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865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圆形型腔,所述上模的中心线处开设有贯通到所述圆形型腔的射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六加热管、第七加热管和第八加热管,夹角a为5~10度,夹角b为30~35度,c为45~50度,d为70~75度,e为85~90度,f为105~110度,g为135~140度,h为155~160度,所述圆形型腔的半径为R,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4~1.5)R,其他为(1.1~1.3)R。具有排列合理,加热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
技术介绍
电机壳体的水套芯用于容纳冷却液,起到冷却电机的作用。现有的电机壳体水套芯为窄小砂壁产品,其具有复杂的外形和多孔结构,多采用射砂芯盒模具进行制造。一般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型腔,上模上开设有用于射砂的射砂口,上模和下模内均安装有加热管,对上模和下模进行加热,用于砂芯的铸造。其中加热管排列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上模和下模的内部温度,直接影响电机壳体水套芯的制造质量。因此,如何对加热管进行合理排布,使其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管排列合理,加热效果好的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圆形型腔,所述上模的中心线处开设有贯通到所述圆形型腔的射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六加热管、第七加热管和第八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a为5~10度,所述第二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b为30~35度,所述第三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c为45~50度,所述第四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d为70~75度,所述第五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e为85~90度,所述第六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f为105~110度,所述第七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g为135~140度,所述第八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h为155~160度;所述圆形型腔的半径为R,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4~1.5)R,其他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1~1.3)R。一方面,这样的参数设置保证第一加热管靠近射砂口,使射砂口处温度较高,保证射砂材料能快速熔融,再逐步进入型腔;另一方面,第二加热管至第八加热管根据模具加工的工件(电机壳体水套)的厚度和形状,沿圆形型腔的周侧按照相应的参数排列,保证工件不同处的熔融和固化的温度较为合适,提高工件的成型质量和成型效率。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为大加热管,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为小加热管。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下模的温度低于上模的温度,砂芯在底部的固化程度大于上部的,保证固化规则有序,提高工件的成型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这样的参数设置保证第一加热管靠近射砂口,使射砂口处温度较高,保证射砂材料能快速熔融,再逐步进入型腔;另一方面,第二加热管至第八加热管根据模具加工的工件(电机壳体水套)的厚度和形状,沿圆形型腔的周侧按照相应的参数排列,保证工件不同处的熔融和固化的温度较为合适,提高工件的成型质量和成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圆形型腔和加热管的几何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形成圆形型腔3,上模1的中心线处开设有贯通到圆形型腔3的射砂口4,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3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101、第二加热管102、第三加热管103、第四加热管104、第五加热管105、第六加热管106、第七加热管201和第八加热管202,第一加热管101至第六加热管106设置在上模1上,第七加热管107和第八加热管108设置在下模2上。其关键的点在于,第一加热管101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连线与中心线的夹角a为9度,接下去的夹角b为34度,夹角c为50度,夹角d为71度,夹角e为89度,夹角f为107度,夹角g为137度,夹角h为159度。其中圆形型腔3的半径为130mm,第一加热管101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85mm,第二加热管102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60mm,第三加热管103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65mm,第四加热管104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65mm,第五加热管105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55mm,第六加热管106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65mm,第七加热管107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55mm,第八加热管108圆心到圆形型腔3圆心的距离为150mm。第一加热管101至第六加热管106为直径20mm的大加热管,第七加热管107和第八加热管108为直径17mm的小加热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圆形型腔,所述上模的中心线处开设有贯通到所述圆形型腔的射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六加热管、第七加热管和第八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a为5~10度,所述第二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b为30~35度,所述第三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c为45~50度,所述第四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d为70~75度,所述第五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e为85~90度,所述第六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f为105~110度,所述第七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g为135~140度,所述第八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h为155~160度;所述圆形型腔的半径为R,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4~1.5)R,其他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距离为(1.1~1.3)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体水套芯盒模具的加热管排列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圆形型腔,所述上模的中心线处开设有贯通到所述圆形型腔的射砂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砂口两侧对称设置有沿圆形型腔轴向延伸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第五加热管、第六加热管、第七加热管和第八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至所述第六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第七加热管和所述第八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a为5~10度,所述第二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b为30~35度,所述第三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心线的夹角c为45~50度,所述第四加热管圆心到所述圆形型腔圆心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行全姚积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全力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