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及封堵试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5495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及封堵试压方法,包括支撑套和调整杆,调整杆包括外径依次减小的延长段、连接段和胀紧段;支撑套包括延长部和连接部,延长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锁紧螺纹,支撑套上面位于锁紧螺纹的下端开设有通孔,支撑套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后套,后套上面设有中空接头,后套内设有与中空接头连通的气孔。本方案中通过封堵和试压一体化,减少停气范围,降低抢险维修作业风险,是一种全新的保证快速精确抢险作业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抢险维修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也涉及燃气抢险维修
,具体涉及燃气封堵试压方法。
技术介绍
燃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多作为一种工业原料或清洁能源,供国民生产和生活使用。如图1所示,建筑住宅1中,每层楼都会安装有用户燃气表前支管,用户燃气表前支管管路连接有立管2,立管2通过用户引入管3与位于地面下的燃气配气支管4连接。用户引入管3的结构,包括与燃气配气支管4连通的吹扫桩31,吹扫桩31通过三通管32的弯通连通楼房的立管2,三通管32的顶部的直通管上设置有管堵33。一般燃气公司会通过燃气配气支管4对各个住宅区进行供气,燃气通过燃气配气支管4依次通过吹扫桩31、三通管32、立管2从而进入各个楼层的用户燃气表前支管内,以便各层的用户使用方便。然而,上述的管道作为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通常为钢质管道,钢质管道容易出现泄漏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1、由于钢质管道的长期使用,会自然锈蚀,钢质管道容易出现裂痕及腐蚀导致的泄漏现象;2、由于钻探、打井、打桩等人为过失原因,也会造成上述管道破坏及泄漏现象;3、由于如雷击等自然灾害,也会对管道造成破坏。因此,需要进行抢险维修作业。在管道的日常抢险维修工作中,对于立管进行更换时,需要将用户引入管处吹扫桩的三通管与立管的活接头处分开,采用管堵将三通管的顶部封堵,即让用户引入管与立管隔离。用户引入管的吹扫桩以及三通管因使用年限过长,反复刷漆造成三通管与立管之间的缝隙被油漆填满,致使活接头处无法松动,或者强制拆御时造成其他丝接部位泄漏,进而导致封堵速度慢、效果差的问题。为此,一般都会采用封堵装置替换管堵,将用户引入管和立管隔离开,而不用对其活接处进行拆卸。为了确保燃气输送的安全性,在管道安装完成后或抢险维修作业完成后,对立管进行试压检测,保证其无泄漏及用气的安全性。现在一般通过安装加压装置打压,稳压一段时间,采用达到规范精度要求的压力表进行测压,观察压力表是否出现降压现象,从而确定立管是否合格。但是,现在的封堵装置只能进行封堵,需要进行试压检测的时候,就要将其拆下来,存在一定的安全作业风险;现在的管道一旦出现泄漏现象,需要将燃气配气支管关闭,大面积放空,长时间停气,涉及的停气范围广,容易对国民生活和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不能保证快速精确抢险作业,在抢险作业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及封堵试压方法,减少停气范围,降低抢险维修作业风险,并保证快速精确抢险作业。本方案中的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基础方案为:包括调整杆和中空的支撑套,支撑套套在调整杆的外部;调整杆包括外径依次减小的延长段、连接段和胀紧段,连接段外壁设有外螺纹,胀紧段的外壁套设有膨胀套,膨胀段的端部设有防退螺母;支撑套包括延长部和连接部,延长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锁紧螺纹,延长部套设于调整杆的延长段上,且调整杆延长段的自由端位于延长部之外,支撑套的连接部套设在调整杆的连接段上,且支撑套的连接部设有与调整杆的连接段相匹配的内螺纹;支撑套设有与立管连通的通孔,支撑套的端部螺纹连接有中空结构的后套,后套设有中空接头。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1、通过对膨胀套的挤压,使膨胀套与用户引入管处吹扫桩的内壁过盈配合,将燃气配气支管与立管分割开,保证对燃气配气支管的封堵。2、本方案中支撑套上面开设有通孔,立管中的气体通过支撑套与调整杆的缝隙,使立管、后套、中空接头相连通,在封堵燃气配气支管的同时,对立管进行单独试压,无需在试压之前,将封堵装置拆卸下来,减少了作业的风险。3、与现有技术相比,直接对单个立管进行试压,无需关闭燃气配气支管,停气范围小,降低了燃气抢险维修作业对国民生活和工业的影响。4、由于在支撑套外部设有锁紧螺纹,当取下管堵时,单人可以将支撑套前端插入吹扫桩的三通管后快速旋转支撑套,支撑套的锁紧螺纹与三通管顶端处的内螺纹锁紧,安装快速,操作方便,保证快速精确抢险作业。5、该装置与三通管螺纹连接,在试压过程中,增强了承受压力的性能,避免试压过程中该装置与三通管分离,从而增强了试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案2,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调整杆上位于防退螺母与膨胀套之间设有垫片。这样可以增强防退螺母与膨胀套之间的接触,减少燃气泄漏。方案3,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锁紧螺纹的前面设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上设有倒角。当取下管堵后,需要快速将支撑套前端插入三通管内,在环状凸起上设置倒角,可以方便支撑套插入,进一步减少燃气泄漏。方案4,作为对方案3的改进,支撑套上环状凸起后面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上套设有O型圈。环形凹槽内套设O型圈提高了支撑套与三通管螺纹连接的密封效果,避免燃气泄漏。方案5,作为对基础方案的改进,膨胀套的材料为高分子新型聚氨酯。高分子新型聚氨酯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温性和耐磨性,且价廉易于购买。用于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的封堵试压方法,基础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用户引入管处吹扫桩的三通管顶端的管堵取下来,将燃气封堵及立管试压装置插入到三通管内;2)旋转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使支撑套外部的锁紧螺纹与三通管顶端的内螺纹锁紧;3)利用扳手旋转调整杆,使调整杆向上移动,调整杆上面的防退螺母对膨胀套进行压缩,使膨胀套截面积变大,调整杆的前端超出立管所在的水平位置,对三通管进行封堵;4)关闭后套上面的接头,在后套的接头上面安装压力表和温度计,关闭用户户内的表前阀,然后在立管上面安装加压装置打压,同时,试压前对压力表进行校验合格;5)启动加压装置送压至0.1MPa,进行强度试验检测,稳压2小时,压力表显示无压降,则确定立管合格,否则立管不合格;6)强度试验检测完毕后,打开加压装置阀门放气到0.03MPa时关闭阀门,等平衡后压力表的示数稳定后再进行严密性试验,稳压时间为24小时,压力表显示无压降,则确定立管合格,否则立管不合格;7)打开加压装置阀门放气到常压,将燃气封堵及立管试压装置从三通管上面旋转拆卸下来,将管堵安装在三通管的顶端。有益效果:本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1、通过利用立管试压装置,将调整杆的前端超过用户引入管处吹水桩的三通管所在的水平位置,通过对膨胀套挤压实现对燃气配气支管的封堵作用,且通过通孔将立管、后套、中空接头相连通,在封堵燃气配气支管的同时,对立管进行单独试压,无需在试压之前,将封堵装置拆卸下来,减少了作业的风险。2、与现有技术相比,直接对单个立管进行试压,无需关闭燃气配气支管,停气范围小,降低了燃气抢险维修作业对国民生活和工业的影响。3、由于在支撑套外部设有锁紧螺纹,当取下管堵时,单人可以将支撑套前端插入吹扫桩的三通管后快速旋转支撑套,支撑套的锁紧螺纹与三通管顶端处的内螺纹锁紧,安装快速,操作方便,降低了作业风险。4、该方案中的试压检测中包括试压前的校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对立管进行试压检测,试压检测环节完整,避免了除泄漏以外的压力性能的缺陷。5、试压中安装了温度计,保证了压力示数与所处温度的对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包括调整杆和中空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套在调整杆的外部;所述调整杆包括外径依次减小的延长段、连接段和胀紧段,所述连接段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胀紧段的外壁套设有膨胀套,膨胀段的端部设有防退螺母;所述支撑套包括延长部和连接部,所述延长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锁紧螺纹,延长部套设于调整杆的延长段上,且调整杆延长段的自由端位于延长部之外,所述支撑套的连接部套设在调整杆的连接段上,且支撑套的连接部设有与调整杆的连接段相匹配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设有与立管连通的通孔,所述支撑套的端部螺纹连接有中空结构的后套,所述后套设有中空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包括调整杆和中空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套在调整杆的外部;所述调整杆包括外径依次减小的延长段、连接段和胀紧段,所述连接段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胀紧段的外壁套设有膨胀套,膨胀段的端部设有防退螺母;所述支撑套包括延长部和连接部,所述延长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锁紧螺纹,延长部套设于调整杆的延长段上,且调整杆延长段的自由端位于延长部之外,所述支撑套的连接部套设在调整杆的连接段上,且支撑套的连接部设有与调整杆的连接段相匹配的内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设有与立管连通的通孔,所述支撑套的端部螺纹连接有中空结构的后套,所述后套设有中空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杆上位于防退螺母与膨胀套之间设有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纹的前面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上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上环状凸起后面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上套设有O型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封堵和立管试压一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套的材料为高分子新型聚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朱曦张东侯俊卢涛万新江奕吴帆池骋史晓青汪岳睿陈铖杨怡恒张卓王鑫陈浩吴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