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606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第二牵拉辊和第三牵拉辊;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之前的压条;压条整体呈L形,包括分别与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的辊面贴合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均朝内侧弯曲,弯曲弧度分别与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的弧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有的压辊替换为压条,进而在保证防止杂物进入卷取机构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操作工人的手被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经编机。
技术介绍
经编机主要由编织机构、梳栉横移机构、送经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卷取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其中,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第二牵拉辊和第三牵拉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由于第一牵拉辊与第二牵拉辊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杂物便很容易从该间隙处进入到卷取机构内,对布料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目前多采用在第一牵拉辊与第二牵拉辊之间设置一个压辊,来填补该间隙,从而弥补上述的缺陷。然而,在运行时,该压辊会跟随着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转动,且由于压辊的重量一般都较大,对面料的压紧力也较高,如果操作工人一不小心,将手放在压辊与第一或第二牵拉辊的夹缝处,就会很容易会夹到手。因此,针对该问题,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通过将原有的压辊替换为压条,进而在保证防止杂物进入卷取机构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操作工人的手被夹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第二牵拉辊和第三牵拉辊;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之前的压条;所述压条整体呈L形,包括分别与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的辊面贴合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均朝内侧弯曲,弯曲弧度分别与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的弧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侧边向内侧方向弯曲,形成圆弧形的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靠近其两端的板面上设有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以上方案,牵拉机构在运行时,布料是卷绕在第一、第二、第三牵拉轴上的,然后便可将压条放置在第一牵拉辊和第二牵拉辊之间的布料上,此时,压条的第一板体与第一牵拉辊上的布料贴合,第二板体与第二牵拉辊上的面料贴合,从而将第一牵拉辊与第二牵拉辊之间的间隙填补。由于压条不会跟随着转动,从而能够避免操作工人的手被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牵拉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压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压条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牵拉辊,2、第二牵拉辊,3、第三牵拉辊,4、支承座,5、压条,51、第一板体,52、第二板体,53、开孔,54、翻边。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1、第二牵拉辊2和第三牵拉辊3;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4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之前的压条5。参照图2A、图2B,压条5整体呈L形,包括分别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辊面贴合的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均朝内侧弯曲,弯曲弧度分别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弧度相同。通过以上方案,牵拉机构在运行时,布料是卷绕在第一、第二、第三牵拉轴上的,然后便可将压条5放置在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之间的布料上,此时,压条5的第一板体51与第一牵拉辊1上的布料贴合,第二板体52与第二牵拉辊2上的面料贴合,从而将第一牵拉辊1与第二牵拉辊2之间的间隙填补。由于压条5不会跟随着转动,从而能够避免操作工人的手被夹的问题。另外,由于第二板体52的宽度延伸方向与布料的行进方向是相向的,那么布料在传送时,布料上凸出的花纹部分,很有可能会被第二板体52的边缘刮到,造成布料的质量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第二板体52远离第一板体51的侧边向内侧方向弯曲,进而形成圆弧形的翻边54,仅由该翻边54的外侧的圆弧部分与布料接触,从而避免对布料刮伤。另外,由于压条5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贴合度较高,那么在将压条5拿起时,操作工人只能抓住翻边54,但同时,压条5一般都很长,大约3-4米,所以会比较重,如果操作工人仅抓住翻边54,在拿起压板时会容易打滑,因此,参照图2A,为了方便操作工人将压条5拿起,在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在靠近其两端的板面上设有开孔53。通过设置该开孔53,操作工人的手指就能够扣在该开孔53内,不会打滑。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1)、第二牵拉辊(2)和第三牵拉辊(3);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4)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之前的压条(5);所述压条(5)整体呈L形,包括分别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辊面贴合的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所述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的连接处呈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均朝内侧弯曲,弯曲弧度分别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弧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由内向外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牵拉辊(1)、第二牵拉辊(2)和第三牵拉辊(3);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均转动地安装在支承座(4)上,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牵拉辊(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转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之前的压条(5);所述压条(5)整体呈L形,包括分别与第一牵拉辊(1)和第二牵拉辊(2)的辊面贴合的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所述第一板体(5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中曹刚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菲摩斯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