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挡领域,提供一种拨叉活塞和换挡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拨叉活塞包括第一塞体,所述第一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弹性体在液压冲击时将收缩变形,并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缩量,从而利用弹性体的储能特性可以使得第一塞体能够自适应复杂不断变化的换挡力,实现精准控制,同时,利用弹性体的吸能特性可以缓解液压系统的冲击,减缓第一塞体的磨损,另外,利用弹性体,还可以将拨叉轴的不对心转化到弹性体的变形上,从而确保拨叉活塞和拨叉轴能够实时对心,以防止拨叉活塞倾翻,减缓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挡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换挡的拨叉活塞,一种换挡总成,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双离合变速器由于具有换挡迅速,传动效率高等特点,为了提升换挡性能以及车辆的整体性能,大部分车辆都采用这种变速器。现有的双离合变速器主要依靠液压力来驱动换挡拨叉动作以完成换挡,然而在实际换挡操作中,换挡执行系统所需的换挡力在很短的时间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因为变速器内液压系统本身固有的延迟和冲击问题,造成对双离合变速器的换挡力进行精准控制较为困难。为此,出现了一种拨叉活塞,该拨叉活塞应用在换挡执行系统中,以吸收冲击,并在液压力控制不够准确的情况下自适应换挡力。例如现有的DCT变速器中就使用了拨叉活塞,即拨叉活塞设置在缸体内,拨叉活塞的一侧面和缸体形成油腔,另一侧面直接接触拨叉轴,而这种拨叉活塞又以圆形钢制薄片做骨架,再用胶料和缸体进行密封。但是,现有的这种结构中,拨叉活塞直接通过骨架传递换挡力,而不能缓解冲击,自适应换挡力变化的能力较差。另外,在拨叉轴不对心时,拨叉活塞易倾翻或者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拨叉活塞,以改善拨叉活塞自适应不断变化的换挡力的能力,并使得拨叉活塞和拨叉轴能够实时对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拨叉活塞,该拨叉活塞包括第一塞体,所述第一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拨叉活塞中,由于第一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这样,弹性体在液压冲击时将收缩变形,并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缩量,从而利用弹性体的储能特性可以使得第一塞体能够自适应复杂不断变化的换挡力,同时,利用弹性体的吸能特性可以缓解液压系统的冲击,减缓第一塞体的磨损,另外,利用弹性体,还可以将拨叉轴的不对心转化到弹性体的变形上,从而确保拨叉活塞和拨叉轴能够实时对心。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塞体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塞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塞体设置为外筒,所述第二塞体设置为盖板,其中,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内腔内,并且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内腔的底面之间,所述盖板能够轴向调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为膜片弹簧。另外,所述内腔的底面上轴向伸出有凸起部,所述盖板形成有定位槽,所述膜片弹簧的一端定位在所述凸起部上,另一端容纳在所述定位槽内。另外,所述内腔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凸台,所述盖板抵靠在所述凸台的朝向所述内腔底面的表面上。另外,所述外筒的外周面上包裹有密封体。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总成,该换挡总成包括缸体和轴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拨叉轴,所述换挡总成还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拨叉活塞,其中,所述第一塞体密封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以在所述缸体内形成具有进油口的油腔,所述弹性体或者所述第二塞体抵接于所述拨叉轴的轴端面。这样,如上所述的,由于第一塞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这样,弹性体在液压冲击时将收缩变形,并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缩量,从而利用弹性体的储能特性可以使得第一塞体能够自适应复杂不断变化的换挡力,同时,利用弹性体的吸能特性可以缓解液压系统的冲击,减缓第一塞体的磨损,另外,利用弹性体,还可以将拨叉轴的不对心转化到弹性体的变形上,从而确保拨叉活塞和拨叉轴能够实时对心。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所述的换挡总成。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换挡性能显著得到提升,增强用户的换挡感觉。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拨叉活塞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挡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一种状态;图3为图2中的换挡总成的另一种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塞体,2-第二塞体,3-弹性体,4-外筒,5-盖板,6-内腔,7-膜片弹簧,8-凸起部,9-定位槽,10-凸台,11-密封体,12-缸体,13-拨叉轴,14-进油口,15-油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拨叉活塞的一种优选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仅用于说明该拨叉活塞,但并不对该拨叉活塞构成限定,也就是,该拨叉活塞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可以对该拨叉活塞的结构进行多种变形和替换。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为了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拨叉活塞包括第一塞体1,其中,第一塞体1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3,在实际应用中,弹性体3的端面和拨叉轴13的端面相抵接,也就是,第一塞体1和拨叉轴13之间弹性传递换挡力。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塞体1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3,这样,弹性体3在液压冲击时将收缩变形,并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压缩量,从而利用弹性体3的储能特性可以使得第一塞体1能够自适应复杂不断变化的换挡力,实现精准控制,同时,利用弹性体3的吸能特性可以缓解液压系统的冲击,减缓第一塞体1的磨损,另外,利用弹性体3,还可以将拨叉轴的不对心转化到弹性体3的变形上,从而确保拨叉活塞和拨叉轴能够实时对心,以防止拨叉活塞倾翻,减缓磨损。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弹性体3和拨叉轴13之间的抵接,优选地,如图1所示,弹性体3的远离第一塞体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塞体2,也就是,第一塞体1和第二塞体2通过弹性体3连接,例如,弹性体3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塞体1的端面,弹性体3的另一端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塞体2的端面,这样,第二塞体2可以直接和拨叉轴13的端面相抵接,以提升两者之间抵接时的稳定性。在可选择地实施方式中,第二塞体2的直径大小可以和第一塞体1的大小相同,这样,第一塞体1和第二塞体2可以直接设置在缸体12内,通过缸体12的限位作用,以提升第二塞体2运动的可靠性和第二塞体2和拨叉轴13抵接的可靠性。而为了提升拨叉活塞的紧凑性,降低占用的空间,在一种优选结构中,如图1所示,第一塞体1设置为外筒4,第二塞体2设置为盖板5,其中,外筒4具有开口,而盖板5则设置在外筒4的内腔6内,并且弹性体3设置在盖板5和内腔6的底面之间,在换挡力和弹性体3的回复力下,盖板5能够轴向调整位置,优选地,为了提升盖板5轴向调整位置的稳定性,盖板5的直径稍微小于内腔6的内径,以在两者之间形成较小的空隙,这样,在弹性体3发生变形时,可以通过内腔6的内周面对盖板5的偏置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盖板5产生较大过度的偏移。这样,由于盖板5设置在外筒4内,这可以显著地降低拨叉活塞整体占用的空间,并且结构紧凑。当然,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塞体1和第二塞体2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可以为较薄的柱体结构。另外,弹性体3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弹性体3可以为橡胶块,或者,弹性体3可以为直径较大的压簧或塔簧,或者,优选地,弹性体3为膜片弹簧7,具体如图1所示的结构。另外,为了实现膜片弹簧7的可靠定位,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腔6的底面上轴向伸出有凸起部8,盖板5形成有定位槽9,膜片弹簧7的一端定位在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拨叉活塞,包括第一塞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塞体(1)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拨叉活塞,包括第一塞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塞体(1)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3)的远离所述第一塞体(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塞体(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塞体(1)设置为外筒(4),所述第二塞体(2)设置为盖板(5),其中,所述盖板(5)设置在所述外筒(4)的内腔(6)内,并且所述弹性体(3)设置在所述盖板(5)和所述内腔(6)的底面之间,所述盖板(5)能够轴向调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3)为膜片弹簧(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拨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的底面上轴向伸出有凸起部(8),所述盖板(5)形成有定位槽(9),所述膜片弹簧(7)的一端定位在所述凸起部(8)上,另一端容纳在所述定位槽(9)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叉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凸台(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和平,田广召,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