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7731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机开口装置,设置在包括轴座、偏心轴、摆臂和设于该摆臂摆动一侧的凸轮,还包括限位单元和螺杆,所述偏心轴包括同轴心线的两轴端段和设置在该两轴端段之间且与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具有偏心距E的轴中段,偏心轴通过两轴端段支承在所述轴座上,摆臂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的轴中段上,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摆动,趋近凸轮并与凸轮啮合,或远离凸轮并与凸轮分离;限位单元至少设置在一轴端段的一周向设置上,两螺杆旋接在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所对应的轴座上,且端部处于限位单元绕以两轴端段轴心线转动的两周向位置上。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调节摆臂相对凸轮的转动角度,使摆臂与凸轮之间能达到到较好的啮合与分离的角度。

Opening device for textile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extile machine open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cam comprises a shaft seat, an eccentric shaft, a swing arm and swing arm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including limit unit and screw, two ends of the eccentric shaft comprises a coaxial set and an eccentric distance E between the two middle shaft the end section of the axis lin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eccentric shaft through two end supported on the shaft seat, swing arm rotatably connected in the middle shaft of eccentric shaft, two ends of the axis line to swing cam and cam engagement approach, or away from the cam and cam separation; limit unit is disposed on at least one axial end section of the week to set, two screw shaft seat corresponding to the end section of the shaft has a limiting unit, and the end is in the limit unit around to the two ends of the turn of the two axis line segment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swing arm relative to the cam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swing arm and the cam can be achieved to a better angle of engagement and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凸轮开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纺机开口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机械中的凸轮开口装置在工作状态通过凸轮与摆臂的啮合运动,通过摆臂运动带动综框做上下开口运动;而在维修或更换凸轮的非工作状态时需要使摆臂与凸轮分离,以便能顺利装拆凸轮。两者的啮合与分离是通过摆臂相对凸轮一定的摆动角度来实现的。目前纺机开口装置中摆臂相对凸轮摆动的啮合分离角度的控制是由固定弧度的摆动槽进行限定的,其缺陷是会受到制造精度或装配精度的影响,使限定的轮摆动角度位置不准确,同时不能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对摆臂的啮合分离角度进行调节的一种纺机开口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纺机开口装置包括轴座(21、22)、偏心轴(3)、摆臂(8)和设于该摆臂(8)摆动一侧的凸轮(9),还包括限位单元(31)和螺杆(13、14),所述偏心轴(3)包括同轴心线的两轴端段(34、35)和设置在该两轴端段之间且与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具有偏心距E的轴中段(33),偏心轴(3)通过两轴端段(34、35)支承在所述轴座(21、22)上,摆臂(8)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3)的轴中段(33)上并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摆动,趋近凸轮(9)并与凸轮(9)啮合,或远离凸轮(9)并与凸轮(9)分离;限位单元至少设置在一轴端段的一周向设置上,两螺杆旋接在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所对应的轴座(2)上且端部处于限位单元绕以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两周向位置上。所述轴座上设有与对应轴端段(34、35)直径相适配的支承孔,轴端段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支承孔中。所述轴座包括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设置和未设置限位单元的轴端段分别支承在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所对应的支承孔(20)中。所述第一轴座(21)上还设有与支承孔连通的两螺孔,两螺杆分别旋接于一螺孔中,螺杆端部伸入到支承孔中并处于限位单元(31)绕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周向位置上,对轴端段(3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所述第一轴座(21)为对称于垂直中心线的左右对称结构,所述支承孔的中心位于该对称中心线上,两螺孔设置在该对称中心线的对称两侧且与支承孔垂直贯通。所述限位单元为螺钉(31)或铆钉。设置有限位单元(31)的所述一轴端段的圆周面上设有圆环形凹槽,形成圆柱形的槽底面,该槽底面上设有与所述螺钉或铆钉相适配的螺孔或铆钉孔,螺钉旋接在该螺孔中,或铆钉铆接在该铆钉孔中,螺钉或铆钉在第一轴座(21)的支承孔内绕两轴端段(34、35)的轴心线转动。所述纺机开口装置还包括箱体(1),两所述轴座(2)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两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纺机开口装置还包括盘盖(5)和手柄(6),所述盘盖(5)设置在第一轴座(21)所对应的箱体外侧壁上,并通过螺钉穿过箱体(1)与对应轴端段(34)连接,手柄(6)连接在盘盖(5)上。设置限位单元(31)的轴端段(34)的直径大于未设置限位单元(31)的轴端段(35)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偏心轴和支承偏心轴的轴座上分别设置限位单元,可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调节摆臂相对凸轮的转动角度,使摆臂与凸轮之间能达到到较好的啮合与分离的角度,并且其限位单元仅是螺钉、螺杆或轴向可移动的杆件,使调节方便,便于实现,同时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纺机开口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偏心轴支承于轴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摆臂与凸轮处于相互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所示摆臂与凸轮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所示轴座的A-A剖视图,该图中的限位单元触接左侧的螺杆,使摆臂与凸轮处于啮合状态。图6是图2中所示轴座的A-A剖视图,该图中的限位单元触接右侧的螺杆,使摆臂与凸轮处于分离状态。图7是另一种结构的第一轴座与轴端段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纺机开口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纺机开口装置主要由轴座21、22,偏心轴3,摆臂8和凸轮9组成,偏心轴3支承在轴座21、22上,数个摆臂8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3上,凸轮9设于摆臂8摆动一侧。在工作状态下,摆臂8与凸轮9处于啮合状态,凸轮9转动带动摆臂8摆动,摆臂8上端连接连杆(未画出)及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综框做上下开口运动。在非工作状态下,例如维修或更换凸轮时,摆臂8与凸轮9需要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开口机构通过偏心轴3的转动带动摆臂8相对凸轮9转动,从而趋近凸轮9并与之啮合,或远离凸轮9并与之分离。如图2,本专利技术的偏心轴3是这样设计的:它包括同轴心线的两轴端段34、35和设置在该两轴端段之间且与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具有偏心距E的轴中段33(即轴中段33的轴心线与两轴端段34、35的轴心线的偏心距为E),偏心轴3通过两轴端段34、35分别支承在对应的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上,摆臂8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3的轴中段33上。由此,在工作状态下,摆臂8与凸轮9啮合,如图3;摆臂8受到凸轮9的驱动而绕轴中段33轴心线摆动从而带动综框运动;而在非工作状态下需要摆臂8与凸轮9分离时,则摆臂8受到偏心轴3驱动,绕偏心距的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向远离凸轮9的方向摆动一个适当角度(啮合分离角度),使其与凸轮9分离,如图4而在需要摆臂8与凸轮9啮合时,摆臂8在偏心轴3驱动下向趋近凸轮9方向摆动一个啮合分离角度再与凸轮9啮合。而本专利技术开口装置中的啮合分离角度可调整的。进一步的,为使轴端段34、35在轴座21、22上的支承结构更为简洁,轴座21、22上设有与对应轴端段34、35直径相适配的支承孔201、202,两轴端段直接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支承孔中。上述啮合分离角度在本专利技术中是可以调整的,而调整是通过限位单元31和螺杆13、14来实现的。在至少一轴端段的一周向设置上设置限位单元,本实施例是在左侧轴端段34上设置限位单元,而将两螺杆13、14设置在对应于左侧轴端段34的左侧轴座21上,且位于限位单元31绕以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一周向位置上,通过对螺杆13、14的调整,来控制限位单元31的转动角度即啮合分离角度,由此控制摆臂(8)与凸轮(9)啮合分离角度。为了更好的连接安装第一单元,偏心轴3两端的轴座根据其上是否具有限位单元进行不同的设计,因此轴座包括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设置限位单元31的轴端段34支承在第一轴座21的支承孔中,未设置限位单元31的轴端段35支承在第二轴座22的支承孔中,且限位单元31在第一轴座21的支承孔201内做绕两轴端段34、35的轴心线的转动。上述的限位单元可以是螺钉31,也可以是铆钉,本实施例采用螺钉31。因此,对应于具有限位单元的一轴端段的圆周上设有用于连接上述螺钉31或铆钉的螺孔或铆钉孔。针对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的一个优选的结构是,在该轴端段的圆周面上设置圆环形凹槽36,由此形成圆柱形的槽底面37,将上述的螺孔或铆钉孔设置在该槽底面上,螺钉旋接在该槽底面上的螺孔中(或铆钉铆接在该槽底面上的铆钉孔中),并处于圆环形凹槽36中。因此,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34的直径要大于未设置限位单元的轴端段35的直径。针对上述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的优选结构,其对应的第一轴座21上设置有用于旋接两螺杆13、14的两螺孔211。本实施例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包括轴座、偏心轴(3)、摆臂(8)和设于该摆臂(8)摆动一侧的凸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单元和螺杆,所述偏心轴(3)包括同轴心线的两轴端段(34、35)和设置在该两轴端段之间且与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具有偏心距E的轴中段(33),偏心轴(3)通过两轴端段(34、35)支承在所述轴座上,摆臂(8)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3)的轴中段(33)上,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摆动,限位单元至少设置在一轴端段的一周向设置上,两螺杆旋接在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所对应的轴座(2)上,且端部处于限位单元绕以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两周向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包括轴座、偏心轴(3)、摆臂(8)和设于该摆臂(8)摆动一侧的凸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单元和螺杆,所述偏心轴(3)包括同轴心线的两轴端段(34、35)和设置在该两轴端段之间且与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具有偏心距E的轴中段(33),偏心轴(3)通过两轴端段(34、35)支承在所述轴座上,摆臂(8)可转动的连接在偏心轴(3)的轴中段(33)上,以两轴端段的轴心线摆动,限位单元至少设置在一轴端段的一周向设置上,两螺杆旋接在具有限位单元的轴端段所对应的轴座(2)上,且端部处于限位单元绕以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两周向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上设有与对应轴端段(34、35)直径相适配的支承孔,轴端段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支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包括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设置和未设置限位单元的轴端段分别支承在第一轴座(21)和第二轴座(22)所对应的支承孔(201、20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机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座(21)上还设有与支承孔连通的两螺孔,两螺杆分别旋接于一螺孔中,螺杆端部伸入到支承孔中并处于限位单元(31)绕两轴端段(34、35)轴心线转动的周向位置上,对轴端段(3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玻宋文杰李金华孙忠吴亚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