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940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包括:上板,所述上板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前支臂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后支臂;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板下方;两个第一加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与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支臂与所述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副车架总成,可以降低各个部件的成型难度,节省材料,各个部件的模块化性能好,后副车架总成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更好,后副车架总成特别是前支臂的负荷能力更强。

Rear subframe assembly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subframe and vehicle, the rear subframe comprises an upper plate, the upper plate includes a body portion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two former arm and the body are connected to the two after the arm; the lower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upper plate, and is positioned below the upper plate; two first reinforcement, two of the first two par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rresponding front support arm, and each of the first reinforcing part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respective front support arm and the under the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auxiliary frame assembly, molding parts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saves the material,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modular performanc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better after a subframe, after the subframe especially before the arm load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和设置有该后副车架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后副车架是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用于固定后悬架零部件、加强车身强度、保证轮胎定位参数等,对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布置、后悬架点布置、排气系统布置有重要影响,后副车架承载着车辆行驶中的转向、制动以及垂直载荷,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的后副车架大多为一块钣金件冲压而成,钣金件的成型工艺复杂,且延伸率大,使得后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不佳,且板材的利用率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度高的后副车架总成。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副车架总成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后副车架总成,包括:上板,所述上板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前支臂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后支臂;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板下方;两个第一加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与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支臂与所述下板之间。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后副车架总成,通过上板、下板与第一加强件的组合连接,可以降低各个部件的成型难度,节省材料,各个部件的模块化性能好,还可以降低板材的拉伸率,后副车架总成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更好,且通过第一加强件对前支臂的支撑作用,后副车架总成特别是前支臂的负荷能力更强。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后副车架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前支臂的前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前支臂的后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下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的边沿设有上板翻边,所述下板的边沿设有下板翻边,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板翻边搭边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板翻边的内侧焊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下板翻边的内侧焊接相连。可选地,每个所述前支臂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均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加强件。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中的至少一个构造为长圆孔,且所述第一定位孔适于与车身定位。优选地,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还包括:两个稳定杆安装支架,两个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地相连;两个第二加强件,两个所述第二加强件、两个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在对应的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支臂之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与对应的所述前支臂之间均通过电弧焊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加强件与对应的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及所述前支臂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可选地,所述下板上设有下控制臂安装加强板,所述上板上设有多组上控制臂安装孔。可选地,所述上板上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下板上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与所述第四定位孔配合以定位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后副车架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加强件与上板及下板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稳定杆安装支架及第二加强件安装到前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稳定杆安装支架安装到前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加强件与稳定杆安装支架及前支臂相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后副车架总成100,上板110,本体部111,前支臂112,第一定位孔1121,后支臂113,上板翻边114,上控制臂安装孔115,第三定位孔116,上板减重孔117,下板120,下板翻边124,控制臂安装加强板125,第四定位孔126,下板减重孔127,第一加强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第三连接部133,第二定位孔134,焊接定位孔135,稳定杆安装支架141,凸焊螺母1411,第二加强件142,稳定杆安装衬套2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参照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100,如图1-图6所示,后副车架总成100包括上板110、下板120和两个第一加强件130。其中,如图1所示,上板110包括本体部111、两个前支臂112和两个后支臂113,两个前支臂112均与本体部111相连,两个后支臂113均与本体部111相连。两个前支臂112可以分别从本体部111的左前侧大体向左延伸及从本体部111的右前侧大体向右延伸以形成,两个后支臂113可以分别从本体部111的左后侧向左后方延伸及从本体部111的右后侧向右后方延伸以形成。如图1-图3所示,下板120可以与上板110相连,且下板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所述上板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前支臂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后支臂;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板下方;两个第一加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与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支臂与所述下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所述上板包括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前支臂和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两个后支臂;下板,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相连,且位于所述上板下方;两个第一加强件,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与两个所述前支臂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均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前支臂与所述下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前支臂的前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前支臂的后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三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下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的边沿设有上板翻边,所述下板的边沿设有下板翻边,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板翻边搭边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板翻边的内侧焊接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下板翻边的内侧焊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支臂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上均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以定位所述第一加强件。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范富强郑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