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维峰专利>正文

一种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658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包括中杆、内套筒、外套筒、外套筒封盖,所述的中杆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四根倒刺,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圆环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内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外圈,所述的外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穿过,所述的外套筒内壁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外壁下端之间设置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在所述的内套筒和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升降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的聚拢与弹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使用的鱼钩大多是弯钩状单钩或双钩鱼钩,存在容易脱钩跑鱼、带饵钩挂沉积物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科学设计一种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解决如何使鱼儿在吞饵后由被动刺钩住升级为主动弹开即时刺钩住且无法挣脱,以及带饵时不呈钩状,避免钩挂住沉积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包括中杆、内套筒、外套筒、外套筒封盖,所述的中杆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四根倒刺,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圆环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内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的外圈,所述的外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穿过,所述的外套筒内壁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外壁下端之间设置弹簧,通过所述的外套筒封盖固定,所述的弹簧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在所述的内套筒和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升降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的聚拢与弹开。所述的中杆顶端设置鱼线连接装置,所述的中杆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所述的四根倒刺,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分别通过所述的金属圆环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金属圆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中杆的下端。所述的四根倒刺呈整体三角棱状体,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设置供所述的金属圆环穿过的圆孔,上端设置成三角棱尖头,向内设置凸出倒钩,此设置可使所述的四根倒刺轻易刺入鱼体内,并可防止脱出,同时在聚拢时钩住所述的外套筒封盖上沿,压缩固定所述的弹簧。所述的内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外圈,所述的外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穿过,便于聚拢和弹开。所述的外套筒底端设置为尖锥形,便于穿鱼饵,所述的外套筒内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外下端之间设置所述的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在所述的内套筒和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升降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的聚拢与弹开。所述的外套筒封盖中间设置圆孔,供所述的中杆上段穿过升降活动,所述的外套筒封盖下端外壁设置螺旋外牙与所述的外套筒上端内壁设置的螺旋内牙旋转结合。完全组装好,固定连接鱼线后,将所述的中杆压下收缩所述的弹簧,聚拢所述的四根倒刺,使所述的四根倒刺上端所述的倒钩钩住所述的外套筒封盖上沿,穿裹上鱼饵即可抛入水中。当鱼吞食鱼饵的动作触动所述的四根倒刺上端所述的倒钩脱离所述的外套筒封盖上沿,触发所述的弹簧弹伸,所述的中杆上升,所述的四根倒刺即刻呈伞状弹开,从四个方向撑刺入鱼体,使鱼无法挣脱逃跑,从而钓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通过科学设计达到使鱼儿在吞饵后触发主动弹开刺钩住无法挣脱,及带饵时不呈钩状,避免钩挂住沉积物的效果。综上所述,本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其科学设计、创新创意、简单实用、器利功倍必将受到大家的喜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的收缩状态纵向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的收缩状态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的弹开状态纵向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的弹开状态俯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包括中杆2、内套筒6、外套筒7、外套筒封盖3,所述的中杆2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四根倒刺4,所述的四根倒刺4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圆环5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内套筒6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2外圈,所述的外套筒7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6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6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7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2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4穿过,所述的外套筒7内壁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6外壁下端之间设置弹簧8,通过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固定,所述的弹簧8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2在所述的内套筒6和所述的外套筒7内的升降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4的聚拢与弹开。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中杆2顶端设置鱼线1连接装置,所述的中杆2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所述的四根倒刺4,所述的四根倒刺4下端分别通过所述的金属圆环5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金属圆环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中杆2的下端。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四根倒刺4呈整体三角棱状体,所述的四根倒刺4下端设置供所述的金属圆环5穿过的圆孔,上端设置成三角棱尖头,向内设置凸出倒钩4a,此设置可使所述的四根倒刺4轻易刺入鱼体内,并可防止脱出,同时在聚拢时钩住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上沿,压缩固定所述的弹簧8。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的内套筒6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2外圈,所述的外套筒7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6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6筒壁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7筒壁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2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4穿过,便于聚拢和弹开。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外套筒7底端设置为尖锥形,便于穿鱼饵,所述的外套筒7内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6外下端之间设置所述的弹簧8,所述的弹簧8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2在所述的内套筒6和所述的外套筒7内的升降活动,从而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4的聚拢与弹开。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中间设置圆孔,供所述的中杆2上段穿过升降活动,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下端外壁设置螺旋外牙与所述的外套筒7上端内壁设置的螺旋内牙旋转结合。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完全组装好,固定连接鱼线1后,将所述的中杆2压下收缩所述的弹簧8,聚拢所述的四根倒刺4,使所述的四根倒刺4上端所述的倒钩4a钩住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上沿,穿裹上鱼饵即可抛入水中。当鱼吞食鱼饵的动作触动所述的四根倒刺4上端所述的倒钩4a脱离所述的外套筒封盖3上沿,触发所述的弹簧8弹伸,所述的中杆2上升,所述的四根倒刺4即刻呈伞状弹开,从四个方向撑刺入鱼体,使鱼无法挣脱逃跑,从而钓起。本专利技术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通过科学设计达到使鱼儿在吞饵后触发主动弹开刺钩住无法挣脱,及带饵时不呈钩状,避免钩挂住沉积物的效果。综上所述,本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其科学设计、创新创意、简单实用、器利功倍必将受到大家的喜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

【技术保护点】
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杆、内套筒、外套筒、外套筒封盖,所述的中杆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四根倒刺,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圆环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内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外圈,所述的外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穿过,所述的外套筒内壁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外壁下端之间设置弹簧,通过所述的外套筒封盖固定,所述的弹簧的伸缩带动所述的中杆在所述的内套筒和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升降活动,形成所述的四根倒刺的聚拢与弹开。

【技术特征摘要】
1.触发弹开伞形倒刺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杆、内套筒、外套筒、外套筒封盖,所述的中杆外壁呈“十”字形对称设置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内分别设置四根倒刺,所述的四根倒刺下端分别通过金属圆环活动固定在所述的四道不通底半弧形凹槽的底端,所述的内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中杆外圈,所述的外套筒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套筒的外圈,所述的内套筒中段和所述的外套筒上段分别与所述的中杆相对应呈“十”字形设置槽孔,供所述的四根倒刺穿过,所述的外套筒内壁下端与所述的内套筒外壁下端之间设置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戴维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