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2010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结构、气泵A、气泵B、温湿度传感器、冷凝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片、冷凝室、散热室、过滤装置、PLC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以及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密结构内的湿度,保证冷凝室的气密性;散热室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产生的热以及设备自身运行产生的热进行热交换,有助于设备的长久使用。除湿后的气体从冷凝室出口出,气泵将其抽入文物气密结构。如此为文物气密结构提供一个稳定、恒定的湿度控制,正压调节及过滤可防止污染微粒进入气密结构,同时不断的气流将文物挥发出来的气体抽走,防止层化,有助于文物的保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除湿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文物气密空间的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人类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具有客观性、原始性,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了可靠地史实资料。氧气、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共同作用加速了文物的老化速度和受损程度,影响着文物的寿命;其中,高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例如青铜器在湿度超过55%时,会呈现“青铜病”,产生腐蚀作用;丝织品上的植物染料在湿度超过60%时,会有明显褪色;当湿度高于65%时,形成霉菌生长的适宜条件,加速有机文物的水解等。目前,博物馆、档案馆等多采用低氧气调技术保护文物,不仅要求空间气密,以避免内外气体交换,而且要求湿度恒定。一般大型库房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控制环境内的温湿度,展柜、储藏柜等中小型空间通常配套除湿机或者恒湿剂进行湿度控制。由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复杂,恒湿剂的调湿能力有限,除湿机需放置在空间内部常常受空间限制,诸多不利因素不利于文物的储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当气密空间内的湿度超过文物适宜保存湿度时,自动启动除湿,且不破坏文物储藏空间内的气体环境,起到保护文物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包括气密结构、气泵A、气泵B、温湿度传感器、冷凝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片、冷凝室、散热室、过滤装置、PLC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以及管线。所述文物气密结构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分别与气泵A、气泵B相连;所述文物气密结构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显示屏;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显示屏;所述气泵A连接气密结构出气口及冷凝室进气口;所述气泵B连接冷凝室出气口与气密结构进气口;所述冷凝室为气密结构,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冷凝器和过滤装置,冷凝室为气密结构;所述散热室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室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控制器根据温湿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启停。进一步的,所述气泵A或B可以安装一个。进一步的,所述气泵A或B也可以用风扇代替,风扇安装于冷凝室进气或者出气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密结构内的湿度,当湿度超过不适宜状态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启动,自动对气密结构进行除湿。气泵A抽取文物气密结构内的气体,进入冷凝室;湿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并通过冷凝室内的排水口流出,与排水口连接的管路上连接着阀门,以保证冷凝室的气密性;散热室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产生的热以及设备自身运行产生的热进行热交换,有助于设备的长久使用。除湿后的气体从冷凝室出口出,气泵将其抽入文物气密结构。如此为文物气密结构提供一个稳定、恒定的湿度控制,正压调节及过滤可防止污染微粒进入气密结构,同时不断的气流将文物挥发出来的气体抽走,防止层化,有助于文物的保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文物气密结构;2:温湿度传感器;3:气泵A;4:散热室;5:散热风扇;6:散热片;7:半导体制冷片;8:冷凝室;9:冷凝器;10:过滤装置;11:控制器;12:显示屏;13:气泵B。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文物气密结构的除湿装置,包括1文物气密结构、2温湿度传感器、3气泵A、4散热室、5散热风扇、6散热片、7半导体制冷片、8冷凝室、9冷凝器、10过滤装置、11控制器、12显示屏、13气泵B。温湿度传感器2实时监测气密结构内的湿度,当湿度超过设定湿度时,控制器控制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启动,自动对气密结构进行除湿。气泵A抽取文物气密结构内的气体,进入冷凝室;湿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水及污染物质排出;散热室内置风扇,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产生的热以及设备自身运行产生的热进行热交换,有助于设备的长久使用。除湿后的气体从冷凝室出口出,进而通过气泵进入文物气密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结构、气泵A、气泵B、温湿度传感器、冷凝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片、冷凝室、散热室、过滤装置、PLC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以及管线,所述气密结构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分别与气泵A、气泵B相连;所述气密结构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显示屏;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显示屏;所述气泵A连接气密结构出气口及冷凝室进气口;所述气泵B连接冷凝室出气口与气密结构进气口;所述冷凝室为气密结构,内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冷凝器和过滤装置,冷凝室为气密结构;所述散热室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室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控制器根据温湿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启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空间的除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结构、气泵A、气泵B、温湿度传感器、冷凝器、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散热片、冷凝室、散热室、过滤装置、PLC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以及管线,
所述气密结构设有出气口、进气口,分别与气泵A、气泵B相连;所述气密结构内部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显示屏;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气泵、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风扇、显示屏;所述气泵A连接气密结构出气口及冷凝室进气口;所述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光张建梅周华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