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127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尾翼。该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板以及与所述尾翼板连接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尾翼板为由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的中空板,所述顶板的中部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座本体以及拉伸杆,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支撑座本体内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拉伸杆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支撑座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杆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尾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汽车尾翼,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从而使得其根据车速、路况改变其对车的升力的减小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汽车尾翼。
技术介绍
汽车的尾翼(也称扰流板)是指在车尾上方安装的附加板,用于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少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因此,安装汽车尾翼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现有的汽车尾翼一般是一个尾翼板,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尾部上方,针对各种车型有不同的结构,有的体积较大,有的体积小,需要根据车型选择不同类型的扰流板。由于汽车的不同部位气流强度不同,尾翼的安装高度对其扰流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目前的尾翼均为固定结构,不能根据车速、路况需要调整尾翼高度,使用起来范围也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的汽车尾翼。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翼,包括尾翼板以及与所述尾翼板连接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尾翼板为由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的中空板,所述顶板的中部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座本体以及拉伸杆,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支撑座本体内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拉伸杆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支撑座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杆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尾部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杆上沿所述拉伸杆的直径方向开设有弹珠腔体,所述弹珠腔体内设有可压缩或伸长的弹珠,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滑动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弹珠配合的弹珠滚道。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杆与一液压机构连接,所述拉伸杆由所述液压机构驱动沿所述滑动腔滑动,所述尾翼板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液压机构的开关。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翼板的侧板上安装有尾灯,所述尾灯与汽车的供电系统电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翼板的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连接卡扣,对应地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的第一端开设有卡扣腔,所述连接卡扣与所述卡扣腔配合,以连接所述尾翼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尾翼,由尾翼板与支撑座组成,尾翼板上具有凹陷部,可以将作用在尾翼板上的气流引导至凹陷部,使得气流对尾翼板的下压力更集中,可达到更好的减少汽车升力的作用;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本体以及拉伸杆,支撑座本体内设有滑动腔,拉伸杆可沿着滑动腔滑动,从而调整整个支撑座的长度,由此调整尾翼板在汽车上的安装高度,适应于不同的路况、车速,既不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气流的下压力,即调整减小的汽车升力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汽车尾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汽车尾翼的尾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述汽车尾翼的尾翼板与第一支撑座配合的剖面图;图4是图1所述汽车尾翼的第一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述汽车尾翼的第一支撑座的拉伸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尾翼100,用于安装在汽车尾部,减小汽车尾部的升力。包括尾翼板10以及与尾翼板10连接的第一支撑座20与第二支撑座30。尾翼板10为由顶板11、侧板12以及底板13连接形成的中空板,且呈三棱形状。顶板11的中部具有凹陷部14。凹陷部14的深度为1-2mm。凹陷部14的设置使得气流对尾翼板10的下压力更集中,可达到更好的减少汽车升力的作用。第一支撑座20与第二支撑座30用于与汽车的尾部连接,从而将汽车尾翼固定在汽车的尾部处。第一支撑座20与第二支撑座30均包括支撑座本体21以及拉伸杆22,支撑座本体21的第一端封闭,支撑座本体21的第二端开口,支撑座本体21内开设有滑动腔23,拉伸杆22的第一端由支撑座本体21的第二端伸入滑动腔23并与支撑座本体21滑动连接,拉伸杆22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尾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撑座20、第二支撑座30与汽车尾部的连接。拉伸杆22可相对支撑座本体21进行伸缩,从而调整第一支撑座20与第二支撑座30的长度,由此调整尾翼板在汽车上的安装高度,适应于不同的路况、车速,既不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气流的下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拉伸杆22上沿拉伸杆22的直径方向开设有弹珠腔体24,弹珠腔体24内设有可压缩或伸长的弹珠25,支撑座本体21内的滑动腔23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弹珠25配合的弹珠滚道26,拉伸杆22沿着滑动腔23滑动,弹珠25的端部在弹珠滚道26内,当拉伸到位时,弹珠25弹出支撑座本体21,弹珠25伸长,卡在支撑座本体21的第二端处,即可将拉伸杆22固定。此时,拉伸杆22的端部与汽车的尾部连接即可。其中,弹珠腔体24以及弹珠2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例如需要将第一支撑座20、第二支撑座30调整为多个不同的长度时,则设置多个弹珠腔体24以及弹珠25,多个弹珠腔体24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拉伸杆22与一液压机构(未图示)连接,拉伸杆22由液压机构驱动沿滑动腔23滑动,尾翼板10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液压机构的开关。当需要调整第一支撑座20、第二支撑座30的长度时,启动开关即可,拉伸到预设长度后,关闭开关。在尾翼板10的侧板12上安装有尾灯15,尾灯15与汽车的供电系统电连接,汽车的供电系统为尾灯15供电。尾翼板10的底板13上开设有若干凹槽16,凹槽16内设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中部设有连接卡扣18,对应地在第一支撑座20与第二支撑座30的第一端开设有卡扣腔27,连接卡扣18与卡扣腔27配合,以连接尾翼板10与第一支撑座20、第二支撑座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板以及与所述尾翼板连接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尾翼板为由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的中空板,所述顶板的中部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座本体以及拉伸杆,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支撑座本体内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拉伸杆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支撑座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杆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尾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尾翼板以及与所述尾翼板连接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所述尾翼板为由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的中空板,所述顶板的中部具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均包括支撑座本体以及拉伸杆,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一端封闭,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开口,所述支撑座本体内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拉伸杆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撑座本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滑动腔并与所述支撑座本体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杆的第二端与汽车的尾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杆上沿所述拉伸杆的直径方向开设有弹珠腔体,所述弹珠腔体内设有可压缩或伸长的弹珠,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滑动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利通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