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包括:上层浮床、中层浮床、底层浮床和与立柱,上层浮床与中层浮床之间、中层浮床与底层浮床之间柔性连接;底层浮床与立柱之间柔性连接,以使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的同时,不会随水流脱离立柱;上层浮床、中层浮床均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且两者之间柔性连接,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立体的随水波的变化进行伸展,便于生态浮床随水波漂流,可有效减小生态浮床装置对水波的冲击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
,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我国的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生态浮床一般由框架、浮体与基垫、固定装置、植物等组成。现有的河道浮床多采用pvc管道或者泡沫浮板做漂浮架子,中间安置容器,容器内盛上植物生长基质,再植入经过选择的水生或陆生植物,主要依靠植物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钾及重金属等物质,从而获得净化水质的效果。公开号为CN100340501C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体型生态浮床,该立体型生态浮床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水生植物单元,在该层的中央空心管内设有溢流进水管,在该空心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孔,顶部设有跌水帽,在该空心管的下部设有进水孔,莲蓬头位于跌水帽的上部;中间层为水生动物单元,在该层中设有水生动物笼子,下部设有穿孔板和中层取水圆环,取样管与中层取水圆环相接,下层为人工介质单元,人工介质挂在悬挂支撑上,在底部设有底部支撑和底部取水圆环;在该生态浮床的外围设有浮瓶。该生态浮床结构过于复杂,并且虽然设置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三层进行水质改善,由于该生态浮床一般固定于水体的某一位置,使生态浮床不能根据水体区域的污染程度不同灵活移动进行净化,同时,生态浮床中的水生植物或者未利用需净化的水体生长或者长期浸泡于需净化的水体中,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寿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生态浮床采用刚性结构进行连接,由于水波的方向随着风向变化而变化,造成生态浮床不同时段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而摇晃,极易造成生态浮床损毁,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灵活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的上层浮床、悬浮于水中的中层浮床、底层浮床和与河底固定相连的立柱,所述上层浮床与所述中层浮床之间、所述中层浮床与底层浮床之间柔性连接,所述底层浮床的底部柔性连接多个下垂填料单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质,另一方面可以对中层浮床施加重力,使中层浮床悬浮于水体一定深度中,为沉水植物的前期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述底层浮床与所述立柱之间柔性连接,以使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的同时,不会随水流脱离立柱。进一步,所述上层浮床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作为挺水植物的生长基础,所述挺水植物顶部的茎叶处于水面上方的空气中。进一步,所述中层浮床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作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基础,所述沉水植物顶部的茎叶处于水面下方。进一步,所述底层浮床包括由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所述下垂填料单体为具有通孔的生物球,所述生物球内装有多孔石,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质。进一步,所述上层浮床与所述中层浮床之间、中层浮床与底层浮床之间、底层浮床与立柱之间采用涤纶绳子、或尼龙绳子、或麻绳、或棉绳、或丝带、或金属丝、或柔性塑料带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柔性连接,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所述上层浮床还悬挂有生物绳或仿生水草作为裙边,以增加上层浮床的漂浮能力和净化能力。进一步,所述上层浮床、中层浮床、底层浮床同轴设置,所述中层浮床、底层浮床的环状框架等面积设置,上层浮床的面积小于中层浮床的面积,以使新型生态浮床装置整体呈锥形;所述立柱设于新型生态浮床的轴心,以获得更好的平衡性能。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各层浮床之间采用柔性连接,使得浮床装置固定容易,且浮床装置可在水体一定范围内随水流、风自由漂浮;(2)立柱设于新型生态浮床的轴心,以获得更好的平衡性能;(3)上层浮床还悬挂有生物绳或仿生水草,可以增加上层浮床的漂浮能力和净化能力;(4)上层浮床和中层浮床采用柔性的无纺布固定在PVC框架上,且上层浮床和中层浮床之间柔性连接,两者的结合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立体的随水波的变化进行伸展,便于生态浮床随水波漂流,可有效减小生态浮床装置对水波的冲击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层浮床2,上层浮床3,中层浮床4,下垂填料单体5,立柱6,柔性绳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包括:漂浮在水面的上层浮床3、悬浮于水中的中层浮床4、底层浮床2和与河底2固定相连的立柱6(可以是木桩、水泥桩或钢筋),上层浮床3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作为挺水植物的生长基础,挺水植物种植在无纺布上,其顶部的茎叶处于水面上方的空气中;中层浮床4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沉水植物种植在无纺布上其顶部的茎叶处于水面下方;底层浮床2包括由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该环状框架的边缘连接采用有通孔的生物球制作的下垂填料单体,生物球内装有多孔石,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质;上层浮床3、中层浮床4、底层浮床2同轴设置,中层浮床4、底层浮床2的环状框架等面积设置,上层浮床3的面积为中层浮床4的面积的一半,以使新型生态浮床装置整体呈锥形;立柱6设于新型生态浮床的轴心,上层浮床3与中层浮床4之间、中层浮床4与底层浮床2之间、底层浮床2与立柱6之间采用涤纶绳子、或尼龙绳子、或麻绳、或棉绳、或丝带、或金属丝、或柔性塑料带中的至少一种柔性绳7进行柔性连接,使用寿命长。上层浮床3还悬挂有生物绳或仿生水草作为裙边,以增加上层浮床的漂浮能力和净化能力。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1)的上层浮床(3)、悬浮于水中的中层浮床(4)、底层浮床(2)和与河底固定相连的立柱(6),所述上层浮床(3)与所述中层浮床(4)、所述中层浮床(4)与底层浮床(2)之间柔性连接,所述底层浮床(2)的底部柔性连接多个具有通孔的下垂填料单体(5);所述底层浮床(2)与所述立柱(6)之间柔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1)的上层浮床(3)、悬浮于水中的中层浮床(4)、底层浮床(2)和与河底固定相连的立柱(6),所述上层浮床(3)与所述中层浮床(4)、所述中层浮床(4)与底层浮床(2)之间柔性连接,所述底层浮床(2)的底部柔性连接多个具有通孔的下垂填料单体(5);所述底层浮床(2)与所述立柱(6)之间柔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浮床(3)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所述中层浮床(4)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和固定在环状框架内的无纺布;所述底层浮床(2)包括由PVC塑料管构成的环状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填料单体(5)为尼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妮,黄晓峰,谈志伟,邱伟建,蔡琳琳,郭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无锡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