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270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7:34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上凹模、下凹模、加料室、压柱、型芯,上凹模的下端面上和所述下凹模的上端面上设有与齿轮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凹槽;所述上凹模与下凹模之间设有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中间部位设有贯穿成型凹模的空腔,空腔的腔壁是与齿轮的齿面轮廓相适应的异面状,成型凹模上的空腔与上凹模、下凹模上的凹槽和型芯的外围轮廓共同围成齿轮状的成型腔;所述浇注通道的上端与加料室连通,下端与成型腔连通;所述上凹模的外侧对称设有第一提手。通过提手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脱模操作,不易对塑件的表面形状造成损坏,提高了塑件的质量,保证了生产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注成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
技术介绍
齿轮是现在常用的一种传动零件,在许多精密的仪表中通常使用齿轮来实现仪表精密、牢固的运作。为了使仪表更加便于携带,在仪表中通常使用塑料齿轮,相对金属齿轮,塑料齿轮具有质量轻、工作噪音小、耐磨损、无须润滑、可以成型较复杂的形状、大批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及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塑料齿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寿命也要越来越长,并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玩具、汽车、打印机等行业。塑料齿轮通常是通过热固性塑料注塑成型的方法制造的。压注成型和压缩成型都是成型热固性塑料的成型方法,但压注成型与压缩成型最大的区别是:压注模具有供塑料原料加热至熔融的独立加料腔。压注成型的过程是:先闭合模具,然后将塑料加入加料腔内,使塑料受热成熔融状态,在与加料腔配合的压料柱塞的作用下,使熔融的塑料通过设在加料腔底部的浇注系统高速地挤入模具的型腔内,塑料在型腔内继续受热受压而发生交连反应并固化成型,然后开模取出塑件及加料腔和浇注系统内的凝料。目前,在进行开模取出塑件及加料腔和浇注系统内的凝料时通常是通过人工进行手工操作来完成的,由于模具经过压注后各个零部件之间连接紧实,通常使用撬棍将模具各部分撬开后才能取出塑件,这使得模具脱模困难而且受力不均易造成塑件的损坏,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方便的生产仪表齿轮的移动式压注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上凹模和位于上凹模下方的下凹模,上凹模的上方安装有加料室,加料室内设有压柱,所述上凹模内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上凹模的下端面上和所述下凹模的上端面上均设有与齿轮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凹槽;下凹模上对应齿轮轴孔的地方固定有圆柱形的型芯;所述上凹模与下凹模之间设有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中部设有贯穿成型凹模的空腔,空腔的腔壁是与齿轮的齿面轮廓相适应的异面状,成型凹模上的空腔与上凹模、下凹模上的凹槽和型芯的外围轮廓共同围成齿轮状的成型腔;所述浇注通道的上端与加料室连通,下端与成型腔连通;所述上凹模的外侧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一提手。本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先将模具的上凹模、下凹模、成型凹模闭合形成成型腔,将模具置于压机上。然后将经过预热后的塑料原料放置于加热室内,对加热室加热使放置于其中的塑料原料受热熔融。然后通过压机推动压柱向下挤压加热室内的熔融塑料,使塑料在压力下经浇注通道充满成型腔。接着对模具进行保温保压处理使成型腔内的塑料渐渐固化成型,然后卸去压力将模具从压机上取出进行开模将加热室与上凹模分离,浇注通道内残留的凝料在浇注通道的缩口处与塑件断裂并跟加热室一起取出。然后通过上凹模外侧的第一提手将上凹模提起进行脱模操作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塑件。本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上凹模的外侧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置有第一提手,在脱模时拉住提手向上提即可进行脱模,将提手对称设置使向上拉提手时上凹模能够保持水平不会损坏塑件,这样通过提手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脱模操作,相比于使用撬棍进行脱模本方案更加方便,更不易对塑件的表面形状造成损坏,提高了塑件的质量,保证了生产的成品率。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成型凹模的外侧设有对称的第二提手。这样设置在脱模时通过第二提手可以方便快捷的取出成型凹模,使脱模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脱模效率。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凹模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下模板。下模板对模具起到支撑作用,使在搬运过程中不会对下凹模造成损坏。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导柱,导柱贯穿下凹模、成型凹模和上凹模。这样设置导柱,在合模与脱模过程中对上凹模、成型凹模的运动进行导向,使模具能够精准的合模,脱模时也更加安全,不会因为脱模时上凹模或成型凹模的晃动而造成对塑件表面的划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凹模1、下凹模2、加料室3、压柱4、型芯5、成型凹模6、第一提手7、第二提手8、下模板9、导柱1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上凹模1、下凹模2,上凹模1位于下凹模2的上方,上凹模1的上方安装有加料室3,加料室3内设有压柱4,所述上凹模1内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上凹模1的下端面上和所述下凹模2的上端面上设有与齿轮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凹槽;下凹模2上对应齿轮轴孔的地方固定有圆柱形的型芯5;所述上凹模1与下凹模2之间设有成型凹模6,成型凹模6的中间部位设有贯穿成型凹模6的空腔,空腔的腔壁是与齿轮的齿面轮廓相适应的异面状,成型凹模6上的空腔与上凹模1、下凹模2上的凹槽和型芯5的外围轮廓共同围成齿轮状的成型腔;所述浇注通道的上端与加料室3连通,下端与成型腔连通;所述上凹模1的外侧对称设有第一提手7。所述成型凹模6的外侧对称设有第二提手8。所述下凹模2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下模板9。所述下模板9上设有导柱10,导柱10贯穿下凹模2、成型凹模6和上凹模1。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先将模具的上凹模1、下凹模2、成型凹模6闭合形成成型腔,将模具置于压机上。然后将经过预热后的塑料原料放置于加热室3内,对加热室3加热使放置于其中的塑料原料受热熔融。然后通过压机推动压柱4向下挤压加热室3内的熔融塑料,使塑料在压力下经浇注通道充满成型腔。接着对模具进行保温保压处理使成型腔内的塑料渐渐固化成型,然后卸去压力将模具从压机上取出进行开模将加热室3与上凹模1分离,浇注通道内残留的凝料在浇注通道的缩口处与塑件断裂并跟随加热室3一起取出。然后通过上凹模1外侧的第一提手7将上凹模1提起脱离成型凹模6,再通过第二提手8将成型凹模6提起,成型的塑件与成型凹模6一起脱离下凹模2,然后取出成型凹模6内的塑件即完成脱模过程。通过在上凹模1的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提手7,在成型凹模6的外侧设有对称的第二提手8,通过提手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脱模操作,相比于使用撬棍进行脱模本方案更加方便,更不易对塑件的表面形状造成损坏,提高了塑件的质量,保证了生产的成品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上凹模和位于上凹模下方的下凹模,上凹模的上方安装有加料室,加料室内设有压柱,所述上凹模内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其特征在于,上凹模的下端面上和所述下凹模的上端面上均设有与齿轮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凹槽;下凹模上对应齿轮轴孔的地方固定有圆柱形的型芯;所述上凹模与下凹模之间设有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中部设有贯穿成型凹模的空腔,空腔的腔壁是与齿轮的齿面轮廓相适应的异面状,成型凹模上的空腔与上凹模、下凹模上的凹槽和型芯的外围轮廓共同围成齿轮状的成型腔;所述浇注通道的上端与加料室连通,下端与成型腔连通;所述上凹模的外侧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有第一提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仪表齿轮移动式压注模,包括上凹模和位于上凹模下方的下凹模,上凹模的上方安装有加料室,加料室内设有压柱,所述上凹模内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为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其特征在于,上凹模的下端面上和所述下凹模的上端面上均设有与齿轮侧面轮廓相适应的凹槽;下凹模上对应齿轮轴孔的地方固定有圆柱形的型芯;所述上凹模与下凹模之间设有成型凹模,成型凹模的中部设有贯穿成型凹模的空腔,空腔的腔壁是与齿轮的齿面轮廓相适应的异面状,成型凹模上的空腔与上凹模、下凹模上的凹槽和型芯的外围轮廓共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天业模具冲压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