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072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由于保温层底部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这样雨水仅能沿着保温层和结构层的接触面向下滴,而雨水此时是滴在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但是,预制外墙板的现场装配过程中,要对其拼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避免雨水沿外墙板的拼接缝渗入室内,同时如果渗水现象严重,将致使连接部位疏松,长期使用导致预制外墙的有效承受荷载能力下降,带来了重大的工程隐患。传统的外挂墙板的防水通常是在接缝处打防水胶,不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胶随着时间的长久会出现老化,最后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质量。目前,外墙板防水方式通常采用企口防水,即在墙板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现行的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中即采用此方式进行防水;对于保温外墙板而言,尤其是保温装饰外墙板,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企口进入室内。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简单易行,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防水节点。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防水件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沿保温层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底部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这样雨水仅能沿着保温层和结构层的接触面向下滴,而雨水此时是滴在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板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本技术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当雨水量不大时,雨水由于表面张力,并不会直接滴落在防水件外侧,可能沿着上外墙的底部向内渗透,这样可能会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可能,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则让雨水在位于保温层的滴水槽滴落,即滴落在防水件的外侧。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结构层底部设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如此设置,也可防止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现象。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的落位,防水板伸入所述槽口中,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当然所述防水板不能是脆性材料制备,防水板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或密封条进行封堵。进一步,所述防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内。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优选,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后延伸至下外墙板顶面,如此,下外墙板的顶面对防水板与下外墙板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或弹性体。如此设置,泡沫条或弹性体对防水板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与上外墙板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即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防水弹性体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和弹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防水弹性体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弹性体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进一步,所述防水板为折线形或波浪形。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在墙板的横向拼接过程中,折线状的防水板有利于防水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种折线形的钢板将两段用胶水连接即可。进一步,所述防水板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加强防水板刚度的凸肋。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凸肋可以是另外设置在防水板上的加强件,当然优选为防水板本身弯折形成凸肋,这样可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同时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成本。进一步,所述防水板锚固在现浇层中的部位设有孔和/或缺口。如此设置,在防水板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板,一方面避免现浇层浇筑过程中在防水板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现浇层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板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图2~4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图7~9分别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防水节点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上外墙板2下外墙板3防水板4槽口5防水胶6密封条7泡沫条8弯折部9孔10缺口11U型槽12凸肋13防水弹性体14防水企口18滴水槽20保温层21结构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所述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至少包括保温层20,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1的保温层20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板防水节点,包括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结构层底部设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防水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李昌州陈定球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