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消声器,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壳体内形成有均为封闭的四个腔体;第一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壳体的外部,并形成进气口;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腔体中;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中,第二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腔体中;第三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中,第三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第四腔体中;第四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壳体的外部,并形成出气口;第四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第四腔体中;四个导流管上均设置有消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四管迷路和四个腔体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尾气经过了更长时间和更远距离的消音,并且经过多通道分流,使气体互相干涉,从而改善了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排气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轿车上发动机排气系统最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它既能安全导出发动机燃烧的废气,又能以其自身消声结构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和减小排气气流压力损失,使整车具有较好的NVH性能和经济性。目前轿车上排气系统的消声器通常采用两级式或三级式,即排气系统前后串联分布两个或三个消声器,前消声器和中消声器主要用于消除中高频噪声,后消声器综合消除全频段噪声。但是由于轿车底盘空间限制,无法保证足够大的消声容积,而在较小消声容积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消声性能,消声器内部结构需设计得更复杂,排气气流压力损失就更大,导致发动机燃烧效率降低,增大了发动机的功率损失,经济性下降。如何在较小底盘布置空间情况下,设计出同时具有较好消声性能和较小压力损失的消声器,是现排气消声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消声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有限的消声器体积情况下,保证排气系统具有较大消声量,解决市场上排气系统噪声问题,同时保证排气系统具有相对较小压力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消声器,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均为封闭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出气口;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消声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四导流管上均设置有消声棉和套筒,所述消声棉覆盖在所述第一消声孔上,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消声棉的外侧,且所述消声棉和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内,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四个腔体。优选地,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消声孔。优选地,还包括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导流管相通,所述虹吸管的第二端为排水端;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水槽,所述虹吸管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导水槽。优选地,所述导水槽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导水槽的断面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圆柱筒、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位于所述圆柱筒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断面为椭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四个导流管,并且四个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从而形成四管迷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发动机工作时,尾气在壳体内经过更长时间和更远距离的运动,并且通过更多的分流,在流通的过程中不断造成气流通道截面的突变,获得了更好的消声效果,改善了消声性能;而且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加工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消声器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消声器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消声器中尾气流通的路径图;图4为中隔板的主视图;图5为套管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消声器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3-进气管,6-尾管,7-壳体,8-前端盖,9-后端盖,10-第一导流管,11-第二导流管,12-第三导流管,13-第四导流管,14-前隔板,15-中隔板,16-后隔板,17-虹吸管,18-套管,19-吸音棉,20-导水槽,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第三腔体,24-第四腔体,2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消声器,包括壳体7、第一导流管10、第二导流管11、第三导流管12和第四导流管13。其中,壳体7内形成有均为封闭的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第三腔体23和第四腔体24。第一导流管10的第一端伸出在壳体7的外部,并形成进气口;第一导流管10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腔体23中。第二导流管1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21中,第二导流管10的第二端位于第三腔体23中。第三导流管12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体21中,第三导流管12的第二端位于第四腔体24中。第四导流管13的第一端伸出在壳体7的外部,并形成出气口;第四导流管13的第二端位于第四腔体24中。第一导流管10、第二导流管11、第三导流管12和第四导流管13上均设置有第一消声孔。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发动机尾气中的大部分气体由进气管3通过第一导流管10形成的进气口进入到壳体7内部,并沿着第一导流管10的延伸方向流动,由第一导流管10的第二端排出到第三腔体23,在第三腔体23中经由第二导流管11进入第一腔体21,到达第一腔体21后通过第三导流管12进入到第四腔体24,最终在第四腔体24内中通过第四导流管13的第一端排出到尾管6中;发动机尾气中的小部分气体在流经上述四个导流管的第一消声孔时分流到途经的腔体。通过多通道分流气体,各个腔体内产生了多种不同流向的气体,这些气流在腔体里扩散、碰撞、反射,互相干涉,减弱噪声强度;另外,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消声器中设计了四管迷路,这就意味着尾气在被排出前,需要在壳体7内进行更长距离的运动,经历更长时间的消音处理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消声效果。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消声器还可以在第一导流管10和第四导流管13上均设置消声棉19和套筒18,消声棉19覆盖在第一消声孔上,套筒18套设在消声棉19的外侧,且消声棉19和套筒18均位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中。套筒18与导流管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其间是具有多孔结构的消声棉19。当尾气流经第一导流管10和第四导流管13时,声波入射到多孔消声棉19表面时,由于声波产生的振动引起小孔或消声棉19间隙间的空气运动,造成与孔壁的摩擦,由于摩擦和粘滞力的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声波衰减;其次,小孔中的空气和孔壁与消声棉19之间的热交换引起的热损失,也使声能衰减。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汽车消声器,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壳体7内,将所述壳体7的内部分隔成四个腔体,可以使壳体7免去整体铸造的麻烦,方便汽车消声器壳体7的加工与制造。具体地,隔板包括前隔板14、中隔板15和后隔板16,所述隔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消声孔,进一步增加了尾气流动的阻力和分流方向,增强消声效果。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消声器,还包括虹吸管17,所述虹吸管1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导流管相通,所述虹吸管17的第二端为排水端;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7的连接处设置有导水槽20,所述虹吸管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导水槽20,这样就能将积蓄在消声器中的水分排出,保持消声器的干燥,防止生锈和腐蚀的发生。所述导水槽20的断面为半圆形,使得外形更加美观,而且便于加工。所述壳体7包括圆柱筒、前端盖8和后端盖9;所述前端盖8和后端盖9分别位于所述圆柱筒的两端,可以使壳体7更加容易生产与加工。所述前端盖8和所述后端盖9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均为封闭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出气口;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消声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均为封闭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三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一端伸出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并形成出气口;所述第四导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四腔体中;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和第四导流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消声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四导流管上均设置有消声棉和套筒,所述消声棉覆盖在所述第一消声孔上,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消声棉的外侧,且所述消声棉和所述套筒均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左炜晨,丁吉民,严鑫映,何竹革,胡光辉,王伟,汤海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