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9486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连接杆、格栅、脚轮和梯子;所述脚手架本体呈框架结构,在脚手架本体的竖直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竖直杆上等间距设置,并且呈层状排列;所述格栅卡扣在层状的连接杆上;所述脚轮设置在脚手架本体的底部;所述梯子固定设置在脚手架本体的两侧,并且梯子在脚手架本体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不但人力大量下降,还可以节约时间,做到架子要用时随时可用;用平移脚手架在材料上更是节约,既不用夹头、跳板、管子,也不用担心这些材料的报废;并且能使生产进度大大提高,而且对安全系数也可以大大提高;该舷侧移动脚手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Side moving scaff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de mobile scaffolding, including scaffolding body, connecting rod, grille, casters and ladders; the scaffold body is a frame structure, the vertical rod is fixed on the scaffold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pole spacing, and the layered arrangement; the grille is fastened in layer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the caster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caffold; the ladder is fixed arranged at both sides of the scaffold body, and both sides of the ladder body is opposite to the scaffold.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manpower decreased, can save time, do to the shelf available when using scaffolding in the material; translation is to save more, neither chuck, springboard, pipe, also do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the scrapping of the material; and can make the production schedule is greatly improved, but also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afety coefficient of the mobile side; the scaffol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trong practicability,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移动脚手架
,具体为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
技术介绍
船脚手架的搭设是由起重工自已搭设,在人力极有为限,周期又很紧张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原来的蜘蛛网开地搭设脚手,根本是行不通的;以前,搭脚手架,往往是人一大堆,搭脚手架进度又慢,还需要大量的管子、夹头、跳板等资源,还存在夹头、螺丝、螺帽生锈的现象;跳板摔坏,以致报废;管子更是浪费,从六米长的管子一次次的割到一米以下,直至报废,以致要用长的管子时无从找起,只看到一堆堆的短管子。现所搭的脚手架,长短不一,架子搭高了又不得不用管子斜撑来加固架子的平稳,缺乏美观,而且每搭一处架子总要动用一个班组以上的人力,还得时时修理生锈的夹头,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连接杆、格栅、脚轮和梯子;所述脚手架本体呈框架结构,在脚手架本体的竖直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竖直杆上等间距设置,并且呈层状排列;所述格栅卡扣在层状的连接杆上;所述脚轮设置在脚手架本体的底部;所述梯子固定设置在脚手架本体的两侧,并且梯子在脚手架本体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格栅包括格栅框架和钢板网;所述钢板网固定在格栅框架内侧。优选的,所述脚轮包括连接件、脚轮固定座、转轴和轮子;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脚手架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轮固定座与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轮子转动连接,并且转轴的两端与脚轮固定座的两侧面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轮子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但人力大量下降,还可以节约时间,做到架子要用时随时可用;用平移脚手架在材料上更是节约,既不用夹头、跳板、管子,也不用担心这些材料的报废;并且能使生产进度大大提高,而且对安全系数也可以大大提高;该舷侧移动脚手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示图;图3为图1中的B向示图;图4为本技术的格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脚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脚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脚手架本体、2-连接杆、3-格栅、31-格栅框架、32-钢板网、4-脚轮、41-连接件、42-脚轮固定座、43-转轴、44-轮子、5-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1、连接杆2、格栅3、脚轮4和梯子5;所述脚手架本体1呈框架结构,在脚手架本体1的竖直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在所述竖直杆上等间距设置,并且呈层状排列;所述格栅3卡扣在层状的连接杆2上;所述脚轮4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底部;所述梯子5固定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并且梯子5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格栅3包括格栅框架31和钢板网32;所述钢板网32固定在格栅框架31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脚轮4包括连接件41、脚轮固定座42、转轴43和轮子44;所述连接件41的顶端与脚手架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轮固定座42与连接件4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3与轮子44转动连接,并且转轴43的两端与脚轮固定座42的两侧面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轮子44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具体使用方式:本技术工作中,通过脚轮4可以很方便的将该移动脚手架移动到想要的位置;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是将多个舷侧移动脚手架固定在一起使用,不仅使工作时活动面积增加,而且通过合理的设置能够使得多个舷侧移动脚手架更加牢固;工人通过梯子5到达格栅3上,在格栅3进行施工,梯子5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边对应交替设置,更方便工人攀爬该舷侧移动脚手架,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1)、连接杆(2)、格栅(3)、脚轮(4)和梯子(5);其特征是:所述脚手架本体(1)呈框架结构,在脚手架本体(1)的竖直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在所述竖直杆上等间距设置,并且呈层状排列;所述格栅(3)卡扣在层状的连接杆(2)上;所述脚轮(4)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底部;所述梯子(5)固定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并且梯子(5)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脚轮(4)包括连接件(41)、脚轮固定座(42)、转轴(43)和轮子(44);所述连接件(41)的顶端与脚手架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脚轮固定座(42)与连接件(4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3)与轮子(44)转动连接,并且转轴(43)的两端与脚轮固定座(42)的两侧面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侧移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1)、连接杆(2)、格栅(3)、脚轮(4)和梯子(5);其特征是:所述脚手架本体(1)呈框架结构,在脚手架本体(1)的竖直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在所述竖直杆上等间距设置,并且呈层状排列;所述格栅(3)卡扣在层状的连接杆(2)上;所述脚轮(4)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底部;所述梯子(5)固定设置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并且梯子(5)在脚手架本体(1)的两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脚轮(4)包括连接件(41)、脚轮固定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忠丁齐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乐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