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9918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以脂质体、乳剂、胶束、合成或天然脂肪及挥发油为药物载体,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1‑5.0)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同时提供了该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鼻腔、口腔及舌下黏膜用于提升白细胞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喷雾剂通过特殊工艺制备的喷雾剂不仅能保护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活性同时达到缓慢释药的效果,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生物效价高,起效快而作用持缓,使用方便,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涉及一种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也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3(CSF-3)、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蛋白(granulocyte-macrophagedifferentiationfactor,GM-DF)、多能造血素(pluripoietin,pCSF)和集落刺激因子β(CSF-β)等。G-CSF有两种变异体,一种含有174个氨基酸(b型),另一种含有177个氨基酸(a型),均是选择性剪切的产物。较小的变异体占主体,并比大的变异体显示更强的生物学活性。G-CSF因具有迅速升高白细胞计数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和应用广泛的造血正调控细胞因子,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中性粒细胞计数,促进巨噬细胞生长。维持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细胞能协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证明,G-CSF能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LAK细胞功能,可增加基质分泌血管生成抑制素,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等。目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配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国内外的临床治疗学家多采用G-CSF作为干细胞动员剂,以支持患者骨髓移植后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恶性肿瘤放、化疗时加用G-CSF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G-CSF作为小细胞肺癌、非何杰金病、睾丸癌、神经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患者的化疗辅助用药,具有3个良好作用:1)降低细胞毒剂诱发的毒副反应;2)减轻患者化疗反应和缩短化疗所致白细胞计数减少时间;3)防止患者感染或降低感染发生率。据《Inpharma》2002年1345期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研人员研究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传染病治疗应用后指出,长期接受G-CSF治疗已广泛用于先天性和获得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标准治疗中,也可用于高危患者化疗诱发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对于患有严重细菌和真菌感染者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输血治疗中,加用G-CSF也有协同治疗作用。研究还证明,G-CSF对HIV感染患者中性白细胞减少和诱发的细菌性感染也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与预防效果。此外,G-CSF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非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伴发的各种传染病也有良好作用。可见,G-CSF普通注射剂在临床上已应用广泛。1994年,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研制成功并上市rG-CSF(来格司亭,Lenograstim;商品名:Neutrogin,中文商品名:诺以托或罗津),其后麒麟公司的rG-CSF(商品名:Gran,中文商品名:惠尔血),美国Amgen/Roche公司研制的rDNAG-CSF(非格司亭,Molgramostim)等,先后在世界各国上市,也在中国上市销售。国内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用rhG-CSF,商品名叫航九源),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粒生素(rhG-CSF),江苏江安制药有限公司(G-CSF),济南齐鲁制药厂产rhG-CSF(瑞白)先后被批准上市。造血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正式上市临床治疗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半衰期短,静脉注射后快速从体循环中消失,平均保留时间为1.34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3-4.2小时。为维持较长时间血药浓度与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中1日要给药1-2次,既增加了患者费用,又增加患者痛苦。国内外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采取皮下注射及PEG化修饰的方法,延长其体内滞留时间。经科技攻关,美国Amgen制药公司开发出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商品名SD/01),其人体血浆半衰期为7.05h,静脉注射PEG-G-CSF后12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达到峰值,且峰值稳定地维持24~72h,168h后才恢复至原值(rhG-CSF由峰值下降至原值为48h)。人体多次临床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化疗患者于化疗前2周和化疗后24h各皮下注射30μg/kgPEG-G-CSF,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D34+细胞计数的实际动员作用,和rhG-CSF5μg/kg1日1次连续皮下注射的治疗作用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注射毕竟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在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中,鼻腔及口腔尤其上颚、舌下等都有望成为蛋白给药的较佳部位,喷雾剂由于不含抛射剂,不使用耐压容器,其喷出的的雾滴较细,在喷射部位分布均匀、不易流失、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rhG-CSF易被酶水解和肾脏清除,在体内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重复注射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国内外正在不断研发能够降低酶解机会,增加药物稳定性,延长血浆消除半衰期,减小血药浓度波动的长效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喷雾剂能够降低酶解机会,增加药物稳定性,具有延长血浆消除半衰期、减小血药浓度波动以及提升人体白细胞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喷雾剂,以脂质体、乳剂、胶束、合成或天然脂肪及挥发油为药物载体,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1-5.0)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其中,所述脂质体包括磷脂、胆固醇、水溶性载体;所述乳剂包括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或水;所述胶束包括吸收促进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抗氧化剂与螯合剂、抑菌剂及缓冲溶液;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为具有C6—C18中等链长的脂肪酸甘油脂,且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类占喷雾剂组合物总量的1—99.999%。进一步地,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1-0.02)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5-0.4)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5-0.2)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其特征在于,以脂质体、乳剂、胶束、合成或天然脂肪及挥发油为药物载体,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括(0.01‑5.0)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其中,所述脂质体包括磷脂、胆固醇、水溶性载体;所述乳剂包括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或水;所述胶束包括吸收促进剂、助溶剂、抗氧化剂与螯合剂、抑菌剂及缓冲溶液;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为具有C6—C18中等链长的脂肪酸甘油脂,且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类占喷雾剂组合物总量的1—99.99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喷雾剂,其特征在于,以脂质体、乳剂、
胶束、合成或天然脂肪及挥发油为药物载体,每1000重量份的喷雾剂溶液中包
括(0.01-5.0)重量份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其中,
所述脂质体包括磷脂、胆固醇、水溶性载体;
所述乳剂包括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或水;
所述胶束包括吸收促进剂、助溶剂、抗氧化剂与螯合剂、抑菌剂及缓冲溶液;
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为具有C6—C18中等链长的脂肪酸甘油脂,
且所述合成或天然脂肪油及挥发油类占喷雾剂组合物总量的1—99.9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
激因子包括天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经化学修饰的糖基化或
PEG化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及其突变体。
3.根据权利要去1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选自大豆卵磷脂、蛋
黄卵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和
氢化卵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胆固醇选自胆甾醇、胆固醇棕榈酸酯和胆固醇
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溶性载体为氯化钠和/或胆固醇;所述脂质体
载体的喷雾剂为脂质体凝胶喷雾剂,纳米脂质体乳喷雾剂或脂质体混悬喷雾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选自植物油、动物油、
精油、矿物油、合成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中链单甘酯、中链二甘酯、中链混
合单/二甘酯、二乙二醇单乙醚(TranscutolP)、丙二醇、聚乙二醇(分子量200-600
的PEG)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剂还包括稳定剂和防腐剂,所述稳定
剂选自胆固醇、长链醇(C14-22)、油酸、亚油酸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丁香油、丙二醇、山梨酸、山梨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
羟基苯甲酸丁酯钙、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苯酚、间甲酚、
苯甲醇、苯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剂形成的乳滴粒径在0.1—100μm,包
括W/O/W及O/W/O型复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西洋马俐君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