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弃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999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确弃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室连接进水管,所述浮箱室、浮球室共同连接出水管,所述浮球室连接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出水管管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箱室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球室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均高于弃流管管口,所述浮箱室内设有浮箱,所述浮球室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的弃流通道和可将弃流通道口覆盖的浮球,所述浮箱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所述浮箱与浮球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精确弃流井可以将初雨进行弃流,根据收水区域的初雨量来确设定弃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预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精确弃流井
技术介绍
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径流,会含有大量的泥沙等颗粒和漂浮物,如果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会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所以需要对初雨进行弃流到污水厂进行处理。目前现有设备对初雨的弃流都不完全,在大雨的时候初雨弃流太少,在小雨的时候后期雨水弃流太多,不能够完全精确弃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精确弃流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室连接进水管,所述浮箱室、浮球室共同连接出水管,所述浮球室连接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出水管管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箱室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球室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均高于弃流管管口,所述浮箱室内设有浮箱,所述浮球室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的弃流通道和可将弃流通道口覆盖的浮球,所述浮箱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所述浮箱与浮球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井体内设置相互垂直的竖直布置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与井体内壁之间围成沉淀室,所述第一挡墙的一部分、第二挡墙与井体内壁之间围成浮箱室,所述第一挡墙的另一部分、第二挡墙与井体内壁之间围成浮球室。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溢流口开在第一挡墙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二溢流口开在第一挡墙的另一部分上。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二溢流口底部开有旱季污水溢流口,所述旱季污水溢流口低于第二溢流口开设。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浮箱固定,另一端穿过滑轮组与浮球固定。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箱室与浮球室之间底部开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的孔径小于出水管和弃流管管口的面积。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箱室内底部设有浮箱限位块。本专利技术精确弃流井可以将初雨进行弃流,根据收水区域的初雨量来确设定弃流量,通过此装置把初雨弃流到污水处理厂,后期雨水则可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中,1-井体、2-进水管、3-出水管、4-沉淀室、5-浮箱室、6-浮球室、7-浮球、8-浮箱、9-弃流管、10-第一溢流口、11-第二溢流口、12-泄水孔、13-滑轮组、14-第一挡墙、15-第二挡墙、16-弃流通道、17-旱季污水溢流口、18-浮箱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内设置沉淀室4、浮箱室5和浮球室6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4室连接进水管2,所述浮箱室5、浮球室6共同连接出水管3,所述浮球室6连接弃流管9,所述弃流管9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2、出水管3管口,所述沉淀室4与浮箱室5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10,所述沉淀室4与浮球室6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11,所述第一溢流口10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11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10、第二溢流口11均高于弃流管9管口,所述浮箱室5内设有浮箱8,所述浮球室6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9的弃流通道16和可将弃流通16道口覆盖的浮球7,所述浮箱8的重量大于浮球7的重量,所述浮箱8与浮球7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井体1内设置相互垂直的竖直布置的第一挡墙14和第二挡墙15,所述第一挡墙14与井体1内壁之间围成沉淀室4,所述第一挡墙14的一部分、第二挡墙15与井体1内壁之间围成浮箱室5,所述第一挡墙14的另一部分、第二挡墙15与井体1内壁之间围成浮球室6。所述第一溢流口10开在第一挡墙14的一部分上,所述第二溢流口11开在第一挡墙14的另一部分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溢流口11底部开有旱季污水溢流口17,所述旱季污水溢流口17低于第二溢流口11开设。晴天时的旱流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精确弃流井,在沉淀室4沉淀后,通过旱流污水溢流口17进入浮球室6,再通过弃流管9排出。由于旱流污水溢流口17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口11和第一溢流口10,旱流污水不会进入浮箱室5,可避免浮箱室5泄水孔12发生堵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浮箱8固定,另一端穿过滑轮组13与浮球7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箱室5与浮球室6之间底部开有泄水孔12,所述泄水孔12的孔径小于出水管3和弃流管9管口的面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箱室5内底部设有浮箱限位块18。本专利技术雨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精确弃流井,在沉淀室4沉淀后,通过第一溢流口10、第一溢流口11分别进入浮箱室5和浮球室6。浮箱8与浮球7通过滑轮组13相连。由于浮箱5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初始状态下浮箱8处于最低位置,而浮球7处于最高位置(即开启状态),若开始下雨,则初雨可通过弃流管9弃流。当雨量逐渐增大时,浮箱室5内的水位逐渐升高,达到停止弃流水位,此时浮箱8在浮力作用下达到最高位置,而浮球7达到最低位置(即关闭状态)。由于浮球7堵住弃流通道16,此时雨水会在浮球室6内聚集,当浮球室6内水位升高至出水管4处时,雨水从出水管4排出,此时雨水已变得较为干净,达到了预处理的效果。此装置需要定期维护,清理沉淀室内的淤泥。其中,第一溢流口10、第一溢流口11的开口大小比例和停止弃流水位,可根据不同情况的初雨量的体积设定。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精确弃流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确弃流井,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内设置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室连接进水管,所述浮箱室、浮球室共同连接出水管,所述浮球室连接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出水管管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箱室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球室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均高于弃流管管口,所述浮箱室内设有浮箱,所述浮球室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的弃流通道和可将弃流通道口覆盖的浮球,所述浮箱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所述浮箱与浮球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弃流井,包括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内设
置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室连接
进水管,所述浮箱室、浮球室共同连接出水管,所述浮球室连接弃
流管,所述弃流管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出水管管口,所述沉淀室
与浮箱室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球室之间开有第二
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面积,所述第一
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均高于弃流管管口,所述浮箱室内设有浮箱,
所述浮球室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的弃流通道和可将弃流通道口覆
盖的浮球,所述浮箱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所述浮箱与浮球之间
通过传动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弃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
体内设置相互垂直的竖直布置的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
墙与井体内壁之间围成沉淀室,所述第一挡墙的一部分、第二挡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洪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