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包括行李厢体,行李厢体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一个板面上设有若干架槽、若干与隔板转动连接的支撑脚架,支撑脚架处在对应的架槽内。所述隔板水平,隔板与行李厢体可拆卸连接,支撑脚架数目为四个,支撑脚架包括两个立撑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在一个支撑脚架中:卧撑杆一端与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卧撑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横轴杆一端与对应立撑杆的上端连接,横轴杆另一端与隔板转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利用隔板能有效进行空间分配;提供了额外置物结构,提高了适应性;隔板还具备可以展开和收纳的支撑结构,能作为桌子使用,整体功能整合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行李厢(汽车后备厢)是汽车上的一个部分,其处在车身后部,具备一个可以打开的行李厢门。汽车行李厢的主要作用就是收储、放置一些物品。目前的汽车行李厢,虽然能实现储物功能,但在空间分配的高效性、置物结构的丰富程度以及整体功能的整合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进行空间分配及提供额外置物结构,且整体功能整合度高的行李厢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包括行李厢体,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个板面上设有若干架槽、若干与隔板转动连接的支撑脚架,所述架槽与支撑脚架一一对应,支撑脚架处在对应的架槽内。作为优选,所述隔板水平,隔板与行李厢体可拆卸连接,支撑脚架数目为四个,支撑脚架包括两个立撑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在一个支撑脚架中:卧撑杆一端与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卧撑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两个立撑杆与一个卧撑杆共同构成U形架体,立撑杆与横轴杆一一对应,两个横轴杆的轴线重合,横轴杆一端与对应立撑杆的上端连接,横轴杆另一端与隔板转动配合。作为优选,在一个支撑脚架中:两个立撑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卧撑杆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横轴杆长度方向水平。作为优选,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左板架、右板架,隔板架在左板架与右板架上,隔板与左板架之间、隔板与右板架均通过螺栓固定。作为优选,支撑脚架处在对应架槽内时,支撑脚架与对应架槽的槽内侧壁互相压紧。作为优选,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内底板,内底板前侧朝向车头,内底板后侧朝向车尾,行李厢体中内底板下方的空间为底腔,底腔内设有与行李厢体固定的横滑套管,横滑套管前端朝向车头,横滑套管后端朝向车尾,横滑套管内设有可在横滑套管内前后移动的配重条,横滑套管前端设有前盖,横滑套管后端设有后盖,前盖与配重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前盖,复位弹簧另一端与配重条之间具有余量间隙,配重条邻近前盖的一端设有前带动杆,前带动杆穿过前盖,配重条远离前盖的一端设有后带动杆,后带动杆穿过后盖,前带动杆连接一带动索的一端,带动索的另一端连接内底板后侧,行李厢体内设有基座,基座上设有板轴,内底板与板轴转动连接,后带动杆上设有后下支撑杆、后上支撑杆,后下支撑杆下端与行李厢体之间滑动连接,后下支撑杆的可滑动方向为车身前后方向,后上支撑杆上端顶住内底板的下板面,内底板上设有开口于内底板下板面的容杆凹槽,容杆凹槽处在后上支撑杆与基座之间,内底板下端设有竖支撑弹簧,竖支撑弹簧下端连接行李厢体,竖支撑弹簧上端接触内底板底面。作为优选,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若干滑轮,滑轮包括与行李厢体固定的轮轴以及与轮轴转动配合的轮体,带动索绕过各滑轮且与各滑轮配合接触。作为优选,所述板轴到内底板前侧的距离小于板轴到内底板后侧距离的四分之一。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受压时,带动索处在张紧状态,复位弹簧未受压时,带动索未处在张紧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利用隔板能有效进行空间分配;提供了额外置物结构,提高了适应性;隔板还具备可以展开和收纳的支撑结构,能作为桌子使用,整体功能整合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隔板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U形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行李厢体1、隔板2、支撑脚架3、立撑杆31、卧撑杆32、横轴杆33、左板架41、右板架42、内底板5、基座51、板轴52、容杆凹槽53、竖支撑弹簧54、横滑套管6、配重条61、前带动杆611、后带动杆612、后下支撑杆6121、后上支撑杆6122、前盖62、后盖63、复位弹簧64、带动索7、滑轮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包括行李厢体1,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的一个板面上设有若干架槽、若干与隔板转动连接的支撑脚架3,所述架槽与支撑脚架一一对应,支撑脚架处在对应的架槽内。所述隔板水平,隔板与行李厢体可拆卸连接,支撑脚架数目为四个,支撑脚架包括两个立撑杆31、一个卧撑杆32、两个横轴杆33,在一个支撑脚架中:卧撑杆一端与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卧撑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两个立撑杆与一个卧撑杆共同构成U形架体,立撑杆与横轴杆一一对应,两个横轴杆的轴线重合,横轴杆一端与对应立撑杆的上端连接,横轴杆另一端与隔板转动配合。平时,隔板处在汽车尾部行李厢内,做个隔离和支撑结构,能提升行李厢内空间的利用率,方便归置物品。当需放置物体较大时,可以卸下隔板来进行物品储置。此外,隔板卸下后,支撑脚架可以作为桌角,隔板本身可以作为桌板,从而可以当做桌子来使用。在一个支撑脚架中:两个立撑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卧撑杆长度方向水平,所述横轴杆长度方向水平。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左板架41、右板架42,隔板架在左板架与右板架上,隔板与左板架之间、隔板与右板架均通过螺栓固定。本方案是隔板的一种连接形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实现隔板的可拆卸连接即可。支撑脚架处在对应架槽内时,支撑脚架与对应架槽的槽内侧壁互相压紧。支撑脚架与隔板之间是可以互相卡紧的(支撑脚架处在对应架槽内时),如此一来,无需额外结构就能实现支撑脚架的收拢定位,当隔板处在行李厢中时可节省行李厢内空间,而需要作为桌子使用时又能快速拉出支撑脚架来作为桌角。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图6中所示,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水平的内底板5,内底板前侧朝向车头,内底板后侧朝向车尾,行李厢体中内底板下方的空间为底腔,底腔内设有与行李厢体固定的横滑套管6,横滑套管前端朝向车头,横滑套管后端朝向车尾,横滑套管内设有可在横滑套管内前后移动的配重条61,配重条的长度方向、横滑套管的前后方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均互相平行,横滑套管前端设有前盖62,横滑套管后端设有后盖63,前盖与配重条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4,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前盖,复位弹簧另一端与配重条之间具有余量间隙,配重条邻近前盖的一端设有前带动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行李厢体,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个板面上设有若干架槽、若干与隔板转动连接的支撑脚架,所述架槽与支撑脚架一一对应,支撑脚架处在对应的架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行李厢体,所述行李厢体内设有
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个板面上设有若干架槽、若干与隔板转动连接的支撑脚
架,所述架槽与支撑脚架一一对应,支撑脚架处在对应的架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隔板水平,
隔板与行李厢体可拆卸连接,支撑脚架数目为四个,支撑脚架包括两个立撑
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在一个支撑脚架中:卧撑杆一端与一个立撑
杆下端连接,卧撑杆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撑杆下端连接,两个立撑杆与一个卧
撑杆共同构成U形架体,立撑杆与横轴杆一一对应,两个横轴杆的轴线重合,
横轴杆一端与对应立撑杆的上端连接,横轴杆另一端与隔板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在一个支撑脚
架中:两个立撑杆、一个卧撑杆、两个横轴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卧撑杆长
度方向水平,所述横轴杆长度方向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行李
厢体内设有左板架、右板架,隔板架在左板架与右板架上,隔板与左板架之
间、隔板与右板架均通过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支撑
脚架处在对应架槽内时,支撑脚架与对应架槽的槽内侧壁互相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板的行李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行李厢体
内设有内底板,内底板前侧朝向车头,内底板后侧朝向车尾,行李厢体中内
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刘阳,杨彦彬,王强军,艾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