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世才专利>正文

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2730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属于十字路口直行和转大弯完全畅通的交通建筑设施的组合结构。在十字路口设置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上设有四个变道部位,每个变道部位的进内环点和出外环点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分别是一端与地面支道表面层相连接,另一端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相连接;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的单桥环内部分旋转方向都相同。优点:只用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加四个外环单坡道和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用最少的交通建筑设施、最少的费用、最少的占用十字路口地面和空间,以符合现有交通规则的方式实现十字路口直行和转大弯无交叉占道完全畅通。(*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干道十字路口的直行和转大弯[右行制的左转弯、左行制的右转弯]的交通建筑设施,特别是用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十字路口下沉到地下的环形沟槽车道相结合,实现直行和转大弯完全畅通的交通建筑设施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的交通非常拥挤,经常发生堵塞,是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两条道路平交,在交叉点上,两条道路重叠变成了一条道路,两条道路上的车辆在节点上只能共用一条道,损失了一半的道路资源,肯定会影响行车速度和车辆通行量。再加上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拥堵是必然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想到了加宽路面,增加路口行车道的数量。但路面不可能无限加宽,不大可能增加一倍的行车道。即使做到了车道翻倍,但还是要有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和人行道,还是要等红绿灯,还是有人车混行的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又想到了立交桥,但在现有的立交桥理论中,要作到完全畅通是不容易的,首先是要多层立交桥,更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和空间,还要花费很高的修建成本。对于右行制交通,现在的十字路口立交桥最难解决的是本道左转车要跨越与右边和对面道路车辆的交叉占道问题,为解决交叉占道问题,左转道要用第二层立交,甚至第三层立交。每加一层立交要大大增加立交桥的高度,大量增加桥的建筑费用,大量增加上桥段的长度,大量增加立交桥的占地面积。本专利的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200920078443.7《交叉路口自跨式右转立交桥》,和中国专利申请200920078459.8《回转立交桥》两个文件中公开的立交桥结构只解决了右转和回转的问题,没有涉及直行和左转的问题。而现在的立交桥最难解决的正是左转和直行的交叉占道问题,在现有的立交桥理论中,为解决这个左转和直行的相互交叉占道的问题,必须要用第二层立交,甚至第三层立交。每加一层立交要大大增加高度,大量增加桥的建筑费用,大量增加上桥段的长度,大量增加立交桥的占地面积,从而导致城市道路网中的绝大多数十字路口根本无法修建立交桥,留下数不清的平交死结,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成为全世界各发达城市的通病。本专利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个世界难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专门解决单层立交桥实现直行车和左转车畅通无阻的问题。中国专利200720043390.6《单层完全畅通立交桥》公开了一种在十字路口设一个直跨桥和一个环形桥的组合结构联合桥。其缺点:一是一个十字路有两种行车规范,司机每过十字路要认清地上画的行车标志,一旦没有看清或看清时已来不及变道,会导致因路口进行变道造成堵车或事故。二是从环内向环外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不同于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这使司机容易在远离十字口前按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行车,到接近该专利技术的立交桥后才看清直行---左转---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时已来不及变道,而造成拥堵和事故。总之,该立交桥要求的从环内向环外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不同于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使该立交桥不能在现有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的道路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符合现有右行制交通规则,即从左到右的行车道排列为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在十字交叉路口只用四个反时针方向同向拐弯的单桥加环形沟槽车道,就能实现直行、左转弯无交叉占道的组合结构;同时也提供符合左行制交通规则,即从左到右的行车道排列为左转---直行---右转的道路划分规范,在十字交叉路口只用四个顺时针方向拐弯的单桥加环形沟槽车道,就能实现直行、右转弯无交叉占道的组合结构。总之: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符合现有交通规则,在十字交叉路口直行、转大弯无交叉占道的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加环形沟槽车道的完全畅通组合结构。本技术的构思是:在十字路口设置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与十字路口的每个地面支道相邻部位的内缘,和一个同向拐弯的单桥相连接,其外缘和一个外环单坡道相连接。只要同向拐弯的单桥和外环单坡道在环形桥的相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且把十字路口的每个地面支道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同向拐弯的单桥和外环单坡道相连接,就能实现十字交叉路口直行、转大弯无交叉占道的完全畅通。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是:十字路口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分别设置与四个地面支道对应的四个变道部位,每个变道部位的进内环点和出外环点之间的距离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用有两条车道的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的环内边缘相连接,加上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的外边缘的外环单坡道与地面支道相连接,就能实现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和离开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的车道转换。也就是,当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设计成有三条环形车道时,在某一地面支道对应的一个同向拐弯的单桥有两条车道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同时对应的就有一个外环单坡道上的两条车道离开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即能实现十字交叉路口直行、转大弯无交叉占道的完全畅通。本技术的结构是: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路口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设有四个变道部位2,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内边缘3有一端为进内环点4,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外边缘5有一端为出外环点6;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之间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区域为变道部位2,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中心为圆心,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的位置,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还包括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一端与地面支道表面层相连接,另一端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进内环点4相连接;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与一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相连接;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出外环点6与一个外环单坡道8相连接;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包括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以内的单桥环内部分7-1和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方跨过的单桥跨环部分7-2;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环形内,同向拐弯的单桥7的单桥环内部分7-1从上-->向下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方向作为单桥环内部分7-1的旋转方向,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相同,即同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都是反时针方向。与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相连接的全部单桥环内部分7-1和全部外环单坡道8的旋转方向相同,即同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相连接的全部单桥环内部分7-1和全部外环单坡道8的旋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都是反时针方向。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花瓣形等首尾相接平滑弧形的环。四个变道部位2与进入十字路口的四个地面支道的位置关系按左、右行制有两种:第一种,适合车辆右行制的组合结构:变道部位2在接近地面支道的左边适用于车辆右行制。当道路交通规则是右行制时,每个地面支道的左侧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设一个变道部位2,同向拐弯的单桥7上的直行车和右转车经过进内环点4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直行车到达对面支道对应的外环单坡道8时,离开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实现直行;而左转车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对应的外环单坡道8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路口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设有四个变道部位(2),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内边缘(3)有一端为进内环点(4),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外边缘(5)有一端为出外环点(6);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之间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区域为变道部位(2),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中心为圆心,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的位置,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还包括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一端与地面支道表面层相连接,另一端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进内环点(4)相连接;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与一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相连接;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出外环点(6)与一个外环单坡道(8)相连接;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包括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以内的单桥环内部分(7-1)和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方跨过的单桥跨环部分(7-2);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环形内,同向拐弯的单桥(7)的单桥环内部分(7-1)从上向下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方向作为单桥环内部分(7-1)的旋转方向,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相同,即同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都是反时针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路口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设有四个变道部位(2),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内边缘(3)有一端为进内环点(4),每个变道部位(2)内的环外边缘(5)有一端为出外环点(6);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之间的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区域为变道部位(2),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中心为圆心,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和出外环点(6)的位置,在圆心角0°--90°夹角对应的弧度以内;还包括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一端与地面支道表面层相连接,另一端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进内环点(4)相连接;一个变道部位(2)的进内环点(4)与一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相连接;同一个变道部位(2)的出外环点(6)与一个外环单坡道(8)相连接;每个同向拐弯的单桥(7)包括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以内的单桥环内部分(7-1)和从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上方跨过的单桥跨环部分(7-2);在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环形内,同向拐弯的单桥(7)的单桥环内部分(7-1)从上向下进入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方向作为单桥环内部分(7-1)的旋转方向,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相同,即同一个环形沟槽车道底面层(1)的每个单桥环内部分(7-1)旋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或者都是反时针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路口四个同向拐弯的单桥与环形沟槽车道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世才廖礼毅高健邹凌云罗凡洲陆洋廖大中
申请(专利权)人:邹世才廖礼毅高健邹凌云罗凡洲陆洋廖大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