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813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和前纵梁外板,前纵梁固定在前纵梁外板上并与前纵梁外板之前形成腔体,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向内的凹腔结构,在所述凹腔位置的腔体内设有弯曲结构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两端分别与前纵梁和前纵梁外板固定连接;采用本方案的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能保证前纵梁沿着轴向压溃变形,最大程度控制弯曲变形量,进而获得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
技术介绍
车容易发生碰撞的部位-发动机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头,车头内最重要的吸收碰撞能量的部件就是前纵梁。汽车的前纵梁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组合而成,位于发动机下方两侧,相当于车的骨架。纵梁多用低合金钢板冲压成,断面为槽形或工字形,车辆的前纵梁的前方属于吸能区,一旦发生碰撞就会产生溃缩,前、后纵梁均通过压溃变形和弯曲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其中前纵梁更是要担负总碰撞能量的60%左右。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多数是在前纵梁中增加加强版,或者在前纵梁表面增加加强筋,从而提高前纵梁的防撞击强度,这样却会导致碰撞能量会通过前纵梁传递到车体框架上,使车体框架迅速溃缩,威胁车内人员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在尽可能地保证前纵梁沿着轴向压溃变形,最大程度控制弯曲变形量,进而获得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本方案中的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和前纵梁外板,前纵梁固定在前纵梁外板上并与前纵梁外板之前形成腔体,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向内的凹腔结构,在所述凹腔位置的腔体内设有弯曲结构的吸能板,所述吸能板两端分别与前纵梁和前纵梁外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吸能板为S型结构钢板。进一步,所述吸能板为波浪形型结构的钢板。进一步,所述吸能板上设有凹槽。本技术的优点是:汽车发生碰撞时,前纵梁发生挤压溃缩,首先前纵梁的凹腔会向腔体内压缩,这时腔体内凹槽位置的吸能板被凹腔腔底板压缩变形,吸能板不会影响前纵梁纵向的溃缩形变,但是在横向的方向上提供力,进而吸收撞击能量,控制弯曲变形量。吸能板的凹槽是为了在保证吸能板强度的情况下,给吸能板增大弯曲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中吸能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的背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根据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100)和前纵梁外板(101),前纵梁(100)为敞口的槽钢结构,前纵梁外板(101)为板状结构。前纵梁(100)焊接在前纵梁外板(101)上并与前纵梁外板(101)之前形成腔体(102),前纵梁(100)上设有向内的凹腔(103)结构,在凹腔(103)位置的腔体内设有弯曲结构的吸能板(104)。吸能板(104)可为S型结构钢板或波浪形型结构钢板,吸能板(104)一端与前纵梁(100)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外板(101)焊接。如图4,吸能板(104)上设有凹槽(1041),凹槽(1041)的数量可为多个。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100)和前纵梁外板(101),前纵梁(100)固定在前纵梁外板(101)上并与前纵梁外板(101)之前形成腔体(102),所述前纵梁(100)上设有向内的凹腔(103)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腔(103)位置的腔体内设有弯曲结构的吸能板(104),所述吸能板(104)两端分别与前纵梁(100)和前纵梁外板(10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包括前纵梁(100)和前纵梁外板(101),前纵梁(100)固定在前纵梁外板(101)上并与前纵梁外板(101)之前形成腔体(102),所述前纵梁(100)上设有向内的凹腔(103)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腔(103)位置的腔体内设有弯曲结构的吸能板(104),所述吸能板(104)两端分别与前纵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羊衣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文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