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波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925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包括顶盖、壳体一、壳体二、卡子、卡槽;壳体一、壳体二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并列设置在顶盖与底板之间,拼合成整个分离器的外壳,在两壳体拼合处设有一开口槽,形成卡子的滑行通道。卡子位于开口槽侧面外端,卡槽由顶盖延伸到壳体一、壳体二底端。该分离器还包括拉条一、拉条二、弹簧一、弹簧二、T形柱、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分离器,能将垃圾袋批量放置在垃圾桶内,当需要更换垃圾袋时,分离器能单个对垃圾袋进行分离,垃圾袋可直接提取出来,无需再次放置垃圾袋,有效节约更换垃圾袋时间;有效将垃圾袋固定在垃圾桶内,避免人为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
技术介绍
垃圾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物品使用完毕,所产生的垃圾都会随手扔进垃圾桶,也便于环境的美观,当需要更换垃圾袋时,垃圾袋都是单个的放置于垃圾桶中,当垃圾装满后将,将旧的垃圾袋提出,再去找出新的垃圾袋,重新铺在垃圾桶内,这样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垃圾袋袋口并未很好的固定在垃圾桶内,垃圾袋在垃圾桶顶端呈自由散开状,若在使用时,很可能无法将垃圾更好的放置到垃圾桶内,使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能将垃圾袋固定在垃圾桶上的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解决了日常生活中需要单个放置垃圾袋,垃圾袋使用完毕时,无需再次更换垃圾袋的技术问题。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包括顶盖、壳体一、壳体二、卡子、卡槽,所述壳体一、壳体二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并列设置在顶盖与底板之间,拼合成整个分离器的外壳,在两壳体拼合处设有一开口槽,形成卡子的滑行通道。卡子位于开口槽侧面外端,卡槽由顶盖延伸到壳体一、壳体二底端,卡槽的大小与垃圾袋上卡条大小相当。该分离器还包括拉条一、拉条二、弹簧一、弹簧二、T形柱、底板。所述的拉条一、拉条二均呈U形结构,并列设置在壳体一、壳体二内侧相应位置,拉条二上端还设置有钩状扣合在卡子顶端;弹簧一设置在拉条一、拉条二后方相应位置,延伸到卡子底端,主要用于卡子在滑行时起到回弹作用,进而将卡子推行到顶盖下端。弹簧二套装在T形柱下端。所述的T形柱悬挂在拉条一、拉条二底端连接弹簧二贯穿壳体一底部。底板设置在整个分离器最下方,底板与顶盖配合将壳体一、壳体二紧固在一起。所述拉条二的U形开口宽度大于拉条一的U形开口宽度。所述拉条二的U形开口宽度大于垃圾袋卡条的宽度,拉条一的U形开口宽度小于垃圾袋卡条的宽度。在卡子的滑行通道顶端左右两端还设置有开口,其宽度与垃圾袋上卡条宽度相匹配,常态下,卡子将此开口封闭。进一步,手动推动卡子向下运动,也可将垃圾袋与分离器脱离开来。进一步,还包括T形柱柱体底端通孔,便于使用时对T形柱的控制,进而带动整个分离器工作。进一步,分离器在使用时三组以上配合使用。进一步,四组分离器共用,每个分离器可同时容纳10~20个垃圾袋卡条,四组分离器分别固定在垃圾桶的桶体上方,每个分离器上的卡子将垃圾袋上的卡子固定在卡槽内。本技术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的有益效果是:能将垃圾袋批量放置在垃圾桶内,当需要更换垃圾袋时,分离器能单个对垃圾袋进行分离。垃圾袋可直接提取出来,无需再次放置垃圾袋,有效节约更换垃圾袋时间;有效将垃圾袋固定在垃圾桶内,避免人为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垃圾袋分离器顶端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垃圾袋分离器底端局部放大图。图中:1-顶盖、2-壳体一、3-卡子、4-拉条一、5-拉条二、6-弹簧一、7-弹簧二、8-T形柱、9-底板、10-卡槽、11-壳体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包括顶盖1、壳体一2、卡子3、底板9、卡槽10、壳体二11。壳体一2、壳体二11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并列设置在顶盖1与底板9之间,拼合成整个分离器的外壳;在两壳体拼合处设有一开口槽,形成卡子3的滑行通道。卡子3位于开口槽侧面外端;卡槽10由顶盖1延伸到整个外壳的底端,卡槽10的大小与所用垃圾袋上的卡条形状、大小相当。该分离器还包括拉条一4、拉条二5、弹簧一6、弹簧二7、T形柱8。所述的拉条一4、拉条二5均呈U形结构,并列设置在壳体一2、壳体二11内侧相应位置;拉条二5上端还设置有倒钩,扣合在卡子3顶端。弹簧一6设置在拉条一4、拉条二5后方相应位置,延伸到卡子3底端,主要用于卡子3在滑行时起到回弹作用,进而将卡子3推行到顶盖1下端。T形柱8悬挂在拉条一4、拉条二5底端,贯穿壳体一2底部。弹簧二7套装在T形柱8上端。底板9设置在整个分离器最下方,底板9与顶盖1配合将壳体一2、壳体二11紧固在一起。为使得分离器在对垃圾袋分离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所述拉条二5的U形开口宽度大于拉条一4的U形开口宽度。进一步,拉条二5的U形开口宽度大于所用垃圾袋卡条的宽度,拉条一4的U形开口宽度小于垃圾袋卡条的宽度。进一步,垃圾袋重叠放置在垃圾桶内,单个与分离器分离,垃圾袋在使用完毕时,为使得垃圾袋更好的拆卸,在卡子3的滑行通道顶端左右两端还设置有开口,其宽度与所用垃圾袋上的卡条宽度相匹配,常态下,卡子3将此开口封闭。进一步,当T形柱8无法完成工作时,可手动推动卡子3向下运动,也可将垃圾袋与分离器脱离开来。为便于控制整个分离器工作,在T形柱8柱体底端设置有通孔,便于使用时对T形柱8的控制,进而带动整个分离器工作。当需要对垃圾袋进行分离时:拉条一4成预备状态,此时,后端拉条二5内的垃圾袋卡条可向前移动,当T形柱8向下运动时,带动拉条一4、拉条二5向下运动,同时,拉条一4、拉条二5将卡子3带动向下运动,进一步将卡子3与设置在卡子3的滑行通道顶端左右两端的开口分离开来,此时,垃圾袋即可随开口与分离器脱离开来。分离器在使用时,可使用三组以上配合使用,根据垃圾桶形状需要增加或减少。进一步,分离器在使用时,四组共用效果更好,每个分离器可同时容纳10~20个垃圾袋卡条,四组分离器分别固定在垃圾桶的桶体上方,每个分离器上的卡子3将垃圾袋上的卡子固定在卡槽内,此时,垃圾袋的展开空间最大。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利用卡子与卡槽,拉条与T形柱配合,实现垃圾袋在分离器上快速分离来达到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包括顶盖(1)、壳体一(2)、壳体二(11)、卡子(3)、卡槽(10),所述壳体一(2)、壳体二(11)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并列设置在顶盖(1)与底板(9)之间,拼合成整个分离器的外壳,在两壳体拼合处设有一开口槽,形成卡子(3)的滑行通道;卡子(3)位于开口槽侧面外端,卡槽(10)由顶盖(1)延伸到壳体一(2)、壳体二(11)底端,卡槽(10)的大小与垃圾袋上卡条大小相当;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器还包括拉条一(4)、拉条二(5)、弹簧一(6)、弹簧二(7)、T形柱(8)、底板(9);所述的拉条一(4)、拉条二(5)均呈U形结构,并列设置在壳体一(2)、壳体二(11)内侧相应位置,拉条二(5)上端还设置有钩状扣合在卡子(3)顶端;弹簧一(6)设置在拉条一(4)、拉条二(5)后方相应位置,延伸到卡子(3)底端;弹簧二(7)套装在T形柱(8)下端;所述的T形柱(8)悬挂在拉条一(4)、拉条二(5)底端连接弹簧二(7)贯穿壳体一(2)底部;底板(9)设置在整个分离器最下方,底板(9)与顶盖(1)配合将壳体一(2)、壳体二(11)紧固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垃圾桶上的垃圾袋分离器,包括顶盖(1)、壳体一(2)、壳体二(11)、卡子(3)、卡槽(10),所述壳体一(2)、壳体二(11)结构相同、大小相等且对称并列设置在顶盖(1)与底板(9)之间,拼合成整个分离器的外壳,在两壳体拼合处设有一开口槽,形成卡子(3)的滑行通道;卡子(3)位于开口槽侧面外端,卡槽(10)由顶盖(1)延伸到壳体一(2)、壳体二(11)底端,卡槽(10)的大小与垃圾袋上卡条大小相当;其特征在于:该分离器还包括拉条一(4)、拉条二(5)、弹簧一(6)、弹簧二(7)、T形柱(8)、底板(9);所述的拉条一(4)、拉条二(5)均呈U形结构,并列设置在壳体一(2)、壳体二(11)内侧相应位置,拉条二(5)上端还设置有钩状扣合在卡子(3)顶端;弹簧一(6)设置在拉条一(4)、拉条二(5)后方相应位置,延伸到卡子(3)底端;弹簧二(7)套装在T形柱(8)下端;所述的T形柱(8)悬挂在拉条一(4)、拉条二(5)底端连接弹簧二(7)贯穿壳体一(2)底部;底板(9)设置在整个分离器最下方,底板(9)与顶盖(1)配合将壳体一(2)、壳体二(11)紧固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柯宏微
申请(专利权)人:李波柯宏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