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及装有该净化器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其能高效净化燃煤锅炉烟气,达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目的。分流式旋涡净化塔主要包括净化塔体和塔内安装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由外筒和多个与外筒同高的内筒形成多个环形通道,各通道中设置不同数量、不同角度的导流叶片。当烟气进入分流式净化塔,先后经过喷淋场净化段、高效传质场净化段和混流场净化段得到高效净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塔的优点在于:单体净化器处理的烟气量大、净化效率高、阻力低、运行稳定可靠,便于运行管理;净化塔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循环水量少、节省能耗、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燃煤锅炉烟气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及净化塔。
技术介绍
燃煤锅炉烟气中的SO2、NOX烟尘等有害物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健康,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法规等,不少科研单位及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业内人士一直在探索研制净化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净化技术和设备。单筒旋流板式净化器是一种结构简单比较实用的净化器。但是净化器单体处理的烟气量比较小,而且单筒旋流板净化器的净化效率随净化筒体直径的增大(处理烟气量增大)净化效率大幅度降低,这是困扰国内外研究人员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当遇到烟气量较大的净化系统,净化塔内必须安装较多数量的单筒旋流式净化器,给净化塔的结构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净化塔的总体性能和投资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技术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的不断试验研究改进探索出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较好地解决了大直径的净化器仍有很高的净化效率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及装有该净化器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其能高效净化燃煤锅炉烟气,达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目的。本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具有单体处理烟气量大(几万m3/h~几百万m3/h),净化效率高的特点,根据净化塔需处理的烟气量大小和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在净化塔内安装净化器的数量。本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由外筒和多个与外筒同等高度的内筒构成多个等距环形通道,净化器总体呈同心圆形式。本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的各环形通道内分别设置了不同数量的导流叶片,各环形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不同,外通道叶片安装角最大,中心通道叶片安装角最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有该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的净化塔,净化塔塔体上设有原烟气进口管、净化器、隔板、喷嘴、浆液槽、浆液循环泵及浆液管网、除雾器、净烟气出口、吸收剂入口、氧化空气入口管、副产品回收浆液出口管等。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对烟气的高效净化是通过3个净化段来实现的。(1)、由浆液槽浆液表面至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底面,这个区间上升的烟气与下降的浆液接触对烟气进行初级净化(与喷淋空塔相似)这区域称为喷淋场净化段;(2)烟气和浆液进入净化器中,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由旋流场、涡流场、持液层等组成的高效传质场对烟气净化,这区域称为高效传质场净化段。(3)从净化器顶部流出的烟气携带着大量的浆液细滴以高速旋流涡流流向除雾器,这区域主要是混流场对烟气的净化,这区域称为混流场净化段。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的以上创新内容未见到有关文献公开,是本技术首次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包括外筒和多个内筒;多个内筒为同心布置,形成多个环形通道;每个环形通道中设置导流叶片。进一步地,多个内筒与外筒同高,多个内筒为径向等距布置,形成多个等距环形通道,以及中心通道,净化器总体呈等距同心圆形式。进一步地,采用以下方案之一或任意组合:方案1: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数量不同;方案2: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不同;方案3:各环形通道中均设有增效环和筒体拉杆。进一步地,各通道间距范围为100mm~500mm。进一步地,净化器的外筒和所有内筒的高度相同,高度范围为400~1300mm。进一步地,各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均不相同,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大,中心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小,由最外通道向内通道平均过渡,相邻通道的叶片安装角减小0~4°,导流叶片呈扇形。进一步地,各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均不相同,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大,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角的范围为20~38°。进一步地,各通道中的导流叶片两端分别固定在外筒和内筒筒壁上,中心筒内的叶片一端固定在筒壁上,另一端镶嵌在中心管上。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其采用上述任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进一步地,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包括塔体、烟气进口管、隔板、浆液喷嘴、除雾器、净烟气出口管、浆液槽、浆液循环泵、吸收剂入口、氧化空气入口及副产品回收浆流出口;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固定在净化塔内的隔板上,隔板设置在浆液槽与除雾器之间的空间上,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的通道方向与塔体轴线方向相一致;浆液循环泵一端连接浆液槽、另一端连接浆液喷嘴,浆液喷嘴设于分流式漩涡净化器上方进行喷淋;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包括喷淋场净化段、高效传质场净化段、混流场净化段:喷淋场净化段:由浆液槽浆液表面至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底面,这个区间上升的烟气与下降的浆液接触对烟气进行初级净化;高效传质场净化段:烟气和浆液进入净化器中,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由旋流场、涡流场、持液层组成的高效传质场对烟气净化;混流场净化段:从净化器顶部流出的烟气携带着浆液细滴形成旋流涡流流向除雾器,采用混流场对烟气进行净化。技术优点:1.分流式漩涡净化塔的净化效率高,阻力低,可以长期稳定运行达标排放。2.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的内筒体与外筒体高度相同,减少了净化器内部各通道流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净化效率、降低阻力。3.由于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单体处理烟气量大,净化塔内安装的净化器数量少,因此净化塔的结构简单,节省材料,造价低。4.分流式漩涡净化塔所需的液气比小,耗能低。5.与喷淋空塔相比,分流式漩涡净化塔对喷嘴的性能,布置的均匀性、覆盖率等要求简单些,相应减少了工程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塔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图中:1——塔体、2——原烟气进口、3——分流式漩涡净化器、4——隔板、5——浆液喷嘴、6——除雾器、7——净烟气出口、8——浆液槽、9——浆液循环泵、10——吸收剂入口管、11——氧化空气入口、12——副产品回收浆液出口。图2为本技术的分流式漩涡净化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101——外筒体、102——内筒体、103——导流叶片、104——中心筒、105——筒体拉杆、106——法兰、107——增效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与说明仅供参考,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包括外筒和多个与外筒同高的内筒;多个内筒为同心布置,形成多个环形通道;每个环形通道中设置导流叶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内筒为径向等距布置,形成多个等距环形通道,以及中心通道,净化器总体呈等距同心圆形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数量不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不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环形通道中均设有增效环和筒体拉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通道间距范围为100mm~500mm,可以为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净化器的外筒和所有内筒的高度相同,高度范围为400mm~1300mm,可以为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900mm、1000、1100、1200、1300mm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均不相同,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大,中心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包括外筒和多个内筒;多个内筒为同心布置,形成多个环形通道;每个环形通道中设置导流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包括外筒和多个内筒;多个内筒为同心布置,形成多个环形通道;每个环形通道中设置导流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内筒与外筒同高,多个内筒为径向等距布置,形成多个等距环形通道,以及中心通道,净化器总体呈等距同心圆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案之一或任意组合:方案1: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数量不同;方案2:各环形通道中的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不同;方案3:各环形通道中均设有增效环和筒体拉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各通道间距范围为100mm~500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净化器的外筒和所有内筒的高度相同,高度范围为400~1300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各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均不相同,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大,中心通道中叶片安装角最小,由最外通道向内通道平均过渡,相邻通道的叶片安装角减小0~4°,导流叶片呈扇形。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漩涡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各通道中导流叶片的安装角度均不相同,最外通道中叶片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维礼,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于维礼,张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