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轨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轨枕支反力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铁路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设在轨枕上形成的供火车等行驶的路线。轨枕支反力等参数直接表征了轨道所处的状态及轨道承受列车荷载的能力,因此需寻找一种直观、方便、经济、快捷的支反力测试方法,为保障行车安全以及确定轨枕承载强度设计值提供依据。现有的轨道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主要是在钢轨和轨枕间垫入压力传感元件,即测力垫板,通过测力垫板来检测轨枕的支反力,但是在用该测试方法检测轨道的支反力时,需要将扣件松开,作业量大,对于时间紧迫的铁路天窗,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利用钢轨本身作为传感元件,无需松开钢轨扣件,可以精确、经济、快捷地测量轨枕的支反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在钢轨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轨枕和第二轨枕之间的跨中位置施加垂直于所述钢轨的向下的作用力P;测量所述钢轨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其中τ1为位于所述第一轨枕远离所述第二轨枕一侧的所述钢轨的轨腰中性轴且靠近所述第一轨枕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2为位于所述第二轨枕远离所述第一轨枕一侧的所述钢轨的轨腰中性轴位置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处的剪应力;测量所述钢轨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其中τ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在钢轨(1)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轨枕(2)和第二轨枕(3)之间的跨中位置施加垂直于所述钢轨(1)向下的作用力P;测量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其中τ1为位于所述第一轨枕(2)远离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且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2为位于所述第二轨枕(3)远离所述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3)处的剪应力;测量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其中τ1'为所述第一轨枕(2)远离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2'为所述第一轨枕(2)和所述第二轨枕(3)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步骤B,利用公式计算轨枕支反力,其中R为所述第一轨枕(2)或所述第二轨枕(3)对钢轨的支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在钢轨(1)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轨枕(2)和第二轨枕(3)
之间的跨中位置施加垂直于所述钢轨(1)向下的作用力P;
测量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其
中τ1为位于所述第一轨枕(2)远离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
的轨腰中性轴且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2为位于所
述第二轨枕(3)远离所述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
轴位置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3)处的剪应力;
测量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之和S',S'=τ1'+τ2',
其中τ1'为所述第一轨枕(2)远离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
的轨腰中性轴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2'为所述第一
轨枕(2)和所述第二轨枕(3)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
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位置处的剪应力;
步骤B,利用公式计算轨枕支反力,其中R为所述第一轨枕(2)
或所述第二轨枕(3)对钢轨的支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步骤A中,所述其中τ3'为所述第二轨枕(3)远离所述
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3)
位置处的剪应力,其中τ4'为所述第一轨枕(2)和所述第二轨枕(3)之间
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位置处的剪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支反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轨枕(2)远离所述第二轨枕(3)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腰中性轴且
\t靠近所述第一轨枕(2)位置处粘贴45°设置的第一应变片(4)、第二应变
片(5)、第三应变片(6)和第四应变片(7),所述第一应变片(4)和第二
应变片(5)位于所述钢轨(1)的轨腰的一侧且关于所述钢轨(1)的中性
轴上下对称,所述第三应变片(6)和第四应变片(7)位于所述钢轨(1)
的轨腰的另一侧且关于所述钢轨(1)的中性轴上下对称;
所述第二轨枕(3)远离所述第一轨枕(2)一侧的所述钢轨(1)的轨
腰中性轴且靠近所述第二轨枕(3)位置处粘贴45°设置的第五应变片(8)、
第六应变片(9)、第七应变片(10)和第八应变片(11),所述第五应变片
(8)和第六应变片(9)位于所述钢轨(1)的轨腰的一侧且关于所述钢轨
(1)的中性轴上下对称,所述第七应变片(10)和第八应变片(11)位于
所述钢轨(1)的轨腰的另一侧且关于所述钢轨(1)的中性轴上下对称;
依次顺序连接第一应变片(4)、第五应变片(8)、第二应变片(5)、第
六应变片(9)、第三应变片(6)、第七应变片(10)、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晓东,许玉德,李新国,李海锋,周宇,孙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