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粗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277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粗分离器,包括上封头、釜体、下封头,所述上封头、釜体和下封头一体连接且其围成一个腔室,所述上封头的上端设有进液口和分液口,下封头的底端设有排液口,其特征是:所述上封头的内壁上的进液口和分液口之间设有隔挡板,隔挡板将腔室分隔成位于进液口正下方的进液腔室、位于分液口正下方的分液腔室和位于腔室中下部的分离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分液空间大的油水粗分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水粗分离器
技术介绍
分液,指的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经常利用液体之间的不同性质来将其分离,而利用其比重不同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目前,申请公布号为CN10466758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它具有一个分离塔和一个水位控制塔;分离塔中有一个油面漏斗,油面漏斗下方连接的出油管穿过分离塔底面的出油口后与集油管连接,分离塔的侧壁的底部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一个连接水泵的进水管从进水口伸入分离塔后向上延伸,进水管的顶端出口低于油面漏斗的顶端但高于分离塔的出水口;水位控制塔侧壁的底部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水位控制塔中有一个水面漏斗,水面漏斗下方连接的出水管穿过水位控制塔的出水口后伸出水位控制塔外;一个进水管连接分离塔的出水口和水位控制塔的进水口;油面漏斗的顶端高于水面漏斗的顶端。这种方法中,油水混合物通过进水管(进水管的高度位于分离塔的中上部)进入分离塔内,由于油水的比重不同,油层向上飘浮而水层向下沉降:当油层的高度高于其油面漏斗的高度时,油层进入油面漏斗中并被收集至集油管内;而水层通过其出水口被排入另一分离塔中。这种分离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但其存在如下问题:(1)使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容易造成堵塞,这是因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大小因分离塔的大小和油水分离所需的空间所限制,且其油黏度较大,易在低温下凝固;(2)受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大小限制,其分离效率低下;(3)进水管设在中上部,其出油水易对上层的液体造成一定的干扰,使得通过油面漏斗收集的油层中含相当量的水,影响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分液空间大的的油水粗分离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粗分离器,包括上封头、釜体、下封头,所述上封头、釜体和下封头一体连接且其围成一个腔室,所述上封头的上端设有进液口和分液口,下封头的底端设有排液口,所述上封头的内壁上的进液口和分液口之间设有隔挡板,隔挡板将腔室分隔成位于进液口正下方的进液腔室、位于分液口正下方的分液腔室和位于腔室中下部的分离腔室。采用上述结构,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通过进液口先进入进液腔室,其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充满整个腔室,油水混合物由于油水的比重不同而使得油上浮而水下沉,当液面高度高于分液口的高度时,则分液腔室的上层的油层通过分液口被排出油水粗分离器。利用隔挡板将进液腔室和分液腔室隔挡开,一方面可以让进液和分液两个工作同时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直接冲击分液腔室,使分液腔室内的液体能静置分层,提高分离效果。另外,在分离器内未设置管路,可以增加分离的处理空间,还能避免管路堵塞,有利于提高分离的效率。作为优选,所述下封头为锥形。采用上述结构,静置后分液时,有利于使下层液体快速的排出,避免上层液体的先于部分下层液体排出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下封头和釜体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采用上述结构,在达到本申请技术目的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流体对内壁的冲击,有利于延长釜体和下封头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隔挡板的高度为釜体高度的1/2-4/5。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减少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直接冲击分液腔室的影响,还可以保证进液腔室内的溶液能顺利流向分液腔室。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下端设有返液口。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回收釜体的下端的油水混合物,使该油水混合物并通过返液口将其返送至进液口,进行多次油水分离,有利于提高收率。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上端设有排气监测口,其位于分液腔室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排气检测口进行排气,避免分离器内部由于压力造成安全问题;同时还能通过该排气监测口观测其液面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液和分液分开独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待分离的油水混合物直接冲击分液腔室,使分液腔室内的液体能静置分层,提高分离效果;在分离器内未设置管路,可以增加分离的处理空间,还能避免管路堵塞,有利于提高分离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其中,1、上封头;2、釜体;3、下封头;4、腔室;41、进液腔室;42、分液腔室;43、分离腔室;5、进液口;6、分液口;7、隔挡板;8、排液口;9、返液口;10、排气监测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实施例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水粗分离器,包括焊接成一体的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围成一个腔室4。如图2所示,上封头1的上端设有进液口5和分液口6,进液口5通过进液管道和进液装置连接,分液口6通过集液管道和集液装置连接。如图2所示,腔室4的中上部设有隔挡板7,隔挡板7的高度为釜体2高度的1/2-4/5。隔挡板7的上端和上封头1焊接成一体,其下端设在下封头3的上方。隔挡板7的两侧端均和釜体2的侧面焊接成一体,隔挡板7将腔室4的中上部分隔成进液腔室41和分液腔室42,位于腔室4的下部分为分离腔室43。进液口5位于进液腔室41的正上方,分液口6位于分液腔室42的正上方。如图2所示,下封头3为锥形,其和釜体2相交所在的水平面与下封头3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80°。下封头3的底端设有排液口8,排液口8直接和废水收集装置连接。如图2所示,釜体2的下端设有返液口9,返液口9通过返液管道和进液口5进液管道连接,釜体2的下端的油水混合物可通过返液口9被返送至进液口5,进行多次油水分离,有利于提高收率。如图2所示,釜体2的上端设有排气监测口10,其位于分液腔室42的一侧。可以通过排气检测口进行排气,避免分离器内部由于压力造成安全问题,同时还能通过该排气监测口10观测其液面高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粗分离器,包括上封头(1)、釜体(2)、下封头(3),所述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一体连接且其围成一个腔室(4),所述上封头(1)的上端设有进液口(5)和分液口(6),下封头(3)的底端设有排液口(8),其特征是:所述上封头(1)的内壁上的进液口(5)和分液口(6)之间设有隔挡板(7),隔挡板(7)将腔室(4)分隔成位于进液口(5)正下方的进液腔室(41)、位于分液口(6)正下方的分液腔室(42)和位于腔室(4)中下部的分离腔室(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粗分离器,包括上封头(1)、釜体(2)、下封头(3),所述上封头(1)、釜体(2)和下封头(3)一体连接且其围成一个腔室(4),所述上封头(1)的上端设有进液口(5)和分液口(6),下封头(3)的底端设有排液口(8),其特征是:所述上封头(1)的内壁上的进液口(5)和分液口(6)之间设有隔挡板(7),隔挡板(7)将腔室(4)分隔成位于进液口(5)正下方的进液腔室(41)、位于分液口(6)正下方的分液腔室(42)和位于腔室(4)中下部的分离腔室(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粗分离器,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行平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欣阳三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