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集成电路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三维集成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各个电子组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的集成密度的持续改进,半导体工业已经经历了快速增长。这种集成密度的改进主要归因于最小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这允许更多的组件集成到给定的区域。这些更小的电子组件需要比先前封装件占据更小面积的更小的封装件。半导体的封装件的示例性类型包括扁平封装(QFP)、引脚网格阵列(PGA)、球栅阵列(BGA)、倒装芯片(FC)、三维集成电路(3DIC)、晶圆级封装(WLP)和堆叠式封装(PoP)器件。通过在半导体晶圆级的芯片上方放置芯片来制备一些3DIC。由于减小了堆叠的芯片之间的互连件的长度,3DIC提供了改进的集成密度和诸如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带宽的其它的优势。然而,对于3DIC的技术,存在相当多的挑战要应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集成电路结构,包括:第一IC芯片,包括第一金属化结构、第一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一光子互连层;以及第二IC芯片,包括第二金属化结构、第二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二光子互连层,其中,所述第一IC芯片和所述第二IC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之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集成电路结构,包括:第一IC芯片,通过接合所述第一IC芯片的第一光子互连层和第二IC芯片的第二光子互连层而接合至所述第二IC芯片,并且在所述第一IC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集成电路结构,包括:第一IC芯片,包括第一金属化结构、第一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一光子互连层;以及第二IC芯片,包括第二金属化结构、第二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二光子互连层,其中,所述第一IC芯片和所述第二IC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之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30 US 14/870,0061.一种3D集成电路结构,包括:第一IC芯片,包括第一金属化结构、第一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一光子互连层;以及第二IC芯片,包括第二金属化结构、第二光学有源组件和第二光子互连层,其中,所述第一IC芯片和所述第二IC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之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有源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集成电路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有源组件和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通过第一混合接合结构接合,并且所述第二光学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通过第二混合接合结构接合,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接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的第一接合层,所述第一接合层包括嵌入在第一介电层内的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一光学有源组件的第二接合层,所述第二接合层包括嵌入在第二介电层内的第二焊盘,其中,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二焊盘彼此接合,并且所述第一介电层和所述第二介电层彼此接合,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接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的第三接合层,所述第三接合层包括嵌入在第三介电层内的第三焊盘;和所述第二光学有源组件的第四接合层,所述第四接合层包括嵌入在第四介电层内的第四焊盘,其中,所述第三焊盘和所述第四焊盘彼此接合,并且所述第三介电层和所述第四介电层彼此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集成电路结构,还包括:封装物,设置在所述第一IC芯片旁边;以及多个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一IC芯片的底面上方并且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IC芯片和所述第二IC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集成电路结构,还包括:第一TSV,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IC芯片的所述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中的导电线层;以及第二TSV,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IC芯片的所述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的所述第三接合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子互连层和所述第二光子互连层通过电介质至电介质接合而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集成电路结构,还包括:介电通孔(TDV),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三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IC芯片的所述底面穿透所述封装物至所述第二金属化结构的所述第三接合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集成电路结构,还包括:第一TSV,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IC芯片的所述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中的导电线层;第二TSV,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从所述第一IC芯片的所述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一金属化结构的所述导电线层;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景滨,余振华,陈明发,叶松峯,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