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224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包括外壳,内部依次固定有支架、定位架和套筒,外壳的一端封闭并设有软管出口,另一端为开口并与软管支座前端相连接;软管支座前方设置有支架,支架为灯头状两侧凸台与定位架相连接,并与其环形缝隙;两侧凸台与前端设有圆台状开口的套筒相连接,圆台状开口与支架尾部相匹配,并与其形成气流通道;所述软管支座、支架、套筒中部都设有通孔,且这些通孔的中心与软管出口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倍增器原理“拉直”软管进行切割,使切割长度准确,可真正意义实现薄壁管和软管的精密切割,而且可以边生产边切割,避免了二次操作产生的卷曲和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挤出领域管材切割设备,尤其涉及适用于精密小尺寸软管切割的设备。
技术介绍
精密挤出领域中普遍使用较多的是一种牵引切割设备。该设备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硬质管材(50D以上)具有很好的切割效果。但是对于硬度很低的材料,比如软PVC、软TPU材料、Pebax2533、Pebax3533等软质材料则失去了这样的效果。这个主要是因为通用的牵引切割设备的切割刀具置于牵引设备之后。而切割设备和牵引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10cm~20cm不等),软管在横向输送过程中,受到其自身重力影响较大,同时其轴向的支撑力不足以支撑其向前输送,最终导致切割长度准确度低,甚至切割无法完成。目前针对这种软管类型产品的生产,往往通过一次收集后续切割的方式,即首先收卷然后再进行定长切割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一道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因卷曲操作而导致的管材变形或二次污染,降低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实现软管的在线切割,以节约生产工序、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包括外壳,内部依次固定有支架、定位架和套筒,外壳的一端封闭并设有软管出口,令一端为开口并与内部打孔的软管支座的前端相连接;软管支座前方设置有灯头状的支架,支架内部打孔,且两侧凸台与定位架相连接,并与其环形缝隙;定位架与套筒相连接,所述套筒前端设有圆台状开口,且该圆台状开口与支架尾部与相匹配,并与其形成气流通道,另套筒后端打孔与圆台状开口以及软管出口相通;其中,所述软管支座、支架、套筒内部所设的孔的中心与软管出口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支座的前端表面设有螺纹,外壳开口的内壁设有与其匹配的螺纹,用于螺旋固定软管支座与外壳。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下方设有压缩气体入口。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体入口的内壁设有与气体通入管道相匹配的螺纹,用于连接固定压缩气体通入管道。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为表面设有凹槽的圆环,固定于外壳的内壁并与其形成气体通道,该气体通道与压缩气体入口相通;所述定位架底部设有若干小孔连通气体通道和环形缝隙。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缝隙宽度为1.3mm。再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支座、支架、套筒内部所设的孔与软管出口的内径与待切割的软管直径相匹配。再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支座、支架、套筒内部所设的孔与软管出口的沿轴方向的中心处设置有一跟芯棒用于薄壁管的辅助切割。更进一步地,外壳的外部轮廓为圆筒状。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1、本技术所述设备利用空气倍增器原理“拉直”软管进行切割,使切割长度准确,可真正意义实现薄壁管和软管的精密切割;2、本技术所述设备可配套目前通用牵引切割机使用,只需改动切刀外套形状,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3、本技术所述设备可边生产边切割,避免了二次操作产生的卷曲和污染等问题;4、本技术所述设备利用空气倍增器原理,噪音比原始牵引切割设备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软管切割的辅助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设备的外壳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设备的软管支座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设备的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设备的定位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设备的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使用本技术设备切割软管的整体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软管切割辅助设备,2-软管输送设备,3-切割区域,11-外壳,12-软管支座,13-支架,14-定位架,15-套筒,16-气体通道,17-环形缝隙,18-气体流道,111-软管出口通道,112-压缩气体通入口,121-软管引入口,131-支架入口,132-支架出口,133-凸台,141-小孔,151-圆台状开口,152-软管吹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其技术关键是利用空气倍增器的原理“拉直”软管,实现软管的在线切割。空气倍增器是利用机身内侧有一圈宽度非常小的环形裂隙(如1.3毫米),在这些小裂口之间,空气流紧贴着内壁流动的同时因为康恩达效应存在而带动周围大概15倍的空气流动后“吹”出风,时速可达35公里。实际上,所谓空气倍增器所采用的就是射流泵(喷射器)的原理,利用一股高速运动的空气射流在喷嘴后方产生的一个负压区域,抽吸周围的空气,将薄壁管或软管一端置入负压区域,管材即可从环形气流中间通过,利用高速气流将管材吹出,起到“拉直”软管的效果,实现软管的精密切割。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地阐述。参见附图1~附图6,本技术所述软管切割辅助设备1包括外壳11,外壳11内由左向右依次设有与其相连接的软管支座12、支架13、定位架14、套筒15,其中定位架14设置于支架13的上方和套筒15前方。所述外壳11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其右端沿轴方向的中部打孔设有软管出口111,下部设有压缩气体入口112,该压缩气体入口113的内壁设有与气体通入管道相匹配的螺纹,用于连接固定压缩气体通入管道;外壳11的左端为开口,且开口的内壁设有一段螺纹,并与软管支座12的前端用螺纹匹配固定。图3为软管支座12的剖面图,其沿轴方向的中心部打孔设有软管引入口121,该引入口的内径要略大于软管直径,或与软管直径相一致,用于引入软管;所述软管引入口121的出口与支架13的入口131相通,且两个口的内径大小相同。如图4,支架13为灯头状,其首部沿轴方向两侧设置有凸台用于卡在定位架14的两侧,且凸台高度略大于定位架14的厚度,形成环形缝隙17(宽度非常小,如1.3mm),其尾端为圆台状并设有与支架入口131相通的出口132,两口直径相一致或不同,但要求都要大于等于软管的直径。定位架14固定于外壳11上卡在支架13和套筒15之间,定位架14为表面带有凹槽的圆环(如图5),并与外壳11形成圆环状的气体通道16,且该气体通道16与外壳11的压缩气体入口112相通;定位架14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141,该小孔作为压缩气体的通道,与环形缝隙17相通。套筒15与定位架14相连接并固定于外壳11内,其前端有一圆台状的开口151,与支架13的圆台状尾部相匹配,但保留一定的距离,形成气流通道18;套筒15后端打孔形成与开口151和软管出口111相通的软管吹出口152,软管吹出口152的口径要略大于或等于软管的直径。此外,上述软管引入口121、支架的入口131和出口132、套筒的开口151和软管出口111以及外壳11的软管出口111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如图7,切割辅助设备1和软管输送设备2之间可形成一空隙为可放置切割刀片的切割区域3,可在此处切割软管。如图1所示,压缩气体从外壳11的气体入口112处流入气体通道16,再通过环形缝隙17形成气体流,气体流在气体流道18中紧贴着套筒15开口的内壁沿图1中的箭头方向流动,因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内部依次固定有支架(13)、定位架(14)和套筒(15),外壳(11)的一端封闭并设有软管出口(111),令一端为开口并与内部打孔的软管支座(12)的前端相连接;软管支座(12)前方设置有灯头状的支架(13),支架(13)内部打孔,且两侧凸台(133)与定位架(14)相连接,并与其形成环形缝隙(17);定位架(14)与套筒(15)相连接,所述套筒(15)前端设有圆台状开口(151),且该圆台状开口(151)与支架(13)尾部与相匹配,并与其形成气流通道(18),另套筒(15)后端打孔与圆台状开口(151)以及软管出口(111)相通;其中,所述软管支座(12)、支架(13)、套筒(15)内部所设的孔的中心与软管出口(111)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

【技术特征摘要】
1.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内部依次固定有支架(13)、定位架(14)和套筒(15),外壳(11)的一端封闭并设有软管出口(111),令一端为开口并与内部打孔的软管支座(12)的前端相连接;软管支座(12)前方设置有灯头状的支架(13),支架(13)内部打孔,且两侧凸台(133)与定位架(14)相连接,并与其形成环形缝隙(17);定位架(14)与套筒(15)相连接,所述套筒(15)前端设有圆台状开口(151),且该圆台状开口(151)与支架(13)尾部与相匹配,并与其形成气流通道(18),另套筒(15)后端打孔与圆台状开口(151)以及软管出口(111)相通;其中,所述软管支座(12)、支架(13)、套筒(15)内部所设的孔的中心与软管出口(111)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支座(12)的前端表面设有螺纹,外壳(11)开口的内壁设有与其匹配的螺纹,用于螺旋固定软管支座(12)与外壳(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切割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下方设有压缩气体入口(1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波宋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琳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