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紧固能力,而不会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冲击扳手(1)具备:无刷马达(8)、通过无刷马达(8)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69)、以及能够伴随着主轴(69)的旋转而对砧台(4)施加旋转冲击力的冲击机构(10),在砧台(4)内沿径向形成有对砧台与对砧台(4)进行轴支承的轴衬(88)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孔(92),在砧台(4)的与润滑脂供给孔(92)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收缩部(96),该收缩部(96)使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润滑脂供给孔(92)的形成部位的该断面模数大从而使扭转变形变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击旋具、冲击扳手等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冲击旋具等冲击工具具备冲击机构,该冲击机构包括伴随着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的主轴、与主轴凸轮结合的锤子以及对锤子施力的螺旋弹簧,使锤子与成为最终输出轴的砧台卡合,若砧台的扭矩增加,则通过冲击机构使主轴的旋转转换为锤子的间歇的旋转冲击力(冲击)而能够施加于砧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7926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冲击工具中,为了增大紧固能力,需要使锤子大型化,或使用输出大的马达来使转速增加等,因此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从而使成本上升,而且使用的便利性变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使紧固能力提高,而不导致产品的大型化、重量化的冲击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冲击力,且在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最终输出轴与最终输出轴的轴承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油供给路径,上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最终输出轴的与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的该断面模数大。ω=(32/πd4)×(T/G)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32/πd4):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断面极惯性矩的倒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技术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冲击力,且在最终输出轴的前端设置前端工具的安装部,在最终输出轴的与安装部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成为安装部的该断面模数的2倍以上。ω=(32/πd4)×(T/G)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32/πd4):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断面极惯性矩的倒数)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技术的特征在于,扭转变形部是遍及最终输出轴的整周而形成的收缩部。根据本技术,通过扭转变形部的形成,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紧固能力而不使锤子大型化,也不使用输出大的马达。因此,在将钢板彼此螺栓紧固的情况下等,在每一次冲击的旋转角度非常小时有效。另一方面,若为相同的紧固能力则能够使用更小的锤子、输出小的马达,因此使产品的小型化、轻型化。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技术,在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扭转变形部作为收缩部,能够简单地形成所希望的扭转变形部。附图说明图1是冲击扳手的侧视图。图2是冲击扳手的主视图。图3是冲击扳手的纵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从后方观察定子的立体图。图6A、图6B、图6C、图6D是砧台的说明图,图6A是主视图,图6B是后视图,图6C是通过断面示出局部的侧视图,图6D是俯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冲击扳手;2...主体;3...手柄;4...砧台;5...安装部;6...电池组;7...主体外壳;8...无刷马达;9...锤子壳体;10...冲击机构;30...定子;31...转子;36...传感器电路基板;37...短路部件;57...旋转轴;69...主轴;70...行星架部;71...行星齿轮;77...锤子;78...滚珠;79...螺旋弹簧;80...爪;81...臂;90...润滑脂储留部;92...润滑脂供给孔;94...安装部;95...套筒;96...收缩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扳手的侧视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纵剖视图。对该冲击扳手1而言,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2具有使手柄3向下形成的侧面视T字状,成为最终输出轴的砧台4从主体2的前端突出,在设置于手柄3的下端的安装部5安装有作为电源的电池组6。95是安装于砧台4的前端的套筒。主体2的外壳由在收纳无刷马达8的后方部分使手柄3延伸设置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外壳7、和组装于主体外壳7的前方而收纳冲击机构10的金属制的锤子壳体9构成。主体外壳7通过左右方向的螺钉11、11…将左右一对对开外壳7a、7b组装而形成。在主体外壳7内锤子壳体9的后方,与锤子壳体9的后端嵌合的金属制且朝后方成为凸状的齿轮外壳12如图4所示,被向各对开外壳7a、7b的内面突出地设置的保持肋7c、7c保持。在使设置于该齿轮外壳12的外周的肋13位于后凸台7A、7A…与前凸台9A、9A…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多个(此处四个)的螺栓14、14…从后方结合,从而将主体外壳7与齿轮外壳12、锤子壳体9一体化,其中后凸台7A、7A…以在主体外壳7的前端外面位于主视呈四边形状的角部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前凸台9A、9A…同样地以在锤子壳体9的后端外面位于主视呈四边形状的角部的方式突出地设置。这样相对于金属制的锤子壳体9拧入螺栓14,从而将主体外壳7与锤子壳体9稳固地结合,耐久性也提高。另外,主体外壳7由对开外壳7a、7b形成,因此容易进行布线。在手柄3的上部设置有使触发器16朝前方突出的开关15、和马达的正反切换按钮17。在触发器16的上方且在主体外壳7,形成有覆盖锤子壳体9的下表面且比触发器16更朝前方突出的延伸设置部18,在延伸设置部18的前端左右设置有对砧台4的前方进行照射的LED19、19。这样设置两个LED19,从而照射范围变大,在砧台4安装较大的套筒95也可无障碍地进行作业位置的照明。另一方面,安装部5收纳有控制电路基板20,该控制电路基板20保持于盘状的壳体21并搭载了无刷马达8的控制用的开关元件、微型计算机等。在控制电路基板20设置有具有冲击力的切换按钮、电池的剩余容量显示灯等的开关面板22,经由设置于安装部5的前部的窗23而露出。手柄3的下部与安装部5通过如下方式连结,即在手柄3的下端突出地设置的连结部24组装有形成安装部5的左右的对开部5a、5b并通过螺钉25、25固定。在连结部24与安装部5之间夹有弹性材料26,能够将从手柄3朝安装部5传递的冲击、振动缓和。电池组6是通过相对于安装部5从前方滑动而通过导轨彼此的嵌合来结合的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马达;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冲击力,且在所述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所述最终输出轴与所述最终输出轴的轴承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油供给路径,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最终输出轴的与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断面模数大,ω=(32/πd4)×(T/G)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32/πd4):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0 JP 2014-2358151.一种冲击工具,其具备:
马达;
主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以及
冲击机构,其能够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而对最终输出轴施加旋转
冲击力,且在所述最终输出轴内沿径向形成对所述最终输出轴与所述最
终输出轴的轴承之间供给润滑脂的油供给路径,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最终输出轴的与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不同的位置形
成扭转变形部,该扭转变形部使下述的式子中相对于扭转的断面模数比
所述油供给路径的形成部位的所述断面模数大,
ω=(32/πd4)×(T/G)
ω:单位长度的扭转角,d:直径,T:扭矩,G:横向弹性系数
(32/πd4):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友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