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包括:管道、导热管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导热管密封地套接在所述管道的外部,且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与所述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导热腔;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对所述管道进行电磁加热;所述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多个所述流水孔与所述导热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在管道的外部套接有导热管,将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导热管的外表面,并在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使得导热管内部全充满水,促使被加热管道和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化的被水流带走,进而提高了电磁加热线圈和管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现有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往往直接将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管道的外表面对管道加热,这样会导致电磁加热线圈的热量难以散发,进而降低了电磁加热线圈的使用寿命;另外,管道外表面的热量并未充分地传递至管道内部,这样既降低了热能的利用率,又不利于管道的使用寿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以克服现有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往往直接将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管道的外表面对管道加热,导致电磁加热线圈的热量难以散发以及管道外表面的热量并未充分地传递至管道内部,进而降低了电磁加热线圈和管道使用寿命以及热能利用率低的技术缺陷。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包括:管道、导热管和电磁加热线圈;所述导热管密封地套接在所述管道的外部,且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与所述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导热腔;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对所述管道进行电磁加热;所述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多个所述流水孔<br>与所述导热腔相通。其中,在上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中,所述导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盖固定在所述管道的一端,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盖固定在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其中,在上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中,所述导热管的轴线与所述管道的轴线重合。其中,在上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中,所述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水流从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管道内,并通过流水孔进入所述导热腔吸热后,经所述出水管流出。其中,在上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中,所述导热管为玻璃管。其中,在上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中,所述管道和导热管的外径尺寸均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电磁切割距离内。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在管道的外部套接有导热管,将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导热管的外表面,并在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使得导热管内部全充满水,促使被加热管道和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化的被水流带走,进而提高了电磁加热线圈和管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管道和导热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管道;2为导热管;3为电磁加热线圈;4为导热腔;5为流水孔;6为第一密封盖;7为第二密封盖;8为进水管;9为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管道1、导热管2和电磁加热线圈3。电磁加热线圈3缠绕在导热管2的外表面上,对管道1进行电磁加热。导热管2的轴线与管道1的轴线重合,且导热管2密封地套接在管道1的外部,该导热管2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盖6固定在管道1的一端,该导热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盖7固定在管道1的另一端,这样,导热管2的内壁与管道1的外壁之间会形成导热腔4。这里,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7的作用其一是密封防水,其二是可以控制电磁加热最佳切割距离,即保证管道1和导热管2的外径尺寸均在电磁加热线圈3的电磁切割距离内,使得电磁加热线圈3能对管道1进行电磁加热。管道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5,多个流水孔5与导热腔4相通。该管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8,该管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9,水流从进水管8进入管道1内,并通过流水孔5进入导热腔4吸热后,经出水管9流出,从而充分带走管道1和电磁加热线圈3所产生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将导热管2设置为玻璃管,玻璃管具有传热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可有效将电磁加热线圈3所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给流水,以提高电磁加热线圈3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管道结构是利用电磁加热的方式使进入管道1中的水按图示方向流动,可以最大化的带走电磁加热产生的热量,水流从管道1的进水管8进入,从管道1的出水管9流出(图1所示箭头方向),管道1表面上的流水孔5可以保证玻璃管内部全充满水,这样被加热管道和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化的被水流带走。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在管道的外部套接有导热管,将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导热管的外表面,并在管道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使得导热管内部全充满水,促使被加热管道和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可以最大化的被水流带走,进而提高了电磁加热线圈和管道的使用寿命。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导热管(2)和电磁加热线圈(3);所述导热管(2)密封地套接在所述管道(1)的外部,且所述导热管(2)的内壁与所述管道(1)的外壁之间形成导热腔(4);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缠绕在所述导热管(2)的外表面上,对所述管道(1)进行电磁加热;所述管道(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5),多个所述流水孔(5)与所述导热腔(4)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导
热管(2)和电磁加热线圈(3);所述导热管(2)密封地套接在所述
管道(1)的外部,且所述导热管(2)的内壁与所述管道(1)的外
壁之间形成导热腔(4);所述电磁加热线圈(3)缠绕在所述导热管
(2)的外表面上,对所述管道(1)进行电磁加热;所述管道(1)
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流水孔(5),多个所述流水孔(5)与所述导热
腔(4)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热管(2)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盖(6)固定在所述管道(1)的
一端,所述导热管(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盖(7)固定在所述管
道(1)的另一端。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柳,王国栋,李璜,秦河坪,虞华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