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2670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笼体、笼门和脚踏联动机构,竖向网门、横向网门分别匹配安装于两侧竖向导向槽内,翻转网门通过转轴铰接在笼体上部;脚踏联动机构包括脚踏部分和挡舌,两者通过线管和拉线联动;拉线贯穿于支撑挡孔内并与挡舌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线管支撑在支撑挡孔后侧,线管的另一端支撑在笼底支架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脚踏板上;挡舌支撑在横挡头和横档杆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线和线管驱动机构,从而可以将脚踏板的摆动通过柔性联动的方式传递给笼门,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联动部分无障碍性。可以将线管和拉线隐蔽于笼体边角部位,使用效果非常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物捕捉
,尤其涉及一种野生动物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野生动物捕捉器主要用于抓捕老鼠、猫等小野生动物。传统的野生动物捕捉器包括由弹性板夹、捕捉弩、捕捉笼等,弹性板夹和捕捉弩构造简单,但捕捉成功率不高,且裸露在外容易,容易误伤人畜,捕捉效果不理想;捕捉笼体积一般较小,野生动物对空间较敏感,不容易进入笼体内部。另外,这些捕捉装置都是使用机械触发,机械触发的触发范围比较小,而且触发成功率不高是造成其捕捉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其都会对被捕捉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伤害。申请号为:201220543243.6,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红外线野生动物捕捉器。其由红外线触发装置触发,当野生动物进入到该箱体中,红外线触发装置触发,前箱门关闭。在该专利中,其利用了红外线触发箱门,进而抓捕野生动物。其产生的效果是操作简单、捕捉效果好。但是该装置并不适用于捕捉一些受保护的珍贵的野生动物。因为其操作过程中前箱门可能会因为关闭而会夹到野生动物的肢体,例如尾巴等部位。这对于一些野生动物来说就更不适用。因为野生动物长期生活在野外,其警觉度比家养的或驯服的野生动物都高,且其动作更快。如果关门速度过慢,野生动物会逃跑或者夹伤,如果关门速度过快,会令野生动物受惊而在笼内乱动受伤。现有捕捉设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笼门设置不够合理,笼门如果仅依靠自重下落或者翻转,则野生动物容易从内部通过撞击或多次尝试开启笼门。如果设置自锁机构,则要求笼门与笼体的配合精度高,不适合长期野外使用。采用强力关闭的笼体可能会对捕捉动物造成挤压或撞击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重笼门配合结构的野生动物捕捉装置,虽然利用笼门自重关门,但又有先后关门顺序不同且相互配合使野生动物来不及撤出且无法从内部开启笼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采用一种野生动物捕捉笼,包括笼体、笼门和脚踏联动机构,所述笼门包括竖向网门和翻转网门,在笼门两侧设置有竖向导向槽,所述竖向网门匹配安装于两侧竖向导向槽内,所述翻转网门通过转轴铰接在笼体上部,翻转网门另一端搭接在竖向网门的横档杆上;所述脚踏联动机构包括脚踏部分和挡舌,两者通过线管和拉线联动,拉线套装于线管内;在位于笼门一的笼骨架上设置有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所述挡舌匹配套装于导向挡孔内,所述拉线贯穿于支撑挡孔内并与挡舌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线管支撑在支撑挡孔后侧,线管的另一端支撑在笼底支架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脚踏板上;所述竖向网门设置有横挡头,挡舌支撑在横挡头下侧。在所述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之间的拉线上套装有压簧。所述脚踏部分包括脚踏凹槽支架,脚踏凹槽支架内侧设置有脚踏凹槽,脚踏板与脚踏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支座,脚踏板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脚踏部分的转轴位于脚踏板底部微偏心位置。拉线与挡舌通过压紧螺丝固定连接。笼体内端部设置有水槽和粮食槽,与水槽或粮食槽接近的网壁为密网。在所述笼体顶部安装有用于迫使动物移动的拨叉,该拨叉包括连杆、手柄和分散展开的叉状结构。笼体顶部设置有导向槽,拨叉的连杆两侧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导向槽匹配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拉线和线管驱动机构,从而可以将脚踏板的摆动通过柔性联动的方式传递给笼门,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联动部分无障碍性。可以将线管和拉线隐蔽于笼体边角部位。竖向网门落下时会带动摆动网门一起落下,但摆动网门上升时不会带动竖向网门下落。动物在发现关门后反向逃离时,首先受到摆动网门阻挡,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由于竖向网门压迫摆动网门时具有较长的力矩,动物撞击摆动网门时的力矩较短,从而很难将摆动网门驱动起来。位于笼体内的动物从内部想打开笼门分成困难。脚踏部分的脚踏板底部的转轴处于微偏心位置,从而脚踏板的灵活性很高,脚踏板略微清晰即可驱动拉线在线管内移动,使用效果非常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标号1为笼体,101为端部密网,102为笼底,103为笼骨架,104为笼顶导向槽,2为脚踏板,201为脚踏凹槽支架,202为脚踏凹槽,203为支座,204为转轴,3为竖向网门,401为横挡头,402为横档杆,5为翻转网门,501为轴,502为轴座,6为竖向导向槽,7为线管,701为拉线,702为挡头,703为导向挡孔,704为支撑挡孔,705为挡舌,706为压紧螺丝,707为压簧,801为手柄,802为连杆,803为拨叉,804为卡槽,9为水槽,10为粮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野生动物捕捉装置,笼体1的一端设置笼门,另一侧设置端部密网101。水槽9和粮食槽10位于笼体1内侧中部靠近端部密网101的位置,用于吸引野生动物靠近,但不能获取食物和水。达到引诱动物进笼的目的。笼门设置为三重门,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竖向网门3和翻转网门5。在笼门两侧设置有竖向导向槽,其中竖向网门3匹配安装于两侧竖向导向槽内。翻转网门5通过转轴铰接在笼体1上部,翻转网门5另一端搭接在竖向网门3的横档杆上。如图2所示,脚踏联动机构设置在笼底102中部靠近食物和水的地方。脚踏联动机构包括脚踏部分和挡舌,两者通过线管和拉线联动,拉线套装于线管内;在位于笼门一的笼骨架103上设置有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在所述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之间的拉线上套装有压簧。拉线与挡舌通过压紧螺丝固定连接。挡舌匹配套装于导向挡孔内,所述拉线贯穿于支撑挡孔内并与挡舌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线管支撑在支撑挡孔后侧,线管的另一端支撑在笼底102支架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脚踏板2上。所述脚踏部分包括脚踏凹槽支架201,脚踏凹槽支架201内侧设置有脚踏凹槽202,脚踏板2与脚踏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支座,脚踏板2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脚踏部分的转轴位于脚踏板2底部微偏心位置。如图3所示,竖向网门3上设置有横挡头,所述挡舌支撑在横挡头下侧。当脚踏板2摆动时,拉线在线管的支撑作用下,会驱动挡舌后移,从而脱离所述横挡头,竖向网门3落下。竖向网门落下时会带动摆动网门一起落下,但摆动网门上升时不会带动竖向网门下落。动物在发现关门后反向逃离时,首先受到摆动网门阻挡,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由于竖向网门压迫摆动网门时具有较长的力矩,动物撞击摆动网门时的力矩较短,从而很难将摆动网门驱动起来。位于笼体1内的动物从内部想打开笼门分成困难。另外,还可以在所述笼体1顶部安装有用于迫使动物移动的拨叉,该拨叉包括连杆、手柄和分散展开的叉状结构。可以在笼体1顶部设置有导向槽,拨叉的连杆两侧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导向槽匹配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笼体、笼门和脚踏联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笼门包括竖向网门和翻转网门,在笼门两侧设置有竖向导向槽,所述竖向网门匹配安装于两侧竖向导向槽内,所述翻转网门通过转轴铰接在笼体上部,翻转网门另一端搭接在竖向网门的横档杆上;所述脚踏联动机构包括脚踏部分和挡舌,两者通过线管和拉线联动,拉线套装于线管内;在位于笼门一的笼骨架上设置有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所述挡舌匹配套装于导向挡孔内,所述拉线贯穿于支撑挡孔内并与挡舌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线管支撑在支撑挡孔后侧,线管的另一端支撑在笼底支架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脚踏板上;所述竖向网门设置有横挡头,挡舌支撑在横挡头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包括笼体、笼门和脚踏联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笼门包括竖向网门和翻转网门,在笼门两侧设置有竖向导向槽,所述竖向网门匹配安装于两侧竖向导向槽内,所述翻转网门通过转轴铰接在笼体上部,翻转网门另一端搭接在竖向网门的横档杆上;所述脚踏联动机构包括脚踏部分和挡舌,两者通过线管和拉线联动,拉线套装于线管内;在位于笼门一的笼骨架上设置有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所述挡舌匹配套装于导向挡孔内,所述拉线贯穿于支撑挡孔内并与挡舌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线管支撑在支撑挡孔后侧,线管的另一端支撑在笼底支架上,拉线另一端固定在脚踏板上;所述竖向网门设置有横挡头,挡舌支撑在横挡头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导向挡孔和支撑挡孔之间的拉线上套装有压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动物捕捉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志海王文佳吴姣张子敬张彬孟红丽兰亚莉徐照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