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6589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包括釜盖、釜体、卡套式接头、细管和粗管,釜盖的下端设有连通釜体的通道,卡套式接头螺纹连接于通道处的釜盖的下端上,用于将粗管固定,并使得粗管与通道连通,细管的外径小于通道和粗管的内径,细管穿设在粗管和通道内,且伸至釜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釜盖的下端设置连通釜体的通道,且在通道内设有粗管套设细管的装置,并经卡套式接头实现完全密封连通,使得进入釜内的试验介质的温度近似等于釜内试验介质的温度,保证了釜内试样周围的试验介质的温度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应力腐蚀
,涉及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利于高温实验釜釜内的试验介质溶液温度稳定的进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应力腐蚀试验设备一般用于腐蚀介质环境下材料的试验,而高温试验釜则是对实际使用环境的一种模拟。高温试验釜釜内持续的通入带有特定介质参数的试验介质溶液,高温炉对高温实验釜加热,釜体将热量传导给釜内的试验介质,进而对试验介质加热。由于试验介质持续不断的流入流出,试验介质的温度也会随之波动;试样置于釜内的介质环境中,其周围环境温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才能充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目前大多数试验设备厂家对此并不在意,也没有确切测量过实验釜内部介质环境的温度偏差,实际上,试验介质的进入和流出实验釜的位置,以及流入实验釜的介质溶液温度,将会大大影响试样附近介质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通过在釜盖的下端设置连通釜体的通道,且在通道处设有粗管套设细管的装置,并经卡套式接头实现完全密封连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使得高温实验釜的进出口都在同一口,且保证釜内试样周围的试验介质的温度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包括釜盖和釜体,还包括细管和粗管,所述的釜盖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的釜体的通道,所述的细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所述的细管从所述的釜盖下端的下面沿所述的通道伸入所述的釜体内,在所述的通道的下端和所述的细管的下端之间的所述的细管外套设有所述的粗管,所述的粗管的内径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大小相近。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卡套式接头,所述的卡套式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的通道处的所述的釜盖的下端上,且与所述的通道连通;所述的粗管与所述的卡套式接头经螺母连接,且与所述的卡套式接头连通。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细管伸入至所述的釜体的顶部。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细管的长度为5~6m。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粗管的长度为5~6m。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通道和粗管的内径均为6.5~7.5mm。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细管的外径为3~3.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根据热交换的原理,通过在釜盖的下端设置连通釜体的通道,且在通道处设有粗管套设细管的装置,并经卡套式接头实现完全密封连通,实现在不要预热器的情况下,使得进入釜内的试验介质的温度近似等于釜内试验介质的温度,保证了釜内试样周围的试验介质的温度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维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范围;二、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将试验介质的入口设置在釜体的顶部(B处)和试验介质的出口设置在釜体的底部(C处),保证了试验介质在釜内充分流动,使试样周围的试验介质的温度和整体试验介质的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三、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将试验介质的入口设置在釜体的顶部(B处),当试验介质流入釜内时,中和了由于热对流现象而产生的顶部温度稍高的试验介质,从而保证了釜内试验介质温度的稳定。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的釜盖和釜体连接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下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包括釜盖1、釜体2、细管3和粗管4,所述的釜盖1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的釜体2的通道6,所述的细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通道6的内径,所述的细管3从所述的釜盖1下端的下面沿所述的通道6伸至所述的釜体2的顶部,即所述的细管3有一端露在外界,作为常温试验介质的入口,便于向釜体2通入常温试验介质(水),在所述的通道6的下端和所述的细管3的下端之间的所述的细管3外套设有所述的粗管4,所述的粗管4的内径与所述的通道6的内径的大小相近,所述的细管3与所述的通道6、粗管4之间的间隙作为高温试验介质的出口通道。本技术通过在所述的通道6上设一卡套式接头5,用于将所述的粗管4与通道6连通,所述的卡套式接头5螺纹连接于所述的通道6处的所述的釜盖1的下端上,且与所述的通道6完全密封连通;所述的粗管4与所述的卡套式接头5经螺母7固定连接,且与卡套式接头5完全密封连通。所述的细管3的长度为5~6m;所述的粗管4的长度为5~6m;所述的通道6和粗管4的内径均为6.5~7.5mm;所述的细管3的外径为3~3.2mm。本技术通过在釜盖1的下端设置通道6,且在通道6处设有粗管4套细管3的装置,并经卡套式接头5实现完全密封连通,使得高温实验釜的进出口都在同一口,且保持釜内试样的试验介质的温度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具体地,本技术进出水装置的工作方式为:常温试验介质从细管3的A处向高温实验釜内流动,经B处流入高温实验釜的釜体2内,常温试验介质经加热得到高温实验介质,当釜体2充满高温试验介质时,高温试验介质从通道6的C处流出,然后经细管3与通道6、粗管4之间的间隙流向水化学循环回路系统。因此,常温试验介质在经细管3流入釜体2内的过程中,常温试验介质分别与流出的高温试验介质、釜内的高温试验介质发生热交换,实现常温试验介质的升温,从而使得经B处流入釜内的试验介质的温度近似等于釜内高温试验介质的温度;此外,釜内的试验介质温度由于热对流现象,顶部的温度要比底部的温度要略微高一点,由此,从B处流入的温度稍低的试验介质刚好起到中和的作用,使整个高温实验釜内温差降到最小,避免了釜内试验介质温度的波动,保证了试样8周围的试验介质温度的均匀性。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包括釜盖和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细管和粗管,所述的釜盖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的釜体的通道,所述的细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所述的细管从所述的釜盖下端的下面沿所述的通道伸入所述的釜体内,在所述的通道的下端和所述的细管的下端之间的所述的细管外套设有所述的粗管,所述的粗管的内径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的大小相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包括釜盖和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细管和粗管,所述的釜盖的下端设有连通所述的釜体的通道,所述的细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所述的细管从所述的釜盖下端的下面沿所述的通道伸入所述的釜体内,在所述的通道的下端和所述的细管的下端之间的所述的细管外套设有所述的粗管,所述的粗管的内径与所述的通道的内径的大小相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实验釜的进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套式接头,所述的卡套式接头螺纹连接于所述的通道处的所述的釜盖的下端上,且与所述的通道连通;所述的粗管与所述的卡套式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康杨中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尔孚应力腐蚀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