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866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设置于马达主体部的连接器部以及与马达主体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连接器部的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连接器部设置有从露出面朝向容纳空间延伸、将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沿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如日本特开2013-211978号所示,公知一种具有朝向连接器部开口、将外壳主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呼吸孔的马达。在上述文献的马达中,配置有露出到连接器部的内部的一对端子台。上述那样的马达的连接器部大多设置于外壳主体的外部。因此,在连接器部与连接于连接器部的外部电源之间要求密封性。然而,在上述那样的马达中,存在使用模具来形成连接器部的情况。在模具上设置有例如用于形成呼吸孔的模具销。模具销通过切削加工难以与模具一体形成。因此,模具销与模具主体部大多作为分体部件设置。在模具销与模具为分体部件的情况下,作为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方法,有如下方法:通过焊接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方法;或将模具销插入到设置于模具主体部的凹部中的方法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马达那样,在连接器部设置有多个端子台的情况下,呼吸孔大多设置于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在呼吸孔设置于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采用将模具销插入到模具主体部的凹部中的结构。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将凹部设置在模具主体部的外缘附近。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设置有凹部的部分上,模具主体部的厚度变薄,模具的强度下降。因此,在呼吸孔设置于较靠连接器部的外缘附近的情况下,在形成连接器部的模具中,模具主体部与模具销大多通过焊接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通过焊接将模具销固定于模具主体部的情况下,存在通过焊接部分在模具主体部设置有凹凸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模具主体部设置的凹凸,在形成的连接器部上设置有凹凸。由于该凹凸,存在连接于连接器部的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之间的密封性下降的顾虑。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设置于马达主体部的连接器部以及与马达主体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定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机壳。转子具有以在一个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包围转子,并使转子绕中心轴线旋转。第一轴承配置在定子的一个方向的第一侧,并支承轴。第二轴承配置在定子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并支承轴。机壳构成容纳转子、定子、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的容纳空间。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连接器部的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连接器部设置有从露出面朝向容纳空间延伸、将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在沿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贯通孔的整体位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贯通孔具有设置于连接器部的马达主体部侧的窄幅部。所述窄幅部的截面面积比露出面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小。贯通孔具有朝向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马达主体部具有与内侧开口部对置的凸部。马达主体部具有设置于比第二轴承靠第二侧的电路板。贯通孔具有朝向容纳空间开口的内侧开口部。内侧开口部位于比电路板靠第一侧的位置。连接器部通过将树脂流入模具内而形成。连接器部通过将配线部件插入到模具中的嵌件成形而形成。模具具有模具主体部和形成所述贯通孔的模具销。模具销与模具主体部为分体部件。模具主体部在与模具销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上具有凹部。模具销被插入到凹部中。模具销可以从模具主体部拆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能够抑制外部电源与连接器部之间的密封性下降。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的图。图4为示出用于形成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的模具的剖视图。图5为示出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孔与外部连接端子组的配置关系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图6为示出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部的图。图7为示出用于形成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组件的模具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并且,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在以下附图中,存在使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马达、部件等的结构不同的情况。在附图中,为方便起见,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而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将Z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一个方向)平行的方向。将X轴方向作为与图1所示的汇流条组件6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将Y轴方向作为与汇流条组件6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即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在以下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Z侧,第二侧)称为“后侧”,将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Z侧,第一侧)称为“前侧”。另外,后侧以及前侧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轴向(θZ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轴向上延伸指的是在严格地在轴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的基础上,也包括在相对于轴向以不足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在径向上延伸指的是在严格地在径向上、即在相对于轴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的基础上,也包括在相对于径向以不足45度的范围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第一优选实施方式>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剖视图。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的局部的图、即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示出连接器部63的图、即沿连接器凹部63a的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观察的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法线方向表示底面63b的法线方向(X轴方向)。马达10为无刷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10包括机壳20、具有轴31的转子30、定子4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具有电路板71的控制装置70、汇流条组件60、前侧O形圈81、后侧O形圈82以及油封80。优选汇流条组件60具有连接器部63。优选马达10包括马达主体部11。马达主体部11具有机壳20、转子30、定子4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控制装置70、除连接器部63以外的汇流条组件60、前侧O形圈81、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包括:马达主体部;连接器部,其设置于所述马达主体部;以及配线部件,其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电连接,所述马达主体部具有:转子,其具有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并使所述转子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一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第一侧,并支承所述轴;第二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并支承所述轴;以及机壳,其构成容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容纳空间,所述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所述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露出面突出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在所述连接器部设置有从所述露出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将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8 JP 2014-2420161.一种马达,包括:
马达主体部;
连接器部,其设置于所述马达主体部;以及
配线部件,其与所述马达主体部电连接,
所述马达主体部具有:
转子,其具有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定子,其包围所述转子,并使所述转子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第一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个方向的第一侧,并支承所述轴;
第二轴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并支承所述轴;以

机壳,其构成容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容纳
空间,
所述连接器部具有露出到所述马达主体部的外部的露出面,
所述配线部件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从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露出面突出的多个
外部连接端子,
在所述连接器部设置有从所述露出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延伸、将所述马达主体部
的外部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贯通孔,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所述多个外
部连接端子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组的外缘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所述露出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贯通孔的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真史安田裕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