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所述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排泥槽连接,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所述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所述进水加药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实现了混凝、沉淀、过滤三种工艺,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反冲洗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动态膜处理污水工艺中,动态膜的形成需要支撑件,在混合液中,依靠大孔径支撑件形成动态膜,以此提高截留污染物的能力,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这样的动态膜形成需要有良好的载体依托,才能保证膜的固液分离效果。有支撑的动态膜形成厚度及位置与大孔径支撑体的安装位置和布置形式有密切关。当动态膜在支撑件的附着厚度足够厚实时,需要定期通过反冲洗将载体上的老膜冲刷掉后,再经过一段时期产生新膜过滤后才能保证出水水质合格,而反冲洗过程则会破坏系统连续出水,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支撑体自身形成过滤膜层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出泥管与排泥槽连接,排泥槽设于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进水加药装置连接。进一步,进水加药装置包括药剂混合器及提升泵,提升泵与药剂混合器连接,用于将加有絮凝剂的污水输送至药剂混合器;药剂混合器内加有助凝剂,并通过输水管与集水装置连接。进一步,主体装置为圆柱形常压装置。进一步,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15°~45°。进一步,排泥槽环形布置于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实现了混凝、沉淀、过滤三种工艺,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反冲洗工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平箭头表示进水,竖直箭头表示出水。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1、斜挡板2、动态膜层3及排泥层;排泥层设有布水斗4、出泥管5、排泥槽6及收泥斗7,出泥管5与排泥槽6连接,排泥槽6设于排泥层和收泥斗7的底部,布水斗4通过集水装置10与进水加药装置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进水加药装置投加絮凝剂、助凝剂,充分混合后,使污水中带电荷的颗粒物表面被完全中和,颗粒间距离变小,在范德华力作用下,颗粒物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使污水中胶体颗粒失去稳定状态,从而形成絮体从污水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絮体在水力结构作用下,停留在主体装置内,通过水力衬托逐渐形成致密的过滤膜(动态膜层)。该膜无支撑件,可不断的自我更新,更新的动态膜不断过滤水中杂质,使出水可达标排放。而旧的动态膜因失去活性,体积变大,不能承受水的流速推力自动落入收泥斗内,并通过出泥管5、排泥槽6及外部控制阀门将其排出,出泥管排泥依靠重力,由阀门控制,自动排泥。整个设备实现混凝、沉淀、过滤三种工艺,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反冲洗工艺。该装置的水处理过程属于连续运行过程,可与其他设备配合运行。该装置流程简单,易操作,节省了占地面积,无需PLC控制操作,且设备抗冲击能力强。本实施例中布水斗4的大小根据装置的服务面积而定,确保布水斗出水,水力扩散面积覆盖整个装置。动态膜层3的厚度与进水条件有关,如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加药装置包括药剂混合器8及提升泵9,药剂混合器8内加有助凝剂,并通过输水管11与集水装置连接;提升泵9与药剂混合器9连接,用于将加有絮凝剂的污水输送(提升)至药剂混合器8,进而提升至主体装置。助凝剂和絮凝剂加药量根据进水水质烧杯试验确定。药剂混合器8的功能是充分混合各种药剂。在本实施例中,主体装置为圆柱形常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斜挡板2的倾斜角度(与下层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可以有效防止在进水不稳定条件下被冲散的动态膜随水进入出水系统(出水槽1),影响出水水质。在本实施例中,排泥槽6环形布置于排泥层和收泥斗7的底部。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实例1本实例中的污水来自于海洋水族馆的养鱼废水。主要特点是:水的浊度比较高,SS含量高。处理工艺为:自生动态膜工艺(本技术)+消毒工艺。配合药剂投加量为:絮凝剂为10mg/L;助凝剂为0.1mg/L。进水水质及处理后水质为:实例2本实例中的污水来采出油废水。主要特点是:原水中悬浮物、含油量高。处理工艺为:三相分离器+除油缓冲罐+自生动态膜工艺。絮凝剂为50mg/L;助凝剂为0.1mg/L。进水水质为:pHoil(mg/L)SS(mg/L)6~8.58001200处理后水质为:pHoil(mg/L)SS(mg/L)6~8.51010该装置中动态膜生成速度与进水水质有关,过滤效果与动态膜的致密程度有关,也就是药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结合程度有关。本实施例利用常规的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动态膜层能有效的吸附水中各种污染物,通过有效的水力控制让其聚集在动态膜层中,从而达到连续净化水的目的。该装置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悬浮物、部分石油类等污染物,亦可实现其他水快速固液分离连续操作工艺。该装置轻巧、易加工,配件无特殊要求,系统易集成。本技术提供的无需支撑体自身形成过滤膜层的污水处理装置,主要针对SS含量较高的系统通过投加药剂后能实现固液快速分离,去除率可达99%以上,可实现连续运行。该装置依靠装置内部特殊结构形式和进水条件,使污水充分与药剂混合后在内部形成动态膜层。动态膜内部中无支撑,依靠水力平衡形成过滤层,并悬浮在装置中间偏下的位置。污水通过无支撑膜滤层后,出水将随集水管道进入排水系统。整个流程无需反冲洗而动态膜可自动更新。活性强的膜层密实而厚重,且去污能力强。活性差和失去活性的膜层松散,将形成沉淀物自动落入设置收集系统中,依靠水头压力实现自动排出。整个系统小巧,灵活,占地少,系统控制和操作可实现自动化,具有如下特点:1)无反冲洗,可连续出水。2)因特殊原因可中断操作流程,下次需要连续操作时,自生动态膜生成快速,简单,控制方便。3)排泥过程中,无需中断工艺系统,可一边排泥,一边小流量的控制进水。4)通过该装置排出的污泥流化性强,易与下一步工艺浓缩处理。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所述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排泥槽连接,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所述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所述进水加药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所述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排泥槽连接,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所述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所述进水加药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加药装置包括药剂混合器及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文,张学辉,王彦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