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防雾性多层膜、使用其的层叠体和包装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330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膜,其为以聚烯烃(a1)为主要成分且不含防雾剂的层压层(A)、含有聚烯烃(b1)和防雾剂(b2)的中间层(B)、以酸改性聚烯烃(c1)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层(C)、含有聚酯系树脂(d1)和防雾剂(d2)的热封层(D)按照(A)/(B)/(C)/(D)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多层膜,且上述多层膜的热封层外表面被处理为润湿张力50~60mN/m的范围,层压层外表面被处理为润湿张力35~45mN/m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适宜地用作作为食品包装容器的盖材的、兼具防雾性和易开封性的多层膜和使用其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切块蔬菜、切块水果等冷藏食品的包装体,广泛使用透明性、循环利用性优异的聚酯容器。对于这些包装体的盖材而言,为了提高内容物的可视性,需要具有防雾性。这是下述原因导致的:如果由于水分从容器内的冷藏食品蒸发而在包装材内表面产生水雾,则难以看见内容物,商品价值降低,即无法满足消费者追求食品的安全和安心的要求。进而,对于容器的盖材而言,必须在将内容物取出之前具有确实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在通用设计化倾向下,作为对社会中的弱者(老人、幼儿、残疾人等)的考虑,消费者容易开封的方式、例如易开封性受到重视。现在,作为对包装材赋予防雾性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将防雾剂混入包装材料中所使用的树脂中,使其成型为膜状后,针对各种包装材用途进行二次成型的方法;以及使树脂成型为膜状后,在与内容物接触的面上涂布防雾剂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防雾剂混入树脂的方法中,在为单层膜的情况下、或在为多层膜的全部层中混入有防雾剂的情况下,当在其表面实施印刷、或者与其他基材膜贴合时,有时,表面渗出的防雾剂与印刷油墨、粘接剂发生反应,发生印刷面的剥落、粘接不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多层膜中在热封层中混入防雾剂的例子,但由于防雾剂具有容易在多层膜中移动的性质,所以存在防雾性的效果不确定、没有有效的持续性的问题,或者存在由于该防雾剂迁移至与含有防雾剂的层相邻的层而对层间的密合性产生影响、发生剥离的问题。此外,在将含有防雾剂的涂液涂布于膜表面的方法中,需要涂膜的干燥工序,生产效率低,进而,涂布面的防雾剂会由于水分从内容物而流动,存在防雾效果的持续性降低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25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来自内容物的水蒸汽导致的水雾的防雾性良好、同时具有优异的易开封性、适合于包装容器的盖材等用途的多层膜,将该多层膜层压于基材膜而成的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包装材。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该课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下的多层膜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多层膜为将烯烃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层叠而成的至少4层的多层膜,通过在选择进行防雾剂混入的层的同时适当进行多层膜的表面处理而得到。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性多层膜、将该防雾性多层膜与基材膜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和使用其的包装材,所述防雾性多层膜的特征在于,其为以聚烯烃(a1)为主要成分且不含防雾剂的层压层(A)、含有聚烯烃(b1)和防雾剂(b2)的中间层(B)、以酸改性聚烯烃(c1)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层(C)、含有聚酯系树脂(d1)和防雾剂(d2)的热封层(D)按照(A)/(B)/(C)/(D)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多层膜,且上述多层膜的热封层外表面被处理为润湿张力50~60mN/m的范围,层压层外表面被处理为润湿张力35~45mN/m的范围。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雾性多层膜和使用其的层叠体在作为聚酯系包装容器的盖材进行了热封时、在形成袋状而进行了片状密封时,因为热封层(D)以聚酯系树脂为主要成分,所以牢固地热熔合于聚酯系包装容器,在开封时,表现出在热封层(D)和粘接层(C)的层间适宜地剥离的易开封性。进而,防雾性良好,因而能够作为水果蔬菜、副食等冷藏食品等的包装材适宜地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防雾性多层膜和使用其而得的层叠体的各部分进行详述。[层压层(A)]本专利技术的层压层(A)的特征在于,以聚烯烃(a1)为主要成分,且该层不含防雾剂。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主要成分是指,相对于形成该层的树脂成分总量,含有65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的特定的树脂。作为上述聚烯烃(a1),可以列举各种乙烯系树脂、丙烯系树脂,从能够有效防止后述多层膜中的防雾剂向层压面的迁移、防止与基材膜的层间的剥离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该树脂的密度为0.880g/cm2以上且低于0.960g/cm2的乙烯系树脂、使用单点催化剂聚合而得的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特别优选为乙烯系树脂。作为上述乙烯系树脂,可以列举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线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状中密度聚乙烯(LM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等聚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而使用。其中,LLDPE由于成膜性与防雾剂的迁移抑制的平衡良好而优选。作为LDPE,只要是通过高压自由基聚合法得到的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即可,优选为通过高压自由基聚合法使乙烯均一聚合而得的支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LLDPE,通过使用了单点催化剂的低压自由基聚合法,以乙烯单体为主要成分,使之与作为共聚单体的丁烯-1、己烯-1、辛烯-1、4-甲基戊烯等α-烯烃共聚而得。作为LLDPE中的共聚单体含有率,优选为0.5~20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1~18摩尔%的范围。作为上述单点催化剂,可以列举元素周期表第IV或V族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与有机铝化合物和/或离子性化合物的组合等茂金属催化剂体系等各种单点催化剂。此外,因为单点催化剂的活性点是均一的,所以,与活性点不均一的多点催化剂相比,得到的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尖锐,因此,形成膜时低分子量成分的析出少,可得到层压强度的稳定性、耐粘连适应性优异的物性的树脂,故而优选。如上所述,乙烯系树脂的密度优选为0.880~0.960g/cm3。如果密度为该范围,则具有适度的刚性,耐穿刺性等机械度也优异,膜成膜性、可挤出性提高。此外,熔点一般优选为60~130℃的范围,更优选为70~120℃。如果熔点为该范围,则加工稳定性(静止保持性(デッドホールド性))、共挤出加工性提高。此外,上述乙烯系树脂的MFR(190℃、21.18N)优选为2~20g/10分钟,更优选为3~10g/10分钟。如果MFR为该范围,则膜的挤出成型性提高。这样的乙烯系树脂还能够维持进行了层叠时的透明性。此外还具有柔软性,因此耐穿刺性也良好。作为上述丙烯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例如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1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物、茂金属催化剂体系聚丙烯等。它们分别可以单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雾性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其为以聚烯烃(a1)为主要成分且不含防雾剂的层压层(A)、含有聚烯烃(b1)和防雾剂(b2)的中间层(B)、以酸改性聚烯烃(c1)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层(C)、含有聚酯系树脂(d1)和防雾剂(d2)的热封层(D)按照(A)/(B)/(C)/(D)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多层膜,且所述多层膜的热封层外表面的润湿张力为50~60mN/m,层压层外表面的润湿张力为35~45mN/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9.27 JP 2013-2014831.一种防雾性多层膜,其特征在于,
其为以聚烯烃(a1)为主要成分且不含防雾剂的层压层(A)、含有聚烯
烃(b1)和防雾剂(b2)的中间层(B)、以酸改性聚烯烃(c1)为主要成分
的粘接层(C)、含有聚酯系树脂(d1)和防雾剂(d2)的热封层(D)按照(A)
/(B)/(C)/(D)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多层膜,
且所述多层膜的热封层外表面的润湿张力为50~60mN/m,层压层外表面
的润湿张力为35~45m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性多层膜,其中,相对于所述多层膜的总
质量,所含有的所述防雾剂(b2)和所述防雾剂(d2)的合计质量为0.7~1.5
质量%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雾性多层膜,其中,所述聚烯烃(a1)
和所述聚烯烃(b1)为乙烯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性多层膜,其中,所述聚酯系
树脂(d1)为非晶性的聚酯系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性多层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根村阳之介森谷贵史木田智久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