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吸引器,包括底板、扶手、箱体、操作面板、储液容器、手持部和操作面板,手持部和操作面板内部的电路板上均具有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手持部和操作面板建立无线通信,可以实现通过手持部来调节压力调节阀,并且可以通过手持部上的显示屏来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操作更加的直观和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液容器的盖子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储液容器中的液体超过规定的限额时,第一微控制器可以通过指示灯来对医护人员提供警示,并且警示信息可以在手持部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可以有效、及时的防止液体溢出或倒吸,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吸引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领域中,医用吸引器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急救抢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临床护理等方面,已经成为各个临床科室必备的医疗设备。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达到“吸引”的效果。现有的吸引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动吸引器,电动吸引器由于吸力很强,因此在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吸力大小的控制,否则容易发生吸破组织和血管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电动吸引器由于是分散管理,每一台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因此总的来说成本就稍高,而且故障率也较高,使用时占用空间大。电动吸引器的一个问题就是噪声较大,一般来说放置在手术床边使用,但是手术室内平均噪音水平要求控制在55~60dB,而电动吸引器产生的噪音为73dB,且使用时问长,临床证明接触70dB以上噪音的人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也会影响手术麻醉过程的平稳。噪音不仅有损于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加剧了术中病人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因此一些医院采取电动泵和吸引头分不同房间置放的方法来缓解此问题,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占用空间较大的矛盾。申请号为:201320480010.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电动吸引器,包括箱体,箱体上安装有一组储液容器,箱体的内部装有真空泵和负压箱,一组储液容器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和负压管,一组储液容器分别通过负压管与负压箱相连,每个负压箱上分别设有负压调节阀,负压箱上连接有用于测量负压值的电接点压力表,负压箱通过抽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此技术结构简单,节约空间并且可以节约水源,但是本技术采用脚踏开关来控制吸引过程,操作起来不够简便,而且储液瓶没有设置防倒吸装置,操作不当会发生液体倒吸,最后真空泵没有采取静音泵,噪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吸引器,解决了现有医用吸引器噪声较大并且液体容易溢出和倒吸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吸引器,包括底板、扶手、箱体、操作面板和储液容器,所述箱体和扶手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真空泵和负压箱,所述操作面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储液容器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和负压管一端,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负压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与负压箱相连,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压力调节按键和开关按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负压压力表、指示灯和电源开关,所述操作面板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调节阀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电源模块、第二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键与压力调节按键均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蓝牙模块。优选的,所述真空泵采用无油式静音空压机。优选的,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均采用单片机。优选的,所述储液容器的盖子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具有手持部,手持部和操作面板内部的电路板上均具有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手持部和操作面板建立无线通信,可以实现通过手持部来调节压力调节阀,并且可以通过手持部上的显示屏来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操作更加的直观和方便。2、本技术的真空泵采用无油式静音空压机,无油式静音空压机的噪声较小,使得本技术在工作时噪声更小,更加适合在医院病房使用。3、本技术储液容器的盖子上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储液容器中的液体超过规定的限额时,第一微控制器可以通过指示灯来对医护人员提供警示,并且警示信息可以在手持部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可以有效、及时的防止液体溢出或倒吸,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电路板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电路板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电路板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扶手、2-箱体、3-操作面板、31-第一电路板、32-负压压力表、32-指示灯、4-底板、5-手持部、51-显示屏、52-压力调节按键、53-开关按键、54-第二电路板、6-负压管、7-体液吸排管、8-储液容器、9-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4、扶手1、箱体2、操作面板3和储液容器8,箱体2和扶手1均设置于底板4上,箱体2内设置有真空泵和负压箱,真空泵采用无油式静音空压机,操作面板3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于箱体2的上端,操作面板3上设置有负压压力表32、指示灯32和电源开关;操作面板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31,如图2所示,第一电路板31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第一电源模块采用开关电源,为第一电路板31的电路部分提供工作电源;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压力调节阀电连接,第一微控制器采用STC89C51单片机;驱动电路为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驱动电路可以控制压力调节阀的开闭;储液容器8可活动的设置于底板4上,储液容器8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7和负压管6,负压管6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负压压力表32和压力调节阀与负压箱相连,底板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万向轮。本技术还包括手持部5,手持部5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51、压力调节按键52和开关按键53;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54,如图3所示,第二电路板54上设置有第二电源模块、第二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第二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开关按键53与压力调节按键52均与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屏51电连接;第二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电池,为第二电路板54的电路部分提供工作电源。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54的无线通信模块均采用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优点,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54通过蓝牙模块建立短距离的无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手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吸引器,包括底板、扶手、箱体、操作面板和储液容器,所述箱体和扶手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真空泵和负压箱,所述操作面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储液容器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和负压管一端,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负压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与负压箱相连,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压力调节按键和开关按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负压压力表、指示灯和电源开关,所述操作面板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调节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吸引器,包括底板、扶手、箱体、操作面板和储液容器,所述箱体和扶手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真空泵和负压箱,所述操作面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储液容器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和负压管一端,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负压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与负压箱相连,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压力调节按键和开关按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负压压力表、指示灯和电源开关,所述操作面板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调节阀电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