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439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小车结构,所述小车结构包括与起升钢丝绳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和与开闭钢丝绳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当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通过所述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相应的连接点连接时,钢丝绳是直线下降连接的,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从而使得所述钢丝绳在起升或开闭过程中始终成竖直状态,防止所述钢丝绳因倾斜而发生磨损,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船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卸船机的多卷筒小车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卸船机应用广泛,因为使用卸船机可大大提高卸货效率,最小的粉尘污染可保持环境清洁,高效环保。小车结构是卸船机上用于悬挂抓斗的重要结构,抓斗吊挂于小车结构正下方一定距离的位置。小车结构在支撑抓斗载重量的同时,还能沿着大梁轨道行走,保证抓斗从船舱抓取的物料能卸至卸船机的料斗中。现有技术中,卸船机的小车结构多采用两根滑轮梁支撑四只滑轮的布置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40761Y公开以一种四卷筒抓斗控制系统,其中,吊运小车上设置有四个滑轮,四只滑轮以海侧一对、陆侧一对的形式形成矩形位置布置,起升开闭的四根钢丝绳绕过这四个滑轮与抓斗连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四卷筒机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吊运小车的四个滑轮是成矩形位置布并不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而抓斗上的与起升钢丝绳连接的两个承重锁以及与开闭钢丝绳连接的两个开闭绳,这个四个连接点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导致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穿过所述吊运小车的滑轮与下方的抓斗连接时会发生倾斜,其倾斜的角度的大小与滑轮大小、布置位置、抓斗连接点位置有关;但是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的倾斜导致钢丝绳容易出现偏磨现象,使得钢丝绳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在连接抓斗时会出现倾斜导致钢丝绳容易磨损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钢丝绳发生倾斜的多卷筒小车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小车结构,所述小车结构包括与起升钢丝绳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和与开闭钢丝绳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滑轮和第四滑轮;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朝向所述抓斗的出绳点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设于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之间。所述小车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外侧支撑梁和一个中间支撑梁。所述中间支撑梁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外侧支撑梁的相应尺寸。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外侧支撑梁和所述中间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设于另一个所述外侧支撑梁和所述中间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左端,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右端,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的所述出绳点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的四个所述出绳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抓斗上的四个所述连接点之间的间距对应相同。所述出绳点处还成型有用于与所述起升钢丝绳或所述开闭钢丝绳配合的凹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当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通过所述出绳点与所述抓斗上相应的连接点连接时,钢丝绳是直线下降连接的,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从而使得所述钢丝绳在起升或开闭过程中始终成竖直状态,防止所述钢丝绳因倾斜而发生磨损,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采用交错布置,避免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在运动过程发生干涉。3、本技术的所述支撑组件对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进行支撑固定,保证所述第一滑轮组价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稳定安装和强度要求。4、本技术的所述出绳点处还成型有用于与所述起升钢丝绳或所述开闭钢丝绳配合的凹槽;从而避免由所述出绳点伸出的起升钢丝绳或开闭钢丝绳相对于对应的滑轮发生滑动或偏移,保证所述起升钢丝绳和所述开闭钢丝绳与所述抓斗的连接点之间的竖直直线连接。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小车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滑轮;2-第二滑轮;3-第三滑轮;4-第四滑轮;5-中间支撑梁;6-外侧支撑梁;7-出绳点;8-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小车结构,所述小车结构包括与起升钢丝绳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和与开闭钢丝绳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7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上的四个所述出绳点7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抓斗上的四个所述连接点之间的间距对应相同;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7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当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通过所述出绳点7与所述抓斗上相应的连接点连接时,钢丝绳是直线下降连接的,不会发生倾斜或偏移,从而使得所述钢丝绳在起升或开闭过程中始终成竖直状态,防止所述钢丝绳因倾斜而发生磨损,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1和第三滑轮3,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滑轮2和第四滑轮4;其中,所述第一滑轮1、第二滑轮2、第三滑轮3和第四滑轮4朝向所述抓斗的出绳点7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优选,所述第一滑轮1和所述第三滑轮3设于所述第二滑轮2和所述第四滑轮4之间。即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采用交错布置,避免起升钢丝绳和开闭钢丝绳在运动过程发生干涉。所述小车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支撑组件。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外侧支撑梁6和一个中间支撑梁5,且所述中间支撑梁5的厚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外侧支撑梁6的相应尺寸;所述支撑组件对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进行支撑固定,保证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稳定安装和强度要求。其中,所述第一滑轮1和所述第二滑轮2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外侧支撑梁6和所述中间支撑梁5之间,所述第二滑轮2和所述第四滑轮4设于另一个所述外侧支撑梁6和所述中间支撑梁5之间。优选,所述第一滑轮1和所述第四滑轮4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左端,所述第二滑轮2和所述第三滑轮3设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右端,其中,所述第一滑轮1、第二滑轮2、第三滑轮3和所述第四滑轮4的所述出绳点7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中部。所述出绳点7处还成型有用于与所述起升钢丝绳或所述开闭钢丝绳配合的凹槽8,从而避免由所述出绳点7伸出的起升钢丝绳或开闭钢丝绳相对于对应的滑轮发生滑动或偏移,保证所述起升钢丝绳和所述开闭钢丝绳与所述抓斗的连接点之间的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小车结构,所述小车结构包括与起升钢丝绳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和与开闭钢丝绳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7)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小车结构,所述小车结构包括与起升钢丝绳配合的第一滑轮组和与开闭钢丝绳配合的第二滑轮组;其中,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朝向所述小车结构下方的抓斗的出绳点(7)与所述抓斗上的相应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1)和第三滑轮(3),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滑轮(2)和第四滑轮(4);其中,所述第一滑轮(1)、第二滑轮(2)、第三滑轮(3)和第四滑轮(4)朝向所述抓斗的出绳点(7)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1)和所述第三滑轮(3)设于所述第二滑轮(2)和所述第四滑轮(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支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卷筒小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铁梁刘文超陈超袁彦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