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洋专利>正文

奥硝唑在治疗玫瑰痤疮药物中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743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奥硝唑的新用途,特别是涉及一种奥硝唑抗蠕形螨治疗玫瑰痤疮的新用途,为治疗玫瑰痤疮提供一种方法及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案例证明,奥硝唑能明显改善红斑、丘疹和脓疱症状,治疗前后玫瑰痤疮患者的皮损均有显著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奥硝唑的新用途,其不良反应率少于传统治疗药,用药依从性好,患者更易于接受,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奥硝唑的一种新用途,尤其涉及奥硝唑在治疗玫瑰痤疮药物中的新用途。技术背景奥硝唑成分主要为奥硝唑,辅料: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物理性质:为白色或类白色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化学性质:奥硝唑化学名称:1-(3-氯-2-羟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7H10ClN3O3分子量:219.63奥硝唑用于治疗由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圆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男女泌尿生殖道毛滴虫、贾第氏鞭毛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阴道滴虫病等);肠、肝阿米巴虫病(包括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肠、肝变形虫感染引起的疾病;还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科手术后厌氧菌感染,但其应用于玫瑰痤疮的治疗还未见报道。玫瑰痤疮(Rosacea)又称“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也缺乏针对性。近年的研究表明,玫瑰痤疮与遗传、表皮抗菌肽及皮肤屏障损坏、神经与免疫因素、血管与淋巴管因素等有关,其中,蠕形螨的高感染率提示其参与了发病过程。蠕形螨俗称毛囊虫(folliclemite)(图1),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对人体具有高感染性、低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等特点。蠕形螨致病机理主要包括:螨虫虫体引起的机械刺激、异物反应,蠕形螨分泌物、排泄物的化学刺激导致机体的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从而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螨虫阳性的玫瑰痤疮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层有淋巴细胞浸润的肉芽肿结构(图2),该肉芽肿结构就是由蠕形螨引起的。综上所述,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的发生关系密切,被视为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因此,通过抗蠕形螨治疗玫瑰痤疮成为一种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奥硝唑的新用途,即通过奥硝唑治疗玫瑰痤疮,实现玫瑰痤疮在临床治疗中的一种新方法。奥硝唑是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原生质感染作用,其杀灭微生物的机理是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胞成份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是一种适合治疗蠕形螨感染的药物本专利技术使用奥硝唑治疗玫瑰痤疮,实现奥硝唑的新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奥硝唑优选的药物形式为内服片剂。本专利技术的机理说明:蠕形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图1),当蠕形螨侵入人体真皮层时,真皮层中的辅助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可使蠕形螨虫体周围的免疫细胞增生和浸润(图2)。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引起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是诱发玫瑰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疾病的重要因素。口服奥硝唑后,主要成分奥硝唑分子随血液运输到达皮肤真皮层,通过血液-体液交换,奥硝唑分子到达病灶处,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有的还原成氨基,有的通过氧化后生成自由基,与蠕形螨虫体细胞的DNA发生相互作用,使DNA螺旋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导致蠕形螨虫体死亡。附图说明图1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蠕形螨图。图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玫瑰痤疮皮损病理治愈过程演示图:A为治疗前真皮内的蠕形螨,B为治疗中蠕形螨被奥硝唑杀死,C为奥硝唑治疗后蠕形螨消失,肉芽肿形成。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玫瑰痤疮患者马某某治疗前后对比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对玫瑰痤疮患者张某某治疗前后对比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对玫瑰痤疮患者李某治疗前后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用临床试验案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我们选取2015-01~2016-08间在兰州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11例螨虫阳性的玫瑰痤疮患者,其中女性229例(73.63%),男性82例(26.37%),年龄20~45岁之间,平均(35.05+7.68)岁,病程0.08~20年,平均(3.83+4.12)年。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治疗1~4疗程,随访3个月,根据皮损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指标:患者每次就诊时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拍照存档,根据随访结束时皮损好转程度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治愈为皮损消退≥90%,丘疹、脓疱基本消失,鼻部光滑无突起,毛孔变小;显效为皮损消退60~90%(含60%),丘疹、脓疱基本消失,鼻部皮肤有明显改善;好转为皮损消退30~60%(含30%),丘疹、脓疱一半以上消退,鼻部皮肤有所改善;无效为皮损消退0~30%(含0),丘疹、脓疱消失一半以下,鼻部皮肤基本无改善。复发:皮损治愈后又有相同症状的新发皮损;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人数×100%。临床试验例:患者口服奥硝唑后的疗效观察典型病例1:马某某,女,52岁,2015年5月因面部反复鳞屑性红斑丘疹伴痒半年就诊,就诊时患者面部弥漫性发红、较多干燥蜕皮斑,还有一些红色丘疹,自诉脸部有明显烧灼、紧绷的感觉,兰州总医院皮肤科门诊检测螨虫阳性,诊断为“玫瑰痤疮”,采用本专利技术治疗,使用奥硝唑剂口服2疗程时,面部红斑颜色变淡,干燥脱屑症状减轻,服用3疗程后,面部红斑部分消退,瘙痒和烧灼的感觉明显减轻,4疗程结束时,患者烧灼、紧绷感的症状明显好转,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可见症状完全消失,没有瘙痒、干燥、烧灼等不舒服,面部皮肤恢复光泽,随访12月患者皮损未见复发。典型病例2:林某某,女,45岁,2015年9月因鼻周红斑、丘疹伴痒3月就诊,期间症状自鼻周开始逐渐蔓延至额部、双侧面颊部,肤质干燥、粗糙,双侧脸颊有少许红血丝,患者自诉皮损处偶尔发痒,兰州总医院皮肤科门诊检测螨虫阳性,诊断为“玫瑰痤疮”,使用本专利技术口服奥硝唑剂0.5g,每天2次,服用1疗程后,鼻周的丘疹减少、面部红斑的面积减小,瘙痒缓解,服用2疗程后,红斑和丘疹大部分消退,治疗结束随访第3个月时,面部红斑、丘疹消失,没有瘙痒,随访12月患者皮损未见复发。典型病例3:李某,女,29岁,因面部反复红斑丘疹伴痒半年于2015年4月前来就诊,自述症状最开始从下颌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到双侧面颊部,丘疹处瘙痒明显,面部有紧绷感,使用祛痘产品无效,兰州总医院皮肤科门诊检测螨虫阳性,诊断为“玫瑰痤疮”,后使用本专利技术口服奥硝唑剂0.5g,每天2次,服用1疗程,面部红斑和丘疹逐渐减少,随访3个月,下颌和面颊部红斑丘疹基本消退,瘙痒和紧绷感消失,随访12月患者皮损未见复发。统计分析患者治疗1疗程后皮损情况如下:表1为311例螨虫阳性的玫瑰痤疮患者治疗效果统计表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女91(39.74%)102(44.54%)29(12.66%)7(3.06%)男32(39.02%)39(47.56%)9(10.98%)2(2.44%)结果如上表1,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总有效率=(91+32+102+39)/311×100%=84.8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奥硝唑在治疗玫瑰痤疮药物中的新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洋孙玉姣栾秀丽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罗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