprost)的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式(I)贝前列素(beraprost)及其盐的合成,和该合成中所用的通式(IV)、(V)和(VI)新中间体,其中R1代表甲基或乙基,R2代表包含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式(I)贝前列素的盐尤其是钠盐,是可经口施用的前列腺环素衍生物,它可用于有效地治疗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动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高压。市售药物组合物中所用的式(I)及其盐活性药物组分是包含4种立体异构体的外消旋化合物。式(I)化合物及其盐的合成参见欧洲专利申请084856A、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59-134787A和Tetrahedron,55,2449-2474页(1999)的描述,合成示意图如路线1所示。在路线1中,TBDMS代表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Ac代表乙酰基,W-H-E反应代表Wittig-Horner-Emmon氏反应。由路线1和现有技术可知,现有技术水平下的合成路线较长并且收率中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简短且收率较高的合成方法。我们出人意料地发现,采用特别选定的单一保护基团(其使得同时进行选择性氧化成为可能),可避免使用酸敏感保护基团保护伯醇羟基和采用碱敏感保护基团保护仲羟基,同时无需随后从伯羟基上除去保护基团。在15位上氧代基团的还原反应之前除去上述保护基团以及仔细选择还原剂可提高还原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整个合成的收率。本专利技术通式(VII)化合物-其中R2代表包含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与通式(VIII)化合物反应-其中R1代表甲基或乙基,X代表氯或溴或碘原子,CF3SO2-O-基团,叠氮基-,氰基-,或基团 或下述文献中描述的其它基团甲硅烷基化剂(Fluka Chemie AG,第二版,Dr.Gert.Van Look编辑(1995)ISBN 3-905617-08-0),所得通式化合物(VI),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氧化成通式(V)的醛,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得到的上述醛分离或不经分离与通式(IX)的膦酸盐反应,其中R3代表包含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所得通式(IV)化合物,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脱去11位的保护基团进行脱保护,并且所得通式(III)化合物被还原,其中R2的定义如上,所得通式(II)化合物被水解,其中R2的定义如上,和分离式(I)的酸并与碱反应而转化成其盐,然后分离所得的盐,或者所得式(I)的酸不经分离而转化为其盐,然后对所得的盐进行分离。在上述方法中,通式(VII)化合物与适于引入三乙基甲硅烷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的通式(VIII)化合物反应,其中R1代表甲基或乙基,X代表氯、溴、碘原子,CF3-SO2-O-,叠氮基-,氰基-,或基团 或下述文献中描述的其它基团甲硅烷基化剂(Fluka Chemie AG,第二版,Dr.Gert.Van Look编辑(1995)ISBN 3-905617-08-0),优选三甲基甲硅烷基或三乙基甲硅烷基卤化物,尤其是上述物质的氯化物或特定衍生物。最有利地,所得通式(VI)的二甲硅烷化二醇被二甲亚砜、草酰氯和三乙胺的混合物氧化醛通式(V)。在Wittig-Horner-Emmon反应条件下,通式(V)的醛与通式(IX)的膦酸盐反应(Chem.Rev.89,863-927页(1989),得到通式(IV)化合物。于酸性介质中,脱去通式(IV)化合物中仲羟基-基团的三乙基甲硅烷基或三甲基甲硅烷基保护基团后,得到烯酮型(enon)通式(III)化合物。优选采用二异丁基铝-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盐进行通式(III)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还原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然后在碱性介质中水解产生式(1)贝前列素。与碱反应,可制得式(I)化合物的盐。可在对经分离或未经分离的式(I)贝前列素进行分离之后,进行盐形成反应。对于制备贝前列素的钠盐而言,最优选采用氢氧化钠作为碱。可以按照例如Tetrahedron55,2449-2474页(1999)中的描述,制备本专利技术方法所用的通式(VII)化合物和通式(IX)的膦酸盐。通式(VIII)化合物为市售化合物。附附图说明图1、2、3、4、5、6、7、8和9表示通式(I)、(II)、(III)、(IV)、(V)、(VI)、(VII)、(VIII)和(IX)。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对本专利技术范畴没有限定。实施例1通式(VI)化合物-其中R1代表乙基和R2代表甲基1.84g(6mmol)通式(VII)的二醇,其中R2代表甲基,溶于10ml吡啶中。搅拌溶液,加入2.35ml(14mmol)氯化三乙基甲硅烷。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倾入50ml水和20ml己烷的混合物中。水相用己烷(2×10ml)萃取,合并的己烷溶液用1M NaHSO4水溶液30ml、30ml水、1M NaHCO3溶液30ml、2×30ml水洗涤,接着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己烷溶液经Na2SO4干燥1小时,然后蒸发。得到无色油状的上述标题化合物。收率3.08g(96%).TLC-Rf(己烷-乙酸乙酯3∶1)=0.60,(TLC=薄层色谱)TLC-Rf(己烷-乙酸乙酯10∶1)=0.32.1H NMR(400MHz,C6D6),δH(ppm)0.54q,0.63q;0.95t,1.02t;2.05m,2.06m;2.16m,2.22m,2.25m;2.70m;3.32s;3.51dd;3.63m;4.01td;4.85ddd;6.85t;6.93d;7.19d;13C NMR(100MHz,C6D6),δC(ppm)5.5,5.9;7.7,7.8Si(CH2CH3)3];26.1;30.5;34.3;43.6;47.9;51.5;59.0;63.0;73.6;85.9;121.4;123.3;124.3;129.6;132.0;158.8;173.9。实施例2通式(V)化合物-其中R1代表乙基、R2代表甲基0.27ml(3mmol)草酰氯溶于3ml二氯甲烷,所得混合物冷却至-60℃。于-60℃,向该溶液中滴加溶于3ml二氯甲烷中的0.44ml(6.2mmol)二甲亚砜。搅拌5分钟后,将溶于2ml二氯甲烷中的1.07g(2mmol)实施例1制得的通式(VI)化合物加至混合物中。混合物加温至-35℃,并于该温度搅拌30分钟。反应混合物冷却至-60℃,并加入1.42ml(10mmol)三乙胺。混合物于室温搅拌15分钟,并加入10ml水和10MNaHSO4水溶液7ml。水相用5ml二氯甲烷萃取2次。合并的有机相用1M NaHCO3水溶液10ml、10ml水和10ml饱和NaCl溶液洗涤。有机相经Na2SO4干燥并真空蒸发,得到黄色油状的上述标题化合物,经纯化或不经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反应。收率0.83g(99%)TLC-Rf(己烷-二异丙醚1∶1)=0.44,TLC-Rf(己烷-乙酸乙酯3∶1)=0.521H NMR(400MHz,C6D6),δH(ppm)0.41q;0.84t;1.94m,2.02m;2.17m,2.20t;2.64m;2.73t;3.32s;3.73dd;4.04q;4.69m;6.75t;6.88d,6.91d;9.46d;13C NMR(100MHz,C6D6),δC(ppm)5.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备式(Ⅰ)化合物及其盐、尤其是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Ⅶ)化合物,其中R↑[2]代表包含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与通式化合物(Ⅷ)反应,其中R↑[1]代表甲基或乙基,X代表氯或溴或碘原子,CF↓[3]SO↓[2]-O-基团,叠氮基-,氰基-,或基团-O-*=CH-*-CH↓[3]-或下述文献中描述的其它基团:    甲硅烷基化剂,Fluka  Chemie  AG,第二版,Dr.Gert.Van  Look编辑(1995)ISBN3-905617-08-0,所得通式化合物(Ⅵ),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被氧化成通式(Ⅴ)的醛,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所得的经分离或不经分离的上述醛与通式(Ⅸ)的膦酸盐反应,其中R↑[3]代表包含1-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所得通式(Ⅳ)化合物通过脱去11位的保护基团而进行脱保护,其中R↑[1]和R↑[2]的定义如上,并且如此获得的通式(Ⅲ)化合物被还原,其中R↑[2]的定义如上,所得通式(Ⅱ)化合物被水解,其中R↑[2]的定义如上,并且分离式(Ⅰ)的酸并与碱反应而转化成其盐,然后分离所得的盐,或者所得式(Ⅰ)的酸不经分离而转化为其盐,然后对所得的盐进行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绍博J伯迪G道尔米迪Z鲍洛吉尼卡尔多什Z塞韦林尼尔
申请(专利权)人:奇诺英药物化学工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U[匈牙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