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举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849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用举升机,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及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的第一行车架、第二行车架,所述第一行车架由行车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行车架通过连杆与第一行车架相连,每个行车架上设置有2个双螺旋千斤顶,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由同一个顶升驱动装置驱动,且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一种车用举升机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机动性好、举升行程高、载重质量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履带式坦克、轮式装甲车的维修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举升机,尤其涉及一种车用举升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用举升机种类繁多,从举升机的驱动类型来分类,目前主要分为气动、液压、机械式三大类。气动举升机存在载重质量小的问题,而液压式举升机存在容易漏油,污染工作环境的问题,且其保养工作繁琐,由此,机械式举升机的运用越为广泛,然而,现有机械式举升机为单级传动,举升高度低,且现有机械式举升机的灵活性较差,其只能适用于小型或中型车辆的举升,不能满足履带式坦克、轮式装甲车的维修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举升机,以解决现有机械式举升机举升高度低、灵活性差、难以满足履带式坦克、轮式装甲车的维修发展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举升机,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及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的第一行车架、第二行车架,所述第一行车架由行车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行车架通过连杆与第一行车架相连,每个行车架上设置有2个双螺旋千斤顶,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由同一个顶升驱动装置驱动,且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螺旋千斤顶包括底座及与底座相连接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垂直布置,其下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外壳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由顶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母,且第一丝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丝母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母上固定连接有丝母套,所述丝母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重物的支撑盖,所述外壳内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与丝母套滑动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升驱动装置由顶升电机、顶升分动器及万向联轴器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车架的下部安装有4个与轨道相配合的第一行车轮,所述第二行车架下部安装有4个与轨道相配合的第二行车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车驱动装置包括行车电机,所述行车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行车分动器,所述行车分动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第一行车架左端的第一行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行车分动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第一行车架右端的第一行车轮的轮轴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为伸缩杆;可通过调整连杆的长度来控制两个行车架之间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车用举升机中,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之间的距离亦可根据车辆底盘进行调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一种车用举升机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机动性好、举升行程高、载重质量大的特点,能够满足履带式坦克、轮式装甲车的维修发展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用举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螺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2、第一行车架;3、第二行车架;4、第一行车轮;5、第二行车轮;6、行车电机;7、行车分动器;8、连杆;9、双螺旋千斤顶;10、顶升电机;11、顶升分动器;12、底座;13、外壳;14、第一丝杆;15、蜗轮;16、蜗杆;17、第一丝母;18、第二丝杆;19、第二丝母;20、丝母套;21、滑套;22、支撑盖;23、第一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用举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螺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车用举升机,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1及滚动连接在轨道1上的第一行车架2、第二行车架3,所述第一行车架2的下部安装有4个与轨道1相配合的第一行车轮4,所述第二行车架3下部安装有4个与轨道1相配合的第二行车轮5,第一行车架2由行车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行车驱动装置包括行车电机6,所述行车电机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行车分动器7,所述行车分动器7的第一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第一行车架2左端的第一行车轮4的轮轴传动连接,行车分动器7的第二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第一行车架2右端的第一行车轮4的轮轴传动连接,第二行车架3通过连杆8与第一行车架2相连,所述连杆8为伸缩杆,每个行车架2、3上设置有2个双螺旋千斤顶9,同一行车架2、3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9由同一个顶升驱动装置驱动,且同一行车架2、3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9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顶升驱动装置由顶升电机10、顶升分动器11及万向联轴器构成,所述双螺旋千斤顶包括底座12及与底座12相连接的外壳13,所述底座1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14,所述第一丝杆14垂直布置,其下部固定连接有蜗轮15,所述外壳13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15相配合的蜗杆16,所述蜗杆16由顶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丝杆1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母17,且第一丝杆1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3,所述第一丝母1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18,所述第二丝杆18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母19,所述第二丝母19上固定连接有丝母套20,所述丝母套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重物的支撑盖22,所述外壳13内滑动连接有滑套21,所述滑套21与丝母套20滑动配合。工作时,由行车驱动装置带动行车架2、3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工作,行车分动器7及万向联轴器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行车架2左右两端的第一行车轮4的同步运行,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当运行到指定位置后,顶升驱动装置带动蜗杆16转动,进而带动与蜗杆16相啮合的蜗轮15转动,从而带动与蜗轮15连接的第一丝杆14转动,第一丝杆14的转动,使得其上的第一丝母17向上移动,当第一丝母17上升到顶端碰到第一限位件23时,第一丝母17停止上移,并随着第一丝杆14一同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丝母17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杆18转动,第二丝杆18的转动带动其上的第二丝母19向上移动,第二丝母19的上移带动其上的丝母套20上移,从而带动固定在丝母套20顶端的支撑盖22上移,实现顶升。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及滚动连接在轨道上的第一行车架、第二行车架,所述第一行车架由行车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行车架通过连杆与第一行车架相连,每个行车架上设置有2个双螺旋千斤顶,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由同一个顶升驱动装置驱动,且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轨道及滚动连接
在轨道上的第一行车架、第二行车架,所述第一行车架由行车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第二行车架通过连杆与第一行车架相连,每个行车架上设置有2个双螺旋
千斤顶,同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由同一个顶升驱动装置驱动,且同
一行车架上的2个双螺旋千斤顶沿左右方向对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千斤
顶包括底座及与底座相连接的外壳,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
一丝杆垂直布置,其下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外壳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相配
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由顶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丝
母,且第一丝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丝母上固定连接有第
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母,所述第二丝母上固定连接有丝
母套,所述丝母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辉黄明泉薛正浩王加存韩琪琳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戎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