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切肉机包括机架和切刀组;切刀组包括至少两组切刀杆,相邻的两组切刀杆上的刀片之间交错设置而形成切刃区域。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上机架和下机架可拆卸连接,切刀杆可转动地支撑于下机架上,切刀杆限位于上机架上。切肉机还包括调节顶杆,机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调节顶杆与所螺纹通孔螺纹配合;切刀杆包括轴肩,调节顶杆穿过螺纹通孔并抵接于轴肩的端面上。由于上机架和下机架可拆卸且切刀杆拆卸取出方便,切刀杆的清洗更为简单而且干净;通过调节安装在机架侧壁上的调节顶杆,可实现相互作用的刀片之间的距离调节,保证配合作用的两刀片之间紧密配合,保证切肉机的切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肉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切肉机是采用类似剪刀的切刃区域原理去实现肉类的切割加工,在切肉机机架内设置有两根切刀杆,两根切刀杆之间相对转动,且两根切刀杆上的刀片相互交错形成切刃区域,同一根切刀杆上并列安装的多个刀片可以实现对肉类食品的批量切割处理,有非常高的切割效率。现有的切肉机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切肉机的切刀杆不能拆卸,导致清洗麻烦且难以清洗干净,以致产生臭味,影响使用;其次,切刀组上的刀片磨损后,配合的两个刀片之间容易出现间隙,导致切肉效果不佳,出现切不断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易清洗且具有保持切肉效果的切肉机。本技术提供的切肉机包括机架和切刀组;切刀组包括至少两组切刀杆,多组切刀杆相互平行,相邻的两组切刀杆上的刀片之间交错设置而形成切刃区域。其中,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上机架和下机架可拆卸连接,切刀杆可转动地支撑于下机架上,切刀杆限位于上机架上。切肉机还包括调节顶杆,机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调节顶杆与所螺纹通孔螺纹配合;切刀杆具有轴肩,调节顶杆穿过螺纹通孔并抵接于轴肩的端面上。由上可见,由于上机架和下机架可拆卸,且切刀杆拆卸取出方便,因此切刀杆的清洗更为简单而且干净;切刀杆上设置有轴肩,而通过调节安装在机架侧壁上的调节顶杆,可实现该切刀杆与相邻切刀杆的相对位置调节,实现相互作用的刀片之间的距离调节,保证配合作用的两刀片之间紧密配合,保证切肉机的切肉效果。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刀杆包括中心轴和调节轴套,中心轴和调节轴套同心装配且转动配合,调节轴套支撑于下机架上,调节轴套限位于上机架上,调节轴套包括所述轴肩。由上可见,当中心轴转动时,调节轴套处于非转动状态,调节顶杆抵接于非转动状态的调节轴套上,可实现运行状态的实时调节,且有效防止调节顶杆的加速磨损。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顶杆与调节轴套之间的抵接位置位于机架内部。由上可见,传动位置处于机架内部可以保证传动件不被外界条件所影响,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方案是,轴肩的端面面对所述机架的内壁,所述调节顶杆的末端端面抵接于所述轴肩的端面。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顶杆对调节轴套的作用力方向平行于切刀杆中心轴的轴线方向。由上可见,调节顶杆对调节轴套的作用力方向与切刀杆的运动方向相同,可保证调节时候更为省力。进一步的方案是,螺纹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多个螺纹通孔在切刀杆的周向上均匀设置。由上可见,多个调节顶杆同时抵接于调节轴套上,可保证切刀杆一端的受力均匀,不会使切刀杆产生不良影响的弯矩以及形变等。进一步的方案是,上机架和下机架均设置有螺纹通孔。由上可见,此举使上机架、下机架和切刀杆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进一步的方案是,调节轴套与中心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的两个切刀杆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由上可见,使用通用的轴承与齿轮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切肉机的结构分解图。图2本技术切肉机实施例中切刀组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切肉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内的切刀组,切刀组上的两个刀片之间形成切刃区域使从进料口进入的肉块被切刀组剪切成条状或片状,再从机架出料口送出。参见图1,图1为切肉机的结构分解图。机架包括上机架1和下机架2,上机架1和下机架2共同组合成使切刀组3定位的机架。上机架1与下机架2结构相似,上机架1为四周有连接壁的开口盖体,上机架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位,上机架1上的安装位包括输入轴限位部101、主动轴限位部102、从动轴第一限位部103和从动轴第二限位部104。下机架2为四周有连接壁且底壁具有开口的半腔体,下机架2两对侧的侧壁上共设置有四个支撑安装位:输入轴支撑部201、主动轴支撑部202、从动轴第一支撑部203和从动轴第二支撑部204。参见图2,图2为切刀组3的结构图。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切刀组3由一组两根切刀杆组合而成,具体的,切刀组3包括第一切刀杆31和第二切刀杆32。第一切刀杆31包括中心轴310,中心轴310上套装有等距离设置的多片刀片311,刀片311为圆盘状刀片,中心轴310的第一端为动力输入端301,动力输入端301可以通过联轴器连接到驱动电机上;中心轴310的第一端位于动力输入端301之内安装有主动齿轮302,中心轴310的第二端套装有轴套330,轴套330与中心轴310之间通过轴承314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切刀32包括中心轴320,中心轴320上套装有等距离设置的多片刀片321,刀片321为圆盘状刀片,中心轴320的第一端安装有从动齿轮303,中心轴320的第二端套装有调节轴套340,轴套340与中心轴320之间通过轴承324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切刀杆31安装到输入轴支撑部201和主动轴支撑部202上,由于中心轴310与下机架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因此中心轴310可带动刀片311相对于下机架2转动;第二切刀杆32安装到从动轴第一支撑部203和从动轴第二支撑部204上,且同理于第一切刀杆31,中心轴320可带动刀片321相对于下机架2转动。安装到机架安装位的第一切刀杆31和第二切刀杆32具有固定的中心距,在设定中心距下,第一切刀杆31上的刀片311和第二切刀杆32上的刀片321形成了重叠相交错的状态,一张刀片311和一张刀片321紧密贴合,当在输入轴301端连接驱动装置,第一切刀杆31则通过主动齿轮302和从动齿轮303之间啮合传动将转矩传动至第二切刀杆32处,圆盘状的刀片311和刀片321以相反的转向同时转动,此时刀片311和刀片321的相交区域则形成了切刃区域。将肉质食材放置到刀片311和刀片321的转动相交起点处,刀片311和刀片321方向相反的两个剪切力同时对肉质食材挤压,肉质食材将以刀片311和刀片321为分割线被剪切成两部分。安装好切刀组3后,需进行上机架1和下机架2之间的安装。上机架1盖合到下机架2对应位置后,上机架1的输入轴限位部101和主动轴限位部102同时对第一切刀杆3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从动轴第一限位部103和从动轴第二限位部104同时对第二切刀杆32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因此完成了机架对切刀组3的限位安装。上机架1和下机架2之间盖合后螺栓固定,螺栓锁紧属于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同时切刀组3的第一切刀杆31和第二切刀杆32均可从机架中拆卸,因此切肉机的清洗工作简单方便,防止切肉机由于清洗不干净,产生异味而无法正常使用。参见图3和图4,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结合图1,切肉机还包括调节顶杆4和调节顶杆5,调节顶杆4和调节顶杆5均包括一个旋钮部和与旋钮部同轴连接的螺杆。下机架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210,螺纹通孔210的螺纹内径与调节顶杆4的螺纹配合,调节顶杆4可从螺纹通孔210穿过并伸入下机架2的内部。螺纹通孔210设置于从动轴第二支撑部204的下方靠近位置。上机架1上设置有螺纹通孔110,螺纹通孔110的螺纹内径与调节顶杆5的螺纹配合,调节顶杆5可从螺纹通孔110穿过并伸入上机架1的内部。螺纹通孔110设置于从动轴第二限位部104的上方靠近位置。结合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切肉机,包括机架和切刀组;所述切刀组包括至少两组切刀杆,多组所述切刀杆相互平行,相邻的两组切刀杆上的刀片之间交错设置而形成切刃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和所述下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切刀杆支撑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切刀杆限位于所述上机架上;所述切肉机还包括调节顶杆,所述机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所述调节顶杆与所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所述切刀杆包括轴肩,所述调节顶杆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抵接于所述轴肩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切肉机,包括机架和切刀组;所述切刀组包括至少两组切刀杆,多组所述切刀杆相互平行,相邻的两组切刀杆上的刀片之间交错设置而形成切刃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和所述下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切刀杆支撑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切刀杆限位于所述上机架上;所述切肉机还包括调节顶杆,所述机架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通孔,所述调节顶杆与所螺纹通孔螺纹配合;所述切刀杆包括轴肩,所述调节顶杆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抵接于所述轴肩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杆包括中心轴和调节轴套,所述中心轴和所述调节轴套同心装配且转动配合,所述调节轴套支撑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调节轴套限位于所述上机架上;所述调节轴套具有所述轴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肉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德,杨师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鹰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