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技术

技术编号:1509941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以解决海藻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一定时间,以使海藻孢子附着于附苗器上”的步骤,“将附苗器置于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内的紫外灯管下方,控制紫外灯管在预置时间内发出紫外线照射附苗器,直至海藻孢子发生突变”的步骤,和“培育存活的发生突变的海藻孢子以选择育种得到海藻新品种”的步骤。通过采用紫外线照射海藻孢子的方法,使孢子发生突变,从突变的孢子所培育的成体中挑选优良变异藻株进行培养和选择育种,明显提高了育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带等海藻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
技术介绍
海带并非我国本土产物,其为冷水性海藻,由上世纪20年代末引入中国,50-60年代在北方地区获得大面积养殖,在此后几十年里,海带一直是我国海藻养殖的主要种类。养殖区域至今已向南扩展到福建和广东北部,目前形成了福建、山东和辽宁三大海带主产区。带动起中下游包括褐藻胶和食品加工等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海带养殖主要包括海带育种和海带养殖两个阶段。海带为典型的世代交替植物,藻体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后形成配子体,配子体的卵囊和精囊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萌发产生幼孢子,幼孢子生长为海带。传统的海带育种,都是基于养殖过程中,从海带养殖群体挑选出符合育种目标做为亲本,经过混合采苗生产出杂交后代,经年复一年的选优,得到优良品系品种。这种海藻的育种方式耗时长,难以同时获得不同优长和不同用途的品系品种,致使育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育种仪,以解决传统的海带和其它海藻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供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一定时间,以使所述海藻孢子附着于所述附苗器上;将所述附苗器置于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内的紫外灯管下方,控制所述紫外灯管在预置时间内发出紫外线照射所述附苗器,直至所述海藻孢子发生突变;培育存活的所述发生突变的海藻孢子以选择育种得到海藻新品种。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灯管发出紫外线的波长为253.7纳米。进一步的,所述预置时间为4-15秒。进一步的,所述附苗器与所述紫外灯管之间的距离为20-30cm。进一步的,控制所述发生突变且存活的海藻孢子的比例在10%-50%。进一步的,所述附苗器采用红棕绳编织制成或维尼纶绳加塑料框制成;在所述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采用红棕绳编织制成的附苗器需在煮沸的淡水中消毒3-5小时后闷泡12小时左右,并洗净晒干备用;其中,所述红棕绳在编织前需要经过干锤、浸泡、湿锤处理。进一步的,在所述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洗净的成熟海藻放入冷却海水的容器中,使其放散游孢子,以得到所述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其中,所述冷却海水水温为8-10摄氏度,并经过用脱脂棉过滤后在封闭容器烧开后冷却;所述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的孢子密度为在160倍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存在10-15个活泼的游孢子。提出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包括不锈钢箱体、紫外灯管和控制装置;所述紫外灯管置于所述不锈钢箱体的上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紫外灯管连接的选择开关和定时器,用于控制所述紫外灯管在预置时间内发出紫外线照射置于所述不锈钢箱体内的海藻孢子,诱使所述海藻孢子发生突变,以实现培育存活的所述发生突变的海藻孢子并选择育种得到海藻新品种。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灯管发出主谱波长为253.7纳米的紫外线。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源连接的蜂鸣器、声光报警装置和/或显示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基于紫外线生物效应的应用-生物诱变育种理论,采用紫外线照射海藻的孢子,例如海带孢子,孢子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决定遗传的物质脱氧核糖酸(DNA)吸收紫外线,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被照射孢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变,有的死亡,有的能存活下来,;存活的孢子包含有大量不同程度的基因突变并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经过一定的培养后,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的变异株加以扩大培养,得到希望的品系;这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能明显缩短海藻的性成熟时间,并产生丰富多样的变异,只需从存活的藻株中选出期望的藻株进行进一步扩繁既能获得需要的优良品种,提高了育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和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以解决传统的海带及其他海藻育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采用紫外线照射海带孢子的方法,使孢子发生突变,从突变的孢子中获得多种优良变异藻株进行培养,明显提高了育种效率。本专利以海带为例,亦可用于裙带菜、条斑紫菜、坛紫菜、鼠尾藻、羊栖菜等海藻的诱变育种,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极大缩短育种周期。紫外线属于物理学光学的一种,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纳米)到400nm辐射的总称。紫外线对生物有生理作用,能杀菌、消毒、治疗疾病等。波长200nm-290nm的紫外线能穿透细菌、病毒的细胞膜,给脱氧核糖酸(DNA)以损伤,使细胞失去繁殖能力而死亡,或者使细胞产生突变发生变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依据的是紫外线生物效应的应用-生物诱变育种理论。决定生物遗传的物质DNA的吸收光谱(200-300nm)处于紫外线光谱中,当生物的DNA吸收紫外线后,分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DNA遗传性大幅度的改变,并在多数情况下因为这种改变导致细胞无法正常繁殖和代谢而在短期内死亡,但少量存活的细胞中包含着大量的基因突变并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提取这些细胞经过一定的培养阶段后,可以从中选择出有益的变异株加以扩大培养,从而得到希望的品系。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01: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一定时间,以使海藻孢子附着于附苗器上。附苗器的制作是育种前的第一项工作。人工育种的使用材料主要是红棕绳和维尼纶绳;使用这两种材料编制成苗帘并加塑料框制成附苗器。红棕绳在编制成附苗器前,需要进行干锤、浸泡、湿锤处理,然后编帘。并且,用红棕绳编织的附苗器在使用前需要煮沸消毒,具体做法是:将其放在盛放有淡水的容器中煮沸消毒,并且持续煮沸3-5小时,停火后闷泡12小时左右,取出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在太阳下晒开备用。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的制作方法,以海带育种为例,如下:1、海水和器材的消毒;使用脱脂棉过滤自然海水,并将过滤的海水倒入带纸帽的三角烧瓶中(常用容量1000-5000ml),将该容器置于电炉上把海水烧开至沸腾,经自然冷却后备用;其他所用器材可煮沸消毒的都需经消毒处理,不宜蒸煮的塑料等器材使用80ppm的漂白粉或用50ppm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在消毒之后,还须使用清洁海水冲洗多遍,然后放置于低温室内冷却备用。2、海带的挑选和处理;所用种海带必须是已经成熟的,特征是孢子囊明显突出海带表皮之外,颜色深浓,表面粗糙不光亮,容易干燥,用手摸有粘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一定时间,以使所述海藻孢子附着于所述附苗器上;将所述附苗器置于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内的紫外灯管下方,控制所述紫外灯管在预置时间内发出紫外线照射所述附苗器,直至所述海藻孢子发生突变;培育存活的所述发生突变的海藻孢子以选择育种得到海藻新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一定时间,以使所述海藻孢子附着于所述附苗器上;
将所述附苗器置于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仪内的紫外灯管下方,控制所述紫外灯管在预置时间内发出紫外线照射所述附苗器,直至所述海藻孢子发生突变;
培育存活的所述发生突变的海藻孢子以选择育种得到海藻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管发出紫外线的波长为253.7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时间为4-15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苗器与所述紫外灯管之间的距离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发生突变且存活的海藻孢子的比例在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紫外线诱变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苗器采用红棕绳编织制成或维尼纶绳加塑料框制成;
在所述将附苗器置于含有海藻孢子的孢子水中之前,所述方法还
包括如下步骤:所述采用红棕绳编织制成的附苗器需用在煮沸的淡水中
消毒3-5小时后闷泡12小时左右,并洗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修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