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前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376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可以改善已有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前药,为由通式(Ⅰ)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式中,R表示CH(CH↓[3])↓[2]或CH↓[2]CH↓[2]CH(CH↓[3])↓[2]或CH↓[2]CH↓[2]CH↓[3]或CH↓[2]CH↓[2]CH↓[2]CH↓[2]CH↓[3],n表示0或2或3;Drug表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文拉法辛、美金刚胺、羟脲和氯碘羟喹。本发明专利技术前药可以提高各药物的脑靶向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降低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从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化学药物,具体涉及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前药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有很多,其药效原理,是要使药物进入脑组织中而发挥药效。已有药物文拉法辛是临床应用的一种苯乙胺类抗抑郁药,作用时间短,存在首过效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视觉异常,打哈欠,出汗和性功能异常例如阳萎,射精异常和性欲降低等;已有药物美金刚胺是一种非竞争性的NMDA拮抗剂,于2003年由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老年痴呆已获初步疗效,不良反应包括服后可有轻微眩晕、不安、头重、口干等,同时饮酒不良反应加重,肝功不良、意识紊乱患者以及孕妇、哺乳妇女禁用;已有药物羟脲是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可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脑瘤、头颈部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口服吸收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偶见有睾丸萎缩、肾功能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已有药物氯碘羟喹原为抗阿米巴药感染的药物,目前作为治疗老年痴呆类药物正处于II期临床研究,对于脑内淀粉样蛋白有减少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对碘过敏者可出现发热、皮疹、唾液腺肿胀,并可引起亚急性髓鞘-视神经病变,表现为下肢感觉异常,步态混乱,视觉损害和精神症状。上面例举的几种已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源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广泛,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较多时,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同时,也会降低药物在脑组织的分布比例,降低药物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改善已有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前药,以提高各药物的脑靶向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降低药物在外周器官的分布从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通式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台物。 其中,R表示CH(CH3)2或CH2CH2CH(CH3)2或CH2CH2CH3或CH2CH2CH2CH2CH3或 优选CH(CH3)2、CH2CH2CH(CH3)2、CH2CH2CH3、CH2CH2CH2CH2CH3;n表示0或2或3,优选2或3;Drug表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的结构分别为文拉法辛、美金刚胺、羟脲和氯碘羟喹,其联结位置分别如下式(II),(III),(IV)和(V)所示 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化合物包括丁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丁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丁二酸-3-(2-正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丁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戊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戊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戊二酸-3-(2-正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戊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丁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丁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丁二酸-3-(2-正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丁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戊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戊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戊二酸-3-(2-正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戊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美金刚酰胺丁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丁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丁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戊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戊二酸-3-(2-异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戊二酸-3-(2-正戊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羟脲酯丁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氯碘羟喹酯和它们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用于制备如上定义的式(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当Drug表示如式(II)所示基团时,在活化剂(例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存在下,使以下通式(VI)化合物 其中R和n如在式(I)中定义,与以下通式(VII)化合物反应;或 (b)当Drug表示如式(III)所示基团时,在活化剂存在下,使通式(VI)所示化合物与以下通式(VIII)化合物反应;或 (c)当Drug表示如式(IV)所示基团时,在活化剂存在下,使通式(VI)所示化合物与以下通式(IX)化合物反应; (d)当Drug表示如式(V)所示基团时,在活化剂存在下,使通式(VI)所示化合物与以下通式(X)化合物反应; 并在(a)、(b)、(c)或(d)后,任选将所得到的式(I)化合物转化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本专利技术式(I)化合物的制备可便利地在溶剂例如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在温度例如0-70℃的范围内进行。本专利技术中,制备式(VI)化合物的方法为通过使以下通式(XI)的化合物 其中R如在式(I)中定义;与以下通式化合物反应 其中n如在式(I)中定义,可制备式(VI)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中,制备式(XI)化合物的方法为通过使以下通式(XIII)化合物 其中R如在式(I)中定义,与以下化合物反应,可制备式(XI)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中,在混合溶剂中,硫代硫酸钠与RBr反应,可制备式(XII)化合物。其中R如在式(I)中定义。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以下式(XV)化合物与碘甲烷作用制备得到式(XIV)的化合物 式(VII)、(VIII)、(IX)、(x)、(XII)、(XIII)和(Xv)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RBr为市场上可得到的,在文献中是熟知的,或为使用已知技术易于制备的。以上式(I)化合物可转化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优选为酸加成盐,例如盐酸盐。一些式(I)化合物能够以立体异构形式存在。应理解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式(I)化合物所有的几何和光学异构体和它们的包括外消旋物在内的混合物。互变异构体和它们的混合物也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以下说明性的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丁二酸-3-(2-异丙基)二硫-4-N-甲基甲酰胺基-3-戊烯酯文拉法辛酯盐酸盐的制备 a)异丙基硫代硫酸钠的制取将溴代异丙烷(1.23g,10mmol)溶于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中,硫代硫酸钠(2.48g,10mmol)溶于1.5倍体积的水中,将上述两溶液混合,油浴加热回流10h,毕,减压浓缩,干燥,得到为白色晶体的异丙基硫代硫酸钠(2.5g),有令人不愉快气味。b)碘化N,4-二甲基-5-噻唑(XIV)的制取将4-甲基-5-噻唑乙醇(1g,7mmol)和碘甲烷(1.8g,13mmol)的混合液于油浴加热至回流,2h后反应完全。减压蒸除过量的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前药,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几何或光学异构体、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Ⅰ)其中,R表示CH(CH↓[3])↓[2]或CH↓[2]CH↓[2]CH(CH↓[ 3])↓[2]或CH↓[2]CH↓[2]CH↓[3]或CH↓[2]CH↓[2]CH↓[3]CH↓[2]CH↓[2]或CH(CH↓[3])↓[2]或*,优选CH(CH↓[3])↓[2]、CH↓[2]CH↓[2]CH(CH↓[3])↓[2]、CH↓[2]CH↓[2]CH↓[3]、CH↓[2]CH↓[2]CH↓[3]CH↓[2]CH↓[2];n表示0或2或3;Drug表示药物文拉法辛、美金刚胺、羟脲、或氯碘羟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彭涛姜辉王恩启温晓雪李鲁刘靖张首国潘献柱刘力军金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