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压及超高压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电气试验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变电站内35kV及以上一次设备电气试验时,由于涉及到架构较高的设备,所需的试验接线长度较长,经常需要试验班组成员手动缠绕、放线,由于试验接线有一定的柔韧性,当遇到缠挂等障碍时所受力矩较大,容易使接线出现松脱、拉伸、外皮破损等情况,目前的电气试验接线理论上虽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往往需要两名工作人员装卸,大大降低了试验效率,消耗试验人员的体力、精力,造成事半功倍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气试验接线装置,该接线装置可以两头同时放线,互不干扰,还具有放线后自动收回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气试验接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左上端和右下端均设有放线口,所述装置主体内腔中部设有分隔层,分隔层将装置主体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放线室,两个放线室分别连接一个放线口,装置主体左右两侧壁内均设有十字空腔;所述分隔层两端均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放线室中部,且转动杆的一端插入分隔层内,转动杆的一端内部设有L型通道,L型通道开口一端贯穿转动杆且位于转动杆表面,L型通道开口另一端贯穿转动杆且位于转动杆侧面,L型通道另一端开口与旋转连接器连接,旋转连接器位于分隔层内;所述装置主体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层,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密封层,且转动杆的另一端插入十字空腔横向槽的内侧槽口,转动杆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两个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腔底部连接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平面涡卷弹簧的一端,且平面涡卷弹簧的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电气试验接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左上端和右下端均设有放线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中部设有分隔层(2),分隔层(2)将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放线室(3),两个放线室(3)分别连接一个放线口(12),装置主体(1)左右两侧壁内均设有十字空腔(11);所述分隔层(2)两端均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位于放线室(3)中部,且转动杆(4)的一端插入分隔层(2)内,转动杆(4)的一端内部设有L型通道(41),L型通道(41)开口一端贯穿转动杆(4)且位于转动杆(4)表面,L型通道(41)开口另一端贯穿转动杆(4)且位于转动杆(4)侧面,L型通道(41)另一端与旋转连接器(5)连接,旋转连接器(5)位于分隔层(2)内;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层(6),所述转动杆(4)的另一端贯穿密封层(6),且转动杆(4)的另一端插入十字空腔(11)横向槽的内侧槽口,转动杆(4)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上设有两个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腔底部连接钢丝绳(7)的一端,钢丝绳(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气试验接线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左上端和右下端均设有放线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腔中部设有分隔层(2),分隔层(2)将装置主体(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放线室(3),两个放线室(3)分别连接一个放线口(12),装置主体(1)左右两侧壁内均设有十字空腔(11);所述分隔层(2)两端均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位于放线室(3)中部,且转动杆(4)的一端插入分隔层(2)内,转动杆(4)的一端内部设有L型通道(41),L型通道(41)开口一端贯穿转动杆(4)且位于转动杆(4)表面,L型通道(41)开口另一端贯穿转动杆(4)且位于转动杆(4)侧面,L型通道(41)另一端与旋转连接器(5)连接,旋转连接器(5)位于分隔层(2)内;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层(6),所述转动杆(4)的另一端贯穿密封层(6),且转动杆(4)的另一端插入十字空腔(11)横向槽的内侧槽口,转动杆(4)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上设有两个等间距设置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腔底部连接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龙,杨彬,卢谦,王佼,刘杨,宋文川,殷彦增,马海宁,高岩,宋晔,宋超,杨明,杨皓文,徐佳,王立兵,孔凡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