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120973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9:40
为了提高安防效果,弥补单纯依靠硬件设备和软件可能面临的破解风险,并提高小区物业在安防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本地监控子系统、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图像通信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通信单元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识别结果用于使能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安防系统的可靠性,更有效地保护住房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防盗等安防工作一直是人们时刻注意和提高警惕的问题。现有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安防功能主要依靠对用户自身验证的方式实现。例如,申请号为CN200910110749.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包括一中央控制单元、一无线网络通信模块、一可视对讲模块和一终端设备协调模块,通过该中央控制单元和该无线网络通信模块、该可视对讲模块和该终端设备协调模块之间均采用无线数字技术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家庭和楼宇的门禁可视对讲、终端设备的实时监控以及报警。申请号为CN201110028115.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包括ARM处理器,多个嵌入在家居设备、报警传感器或家用电器之内的ZigBee节点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以及移动通讯终端;ARM处理器与移动通讯模块、ZigBee中心收发模块和触摸控制屏相连接;移动通讯模块与移动通讯终端之间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数据,ZigBee中心收发模块与ZigBee节点模块之间通过ZigBee协议无线发送数据。这样系统的控制包括远程控制以及本地控制两种方式。系统通过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实现对主控系统的远程控制;通过触摸控制屏操作人机界面或遥控器,直接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本地控制,实现家居控制的无线化、智能化、安全化和整合化。此外,现有技术依靠视频采集和图像识别的比例过大,在某些情况下<br>不利于安防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然而,这些现有的安防系统对于用户丢失钥匙或密码,或者对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安防系统被破解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这是过于依赖一套固定于住宅的硬件和软件所必然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安防效果,弥补单纯依靠硬件设备和软件可能面临的破解风险,并提高小区物业在安防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包括:本地监控子系统、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图像通信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通信单元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识别结果用于使能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包括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一中央控制设备以及第二中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一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在某套住宅内,且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为便携式设备且被设置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用户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发出的验证请求信息发出使能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的使能信号,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信息进行校验,且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均包括安全识别单元,所述安全识别单元包括面板触控单元,其中所述面板触控单元用于感应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和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面板触控单元包括触控面板、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其中第一触控阵列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第二触控阵列用于获得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依次叠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均是由多个触控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感应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和电容C1-C4,其中: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C1的一端和T6的漏极,C1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0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0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1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0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三中央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和第一计时单元,所述第三中央控制设备包括第二预警通信单元和第二计时单元,所述第一预警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之间仅能够实现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向第二预警通信单元的单向通信,且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还能够与应急部门通信,所述第一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接收到验证请求信息以后开始计时,并通过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发出计时开始信号;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后,启动第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并且在预设的时间内等待由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向第二预警通信单元发送的计时解除信号;当超过所述预设的时间仍未收到计时解除信号时,则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向应急部门发出预警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于由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第三用户端,且第三用户不同于第二用户。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中央控制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够借助于例如小区物业或保安对当前机器尚不能完全实现的情境进行的分析,提高安防系统的可靠性,更有效地保护住房财产安全。(2)每次开启安防预警系统时,用户无法自行开启,而需要与例如小区物业或保安的便携式验证设备进行交叉通信,并获得开启权限,这样单独依靠一方的开启设备将无法进入住宅,杜绝了一方(例如住户)的住宅开启设备被盗或被其他人冒用的情况下住宅容易被轻易突破的潜在风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监控子系统、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图像通信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通信单元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识别结果用于使能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监控子系统、本地安
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监控子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和
图像通信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第一用户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通信单元
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识别结果用于使能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安防
预警子系统包括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一中央控制设备以
及第二中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一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在某
套住宅内,且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为便携式设备且被设置于
不同于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二用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
验证单元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
一身份验证单元发出的验证请求信息发出使能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的使能信
号,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信息进行校验,且所述第一身份验
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第
二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身份验
证单元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
验证单元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均包括安全识别单元,所述安全识别单元包括面
板触控单元,其中所述面板触控单元用于感应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和与所述
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触控
单元包括触控面板、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其中第一触控阵列用于检
测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第二触控阵列用于获得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

\t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依次叠置于所述触控面板
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
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均是由多个触控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
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和电容C1-C4,其中: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CLK,源极
连接T9的漏极,T1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
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互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