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特别是一种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河湖水陆交界处的工程做法常单单考虑驳岸基质结构或驳岸结构,未能将两者进行统筹设计:驳岸基质结构的设计多关注水生植物生长效果,对驳岸防护缺少考虑;而驳岸结构的设计往往仅考虑驳岸防护工程需求,对河湖水陆交界处生态景观效应缺乏关注。驳岸基质结构与驳岸结构设计上的顾此失彼,缺少联系,最终导致两者相互孤立,河湖水陆交界处工程整体性不强,未能形成完善的、统一的空间系统,驳岸基质结构和驳岸结构的工程效能都未能达到最大化。现有驳岸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或砌石结构,其缺点是:景观单调:河湖湿地水陆交界处经混凝土或砌石硬化后,形式呆板突兀,与自然景观格格不入;亲水不足:水陆交界处硬化后,人们难以近距离接触水体,阻隔了人与水体的联系,使得人们的亲水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破坏生态:现有驳岸结构切断了水陆交界处自然状态下正常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使栖息在该区域范围内的生物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河湖湿地的生态平衡,并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干扰水循环:现有驳岸多为不透水结构,自然水体无法正常循环。现有驳岸基质多为混凝土或泥土。混凝土基质的缺点是:破坏水生动植物生息环境——水生动物无法正常生息繁衍,水生植物无法扎根生长,久而久之,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浑浊腐臭;阻隔地下径流,河湖水与地下水无法正常进行补充交换,干扰水循环,影响局部小气候。泥土基质的缺点是:泥土耐冲刷性差,缺少防护的驳岸常因其结构下侧泥土流失而形成“空壳” ...
【技术保护点】
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主体结构包括垂直生态驳岸,及设置于其临水侧的生态驳岸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生态驳岸包括方形石笼(5),方形石笼(5)的两侧面对称插装有多根桩(1),两对称桩(1)的顶部连接有单段梁(9),多根单端梁(9)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端头龙骨(2)或中间龙骨(3),在两根平行布置的端头龙骨(2)和中间龙骨(3)之间铺装有防腐木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主体结构包括垂直生态驳岸,及设置于其临水侧的生态驳岸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生态驳岸包括方形石笼(5),方形石笼(5)的两侧面对称插装有多根桩(1),两对称桩(1)的顶部连接有单段梁(9),多根单端梁(9)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端头龙骨(2)或中间龙骨(3),在两根平行布置的端头龙骨(2)和中间龙骨(3)之间铺装有防腐木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基质设置于垂直生态驳岸结构的临水侧,它包括L型石笼网(10),紧贴L型石笼网(10)的底面内壁和靠近方形石笼(5)的一面铺装有土工布(11),土工布(11)上铺设有碎石(12),碎石(12)上铺设有植物纤维垫(13),且植物纤维垫(13)上部紧贴L型石笼网(10)上表面内壁,在L型石笼网(10)的凸出部分内部填充有滤水填料(14),所述L型石笼网(10)整体放置在河床(6)上,L型石笼网(10)迎水侧放置抛石(15),L型石笼网(10)上部铺设置石(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石笼网(10)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别形成沉水植物层(17)、浮叶植物层(18)和挺水植物层(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12)的粒径范围:50mm-150mm,以保证碎石间形成足够空隙,为小型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垫(13)由椰丝和/或棕榈丝,编制或压制而成,质地不宜过密,以利于水生植物穿透生根,在使用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种植水生植物时,可设置两层植物纤维垫(13),将植物种子和/或植物茎段放置在两层植物纤维垫(13)中间并压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垫(13)单层使用时,厚度范围:30mm-60mm;双层使用时,各层厚度范围:15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填料(14)为塑料网纱或聚乙烯细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附着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琳,东昆鹏,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刘鸿琳,东昆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