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95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袜子及其制造方法,该袜子可以无需进行反转编织地连续编织成筒形,从而可形成鼓起形状的踵部,而且在编织中较少出现漏纱或跳丝等,可提高编织效率。袜子上的腿部(2)、踵部(3)、足面部(4)和足底部(5)被连续编织成筒形,腿部(2)、足面部(4)和足底部(5)处的至少踵部周围区域由组织收缩大的编结组织编织成,而且,踵部(3)由组织收缩比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小的编结组织编织成,从而在踵部(3)形成鼓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织袜机编织的短筒袜、长筒袜等袜子,尤其涉及踵 部的结构形态有特点的袜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背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例如使用采用了圆形针织机的专 用织袜机编织短筒袜、长筒袜(包括连裤长袜)等袜子,该织袜机设 有可进行正反旋转的圆筒形的针筒,该针筒可以上下运动地配设有多 根针织针,短筒袜例如由上端开口部、腿部、踵部、足面部、足底部 和头部构成。在袜子的编织过程中,通常如图7所示那样,从作为袜子穿入口 的开口部21侧按照腿部22、踵部23、足面部24、足底部25和头部 26的顺序进行编织,通过所述针筒的一个方向的旋转(正转)把到所 述腿部22与踵部23的边界部为止编织成筒形,在踵部23处,在接着 所述腿部22编织足面部24那一侧的旋转角度范围(约为半周)不进 行编织而是将针织针保持,通过编织踵部23那一侧的约半周的针织针 使所述针筒按照每线圏横列朝反方向往复旋转(反转)进行所谓的反 转编织,编织成具有作为踵部23所需的鼓起。此时,为了保持踵部 23的强度,所述针织纱一般在踵部23改用与具有强度的另外的织纱一 起进行编织。而且,所述踵部23的编织完成时,切换成原来的针织 纱,通过所述针筒的正转把与所述腿部连续的足面部24和与所述踵部 23连续的足底部25编织成筒形,进而编织头部26,最终将该头部26 的开口部闭合而完成编织。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进行袜子编织时,通过针筒的往复旋转而 进行反转编织来形成踵部,而且,需要切换针织纱,因此不能指望提 高编织效率,而且为了切换针织纱材料,可能会出现编织时漏针、跳率的结果。而且,存在腿部与踵部因针织纱原材 料不同而产生色差、外观不美观而且踵部与腿部和足底部的边界部处的针织纱原材料的切换使得接头27、 28的部分薄弱而容易出现开线、 使用耐久性不良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注册技术30587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注册技术30613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织袜中踵部因反转编织或针织纱切换造成 的问题,提出一种袜子的制造方法,其整体用相同或由多个组合成的 相同针织纱无需进行反转编织地连续编织成筒形,从而可形成鼓起形 状的踵部,而且,在编织中较少出现漏纱或跳丝等,可以提高编织效 率,进而,踵部与腿部等其他部分的一体性良好,而且看起来不产生 色差,外观感觉和耐久性优异,并且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所述袜子的生 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子上的 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被连续编织成筒形,所述腿部、足面部 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由组织收缩大的编结组织编织 成,而且,所述踵部由组织收缩比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小的 编结组织编织成,从而在所述踵部形成鼓起。通常,所述腿部、踵 部、足面部和足底部由相同的或多个组合而成的相同针织纱连续编织 而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即使将腿部到足面部和足底部为止的整体, 尤其是包括踵部的整体连续编织成筒形,在织成的状态下,组织收缩 较小的编结组织的踵部也可以与收缩比其大的编结组织的踵部周围区 域相比呈鼓起的形状,形成外观和强度与现有技术中的反转编织形成 的踵部相比不逊色的踵部。而且,在编织袜子时,不需要将针织机针筒往复回转进行反转编 织而且不需要切换针织纱,只要改变编结组织就可以容易地编织踵 部。另外,在踵部与腿部、足底部的边界处不会产生针织纱切换而造5成的接头,因此不用担心编织时出现漏纱、跳丝以及在使用时出现开 线,而且踵部和其他部分也不会因针织纱原材料不同而看起来出现色 差。在上述袜子中,优选为,在所述踵部除了编织所述腿部、踵部、 足面部和足底部的针织纱之外还在每一个或多个线圏横列织入凸紋纱 (水久糸)。在此情况下,可以由所述凸紋纱加强踵部,提高踵部的强 度。而且,所述袜子中,所述腿部、足面部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 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可以是由多个线圏横列的连续浮线组织每隔 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凸部的编结组织。由此,至少可以使所述踵部周 围区域收缩较大,可以使踵部的鼓起形状更明显。优选为,在所述足底部具有排列多个由连续浮线组织形成的周向 的凸部而形成的编结组织,形成该足底部的凸部的所述连续浮线组织的线圏横列数为3~25个线圏横列。由此,所述连续浮线组织形成的 凸部可以比较大,不仅在织成状态下的收缩大,而且所述凸部可对足 底产生指压按摩效果,而且具有防滑效果。优选为,在所述足底部除了编织所述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 部的针织纱之外还在每一个或多个线圏横列织入凸紋纱,由此,可以 加强所述足底部,而且可以在所述凸部赋予适当的硬度,进一步提高 所述指压按摩效果或防滑效果。而且,通过选择凸紋纱的原材料,可 以赋予各种功能。例如,通过使用抗菌防臭纱可以赋予抗菌防臭功 能。所述袜子中,优选为,编织所述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的 针织纱由弹性纱形成,由此,可以对袜子整体赋予伸缩性,可良好保 持穿用时的合穿性和附着感。另外,本专利技术作为所述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由织袜机 编织袜子时,从袜子的腿部开始将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连续编织成 筒形,所述腿部、足面部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用组织 收缩比所述踵部大的编结组织编织成,而且,所述踵部由组织收缩比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小的编结组织编织成,从而在所述踵部 形成鼓起。由此,无需在踵部进行反转编织,而且不用进行针织纱的切换就 可以用织袜机容易地高效地编织在所述踵部形成了鼓起的所述袜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袜子及其制造方法,整体用相同的针织纱无需进行 反转编织,而且无需进行针织纱的切换连续地编织成筒形,因而可容 易地形成鼓起状的踵部,而且,在编织中较少出现漏纱或跳丝等,可 以提高编织效率。进而,由于上述那样无需进行针织纱切换,所以踵 部与腿部等其他部分的一体性良好,而且看起来不产生色差,可获得 外观感觉和耐久性优异的袜子,并且可以提高这种袜子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袜子的简略侧面图。图2是从上图的袜子的足底部侧观察的简略正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踵部周围区域的放大组织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简略侧面图。图5是织入了凸紋纱的场合的组织说明图。图6是连续浮线组织的组织说明图。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袜子的简略侧面图。符号说明A 袜子1 开口部2 腿部 4 踵部4 足面部5 足底部 6头部7、 8 凸部11 连续浮线組织的部分12 平针组织的部分第513 连续浮线组织的部分14 平针组织的部分 Yl 针织纱Y2 凸紋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实施例说明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 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袜子的简略侧面图。图2是从上图的袜子的足底部 侧观察的简略正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袜子的踵部周围区域的放大组 织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简略侧面图。图5是织入了 凸紋纱的场合的组织说明图。图6是连续浮线组织的组织说明图。图示的实施例的袜子A表示短筒袜的情况,该图中的附图标记1 表示作为穿入口的上端的开口部,2为腿部,3为踵部,4为足面部,5 为足底部,6为头部。所述袜子A,基本上与现有技术中一样,使用采用了圓形针织机 的织袜机,从所述开口部1侧开始顺次编织腿部2、踵部3、足面部 4、足底部5和头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子上的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被连续编织成筒形,所述腿部、足面部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由组织收缩大的编结组织编织成,而且,所述踵部由组织收缩比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小的编结组织编织成,从而在所述踵部形成鼓起。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6-11 2007-154419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袜子上的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被连续编织成筒形,所述腿部、足面部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由组织收缩大的编结组织编织成,而且,所述踵部由组织收缩比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小的编结组织编织成,从而在所述踵部形成鼓起。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踵部、足 面部和足底部由相同的或多个组合而成的相同针织纱连续编织而成。3.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踵部,除 了编织所述腿部、踵部、足面部和足底部的针织纱之外还在每一个或 多个线圏横列织入凸紋纱。4. 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 腿部、足面部和足底部处的至少所述踵部周围区域的编结组织,是由 多个线闺横列的连续浮线组织每隔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吹上正人天野隆士宫下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毕普藤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