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岫麟专利>正文

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743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太阳能收集器包括至少一吸热板以及至少一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为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建筑一体化能源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建筑一体化太阳热能收集器以及应用此太阳热能收集器的建筑物附加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节能减碳的概念逐渐受众人所重视,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发展的重点。再生能源当中,由于太阳光随处可得,且不像其他能源会对地球产生污染(如:石化能源、核能),因此,可将太阳光转换成热能的太阳能收集器已被广泛应用且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太阳能收集器若可具有大面积的照光面积,便可产生相对大量且可供使用的热能。因此有许多厂商希望将“绿能建筑”的概念融入太阳能收集器中,即在建筑物曝晒太阳最多之处铺设太阳能收集器,藉以利用太阳能收集器所产生的热能来弥补建筑物内所耗费的热能,例如生活用热水以及供暖等。然而,目前的太阳能收集器的体积及厚度仍十分庞大,因而限制了太阳能收集器在建筑一体化太阳能(buildingintegratedsolarthermal,简称BIST)领域的应用及设计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该太阳能收集器体积和整体厚度较小,风阻也相对较小,且结构刚性较佳,因而适用于建筑物上,以作为建筑物的附加结构之用。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收集器包括至少一吸热板以及至少一隔热板;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分别与第二卡合部嵌合,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热收集流道;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为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附加结构适于设置于建筑物的外部表面上,附加结构包括多个框架以及多个前述的太阳能收集器;框架用以框围出容置空间;太阳能收集器彼此平行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以共同构成不连续墙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收集器还包括连接管,连接并罩覆吸热板以及隔热板的一侧,以连通太阳能收集器的多个热收集流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管还包括多个孔道,对应各热收集流道设置,以连通各热收集流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热板的数量为多个;隔热板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各吸热板的相对两端;隔热板的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对应吸热板的第一板体;任两相邻的第二板体以其对应的第二卡合部相连接;各吸热板的第一卡合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扣合,以将吸热板彼此相邻地扣合于隔热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卡合部包括彼此连通的延伸槽以及勾合槽;各第一卡合部包括延伸段以及勾合段;各延伸段位于对应的延伸槽内;各勾合段连接对应的延伸段而嵌合于对应的勾合槽内,并与对应的勾合槽相勾合,以将吸热板彼此相邻地扣合于隔热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收集器还包括多个填充物,相邻两吸热板的勾合段与勾合槽的其中之一扣合;各填充物填充于勾合槽内,并位于相邻两吸热板的勾合段与对应的勾合槽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填充物包括卡榫、硬化胶或密封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卡榫嵌设于相邻两吸热板的卡勾部与对应的沟槽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板体以及各第二板体为弧形板体,且各第一板体与对应的第二板体的弧形方向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收集器还包括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覆盖吸热板的向光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部表面包括建筑物的阳台或露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附加结构包括围栏,设置于阳台或露台的外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附加结构包括外部遮阳结构;外部表面包括屋顶、窗户、露台或邻接建筑物的开放空间。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收集器的吸热板与隔热板共同定义出一热收集流道,以供一热传导液体流过,且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实质上为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以上。如此配置,太阳光的热能即可通过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吸热板而有效传导至热收集流道内的热传导液体,并利用隔热板良好的隔热特性来有效防止热能散失。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隔热板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高且热能散失率低的特点,因而可在维持其结构强度及隔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缩减整体隔热板以及外壳的体积及厚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收集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太阳能收集效率及高结构强度,其体积及整体厚度更可有效缩减,其风阻也可相对降低,进而增加了太阳能收集器在结构整合的应用及设计弹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此太阳能收集器的太阳能收集系统,其将多个太阳能收集器设置于一个或多个框架内,以将太阳能收集器模块化,增加其太阳能收集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收集系统可例如设置于建筑物的外部表面上,以吸收曝晒于建筑物本身及其周围的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供建筑物内部的生活用热水或供暖所使用的热能。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收集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太阳能收集器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太阳能收集器施加内部压力后的应力分布图;图4是图1的太阳能收集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的太阳能收集器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吸热板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收集器的部分构件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一种太阳能收集器的构件组装示意图;图9至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在建筑物附加结构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建筑物附加结构;100、100a、100b:太阳能收集器;110:吸热板;112:第一板体;114:第一卡合部;114a:延伸段;114b:勾合段;120:隔热板;122:第二板体;124:第二卡合部;124a:延伸槽;124b:勾合槽;130:连接管;132:孔道;134:入水口;136:出水口;140:填充物;150: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152:阻尼层;154:吸收层;156:抗反射层;160:上盖;170:补强片;180:下壳体;200:框架;CH:热收集流道;D1:纵向方向;G1:间距;S:向光面;L1:纵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建筑物的附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的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至少一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二板体的多个第二卡合部,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些第二卡合部嵌合,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流过该热收集流道,该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为该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一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一板体的
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
至少一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包括至少一第二板体以及连接该第二板体的
多个第二卡合部,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与该些第二卡合部嵌合,且该第一板
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维持间距,以共同定义出热收集流道,以供热传导液体
流过该热收集流道,该吸热板的热传导系数为该隔热板的热传导系数的30倍
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
连接并罩覆该吸热板以及该隔热板的一侧,以连通太阳能收集器的热收集流
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管还包括
多个孔道,对应各热收集流道设置以连通各热收集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板的数量
为多个,该隔热板的数量为一个,该些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各该吸热板的
相对两端,该隔热板的第二板体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对应该些吸热板的第一
板体,任两相邻的第二板体以其对应的第二卡合部相连接,各该吸热板的第
一卡合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扣合,以将该些吸热板彼此相邻地扣合于
该隔热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卡合部
包括彼此连通的延伸槽以及勾合槽,各该第一卡合部包括延伸段以及勾合段,
各该延伸段位于对应的延伸槽内,各该勾合段连接对应的延伸段而嵌合于对
应的勾合槽内,并与对应的勾合槽相勾合,以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岫麟陈瑜尧
申请(专利权)人:彭岫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