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烟气炉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7673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烟气炉胆,包括呈筒状的胆体,胆体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头,所述封头底部连接有与胆体连通的主导烟管,所述主导烟管的内径小于胆体的内径,所述封头侧部至少设有一根侧导烟管,所述侧导烟管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侧导烟管上端与胆体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提高了烟气的返混效果,进而提高烟气的利用率,减少烟气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了燃料的浪费,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Flue gas guid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ue gas guide furnace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body, bile, bile bottom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losed bottom of the head, the bottom of the head is connected with a liner bod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moke leading pipe, the pipe diameter is less than the leading liner body diameter, the side of the head at least there is one side of the guide pipe, the side guide pipe inclined downwards arranged, the side guide pip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liner bod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mixing effect of the flue gas,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lue gas,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smoke, reducing the waste of the fuel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u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烟气炉胆
技术介绍
现有集直烧、返烧、气化返烧为一体的水暖采暖炉具,其炉膛内设有将燃煤产生的高温烟气汇合、返烧的助燃装置,该助燃装置设置在炉膛上部炉口处,以减少烟气排放和粉尘污染,如专利号为201520349806.1、名称为民用采暖炉导烟气内胆中公开了一种助燃装置的结构,助燃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即上部的夹层助燃装置及下部的增温装置,夹层助燃装置与增温装置需要上下连接在一起,现有的增温装置为一耐火材料制成的圆筒,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及火焰大部分从圆筒底部进入,只有少部分烟气在炉膛内返混后再从圆筒底部进入燃烧,返混后的烟气在夹层助燃装置内可充分燃烧,而大部分烟气未经过返混,流速较快,在夹层助燃装置内不能充分燃烧,导致热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采暖炉内烟气充分燃烧的导烟气炉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呈筒状的胆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胆体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头,所述封头底部连接有与胆体内腔连通的主导烟管,所述主导烟管的内径小于胆体的内径,所述封头侧部至少设有一根侧导烟管,所述侧导烟管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侧导烟管上端与胆体内腔连通。所述胆体上部外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其他装置连接的卡台。所述主导烟管下端面与其轴线垂直,所述主导烟管、侧导烟管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封头为圆形封头,所述侧导烟管为三根,其均匀环布在球形封头上。所述侧导烟管的内径小于主导烟管的内径。所述主导烟管与胆体同轴线设置。所述侧导烟管的轴线与胆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胆体高度与封头顶部至主导烟管底部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1.5-2.5。所述胆体、封头、主导烟管、侧导烟管的壁厚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中胆体底部设置封头将其封闭,封头上设置直径较小的主导烟管,并在封头侧部设置侧导烟管,这样可防止烟气直接从胆体底部进入,使烟气充分返混后再进入胆体内,主导烟管、侧导烟管的设置,可保证烟气在胆体底部封闭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顺利进入胆体内。使用时,可将胆体的卡台卡入夹层助燃装置实现本技术的固定,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大部分烟气无法随火焰直接从主导烟管和侧导烟管的底部进入胆体内,烟气会先上升至夹层助燃装置外侧的炉腔内,上升至炉腔顶部后被炉体挡住而向下折流,降低了烟气的流速,部分烟气从夹层助燃装置外侧的进风口进入夹层助燃装置内,大部分烟气降至炉腔下部,从主导烟管和侧导烟管底部开口进入导烟管最后进入夹层助燃装置内充分燃烧。通过本技术的设置,提高了烟气的返混效果,进而提高烟气的利用率,减少烟气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了燃料的浪费,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导烟气炉胆包括呈筒状的胆体1,胆体1上部外表面间隔设有三个用于与其他装置连接的卡台2,卡台2与胆体1为一体结构。胆体1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头5,本实施例中封头5为圆形封头,封头5底部连接有与胆体1内腔连通的主导烟管3,主导烟管3与胆体1同轴线设置,主导烟管3的内径小于胆体1的内径。封头5侧部至少设有一根侧导烟管4,侧导烟管4的内径小于主导烟管3的内径,侧导烟管4倾斜向下设置,侧导烟管4上端与胆体1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侧导烟管4为三根,其均匀环布在球形封头5上。本技术中胆体1、封头5、主导烟管3、侧导烟管4的壁厚相同,且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其中封头5、主导烟管3和侧导烟管4为一体结构。主导烟管3下端面与其轴线垂直,主导烟管3、侧导烟管4的下端面平齐,即主导烟管3、侧导烟管4的下端面为水平面,保证烟气返混后可顺利进入主导烟管3和侧导烟管4内。本技术中侧导烟管4的轴线与胆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40°~60°,本实施例中优选夹角α为50°,胆体1高度h1与封头5顶部至主导烟管3底部之间的距离h2之比为1:1.5-2.5,优选比例为1:2。此种角度及高度比例的设置,在保证烟气可顺利进入主导烟管3和侧导烟管4内的同时,可提高烟气返混的效果,降低烟气的流速,提高烟气的热量利用率。本技术使用时,可将胆体1的卡台2卡入夹层助燃装置实现本技术的固定,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大部分烟气无法随火焰直接从主导烟管3和侧导烟管4的底部进入胆体1内,烟气会先上升至夹层助燃装置外侧的炉腔内,上升至炉腔顶部后被炉体挡住而向下折流,降低了烟气的流速,部分烟气从夹层助燃装置外侧的进风口进入夹层助燃装置内,大部分烟气降至炉腔下部,从主导烟管3和侧导烟管4底部开口进入导烟管最后进入夹层助燃装置内充分燃烧。通过本技术的设置,提高了烟气的返混效果,进而提高烟气的利用率,减少烟气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了燃料的浪费,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烟气炉胆,包括呈筒状的胆体(1),其特征是所述胆体(1)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头(5),所述封头(5)底部连接有与胆体(1)内腔连通的主导烟管(3),所述主导烟管(3)的内径小于胆体(1)的内径,所述封头(5)侧部至少设有一根侧导烟管(4),所述侧导烟管(4)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侧导烟管(4)上端与胆体(1)内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烟气炉胆,包括呈筒状的胆体(1),其特征是所述胆体(1)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头(5),所述封头(5)底部连接有与胆体(1)内腔连通的主导烟管(3),所述主导烟管(3)的内径小于胆体(1)的内径,所述封头(5)侧部至少设有一根侧导烟管(4),所述侧导烟管(4)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侧导烟管(4)上端与胆体(1)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烟气炉胆,其特征是所述胆体(1)上部外表面间隔设有多个用于与其他装置连接的卡台(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烟气炉胆,其特征是所述主导烟管(3)下端面与其轴线垂直,所述主导烟管(3)、侧导烟管(4)的下端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烟气炉胆,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凯李彦良马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华强工程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