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连续蒸发工艺制备梯度带隙光吸收层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和方法可实现该领域中基于刚性或柔性衬底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以及大面积电池组件的制备。
技术介绍
相比于硅基薄膜、碲化镉等其他薄膜太阳电池,铜铟镓硒(化学式为Cu(In1-x,Gax)Se2,以下简称CIGS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光伏器件之一。特别是柔性衬底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具有质量比能量高,可覆盖弯曲或异性的表面,适合卷对卷制备以及电池组件单片集成等特点,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2013年,瑞士联邦技术学院(EMPA)使用共蒸发方法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效率达到20.4%(电池面积约0.5cm2),美国Ascentsolar、GlobalSolarEnergy等公司已经实现了柔性CIGS薄膜电池组件的批量生产。2014年,德国Manz公司斯图加特研发中心(wurthsolar)制备的刚性衬底CIGS薄膜太阳电池效率达到21.7%(电池面积约0.5cm2),首次超过的多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并且该公司已近出售大面积CIGS电池商业化组件及生产线。在CIGS薄膜太阳电池
,实验室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渐向大面积电池组件生产线上转化,推动了整个薄膜太阳电池领域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发展。CIGS薄膜电池及组件性能不断取得突破,主要归因于CI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连续蒸发工艺制备梯度带隙光吸收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沉积腔室、真空阀门和抽真空系统,抽真空系统(17)位于装置两端,用于维持装置镀膜时腔室的真空度,在沉积腔室与抽真空系统之间安装真空阀门(16);三个沉积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三个沉积腔室之间通过不锈钢板焊接,使用Mo金属板对相邻箱体进行隔离,Mo板高度高于蒸发源的位置而低于柔性衬底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腔室(8)中自左至右均匀分布四列不同金属元素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金属元素,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每个蒸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一腔室Ga源(20)、第一腔室In源(22)、第一腔室Se源(24);对应的加热器为第一腔室Ga源加热器(21)、第一腔室In源加热器(23)、第一腔室Se源加热器(25);在所述第二腔室(9)中自左至右均布固装四列不同种类材料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类、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每个蒸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连续蒸发工艺制备梯度带隙光吸收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沉积
腔室、真空阀门和抽真空系统,抽真空系统(17)位于装置两端,用于维持装置镀膜时腔室的
真空度,在沉积腔室与抽真空系统之间安装真空阀门(16);
三个沉积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三个沉积
腔室之间通过不锈钢板焊接,使用Mo金属板对相邻箱体进行隔离,Mo板高度高于蒸发源的
位置而低于柔性衬底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腔室(8)中自左至右均匀分布四列不同金属元素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
金属元素,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
每个蒸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一腔室Ga源(20)、第一
腔室In源(22)、第一腔室Se源(24);对应的加热器为第一腔室Ga源加热器(21)、第一腔室In
源加热器(23)、第一腔室Se源加热器(25);
在所述第二腔室(9)中自左至右均布固装四列不同种类材料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
类、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每个蒸
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二腔室Se源(26)、第二腔室Ga
源(30)、第二腔室In源(32)、第二腔室Cu源(28);对应的加热器为第二腔室Se源加热器
(27)、第二腔室Ga源加热器(31)、第二腔室In源加热器(33)、第二腔室Cu源加热器(29);
在所述第三腔室(10)中自作至右均布固装三列不同种类材料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
类、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每个蒸
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三腔室Ga源(34)、第三腔室In
源(36)、第三腔室NaF蒸发源(38),第三腔室Se蒸发源(40);对应的加热器为第三腔室Ga源
加热器(35)、第三腔室In源加热器(37)、第三腔室NaF源加热器(39)、第三腔室Se源加热器
(41);
以上各蒸发源上均固装有测量温度的热电偶,将测量的信号反馈给位于沉积薄膜室外
面的PID程序控制器,由PID程序控制器控制对应加热装置是否启动,以此控制各蒸发源的
蒸发速率以及升温速率;
整个沉积腔室上部分别架有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平行的滚轴作为始端滚轴(11)
和终端滚轴(12),始端滚轴上有卷状镀有Mo电极的不锈钢、钛箔或聚酰亚胺塑料作为柔性
衬底(15),柔性衬底的外端头固装于终端滚轴表面,两滚轴之间的柔性衬底形成水平平面,
镀有Mo电极的一面位于水平平面的下方,柔性衬底行进时,始端滚轴和终端滚轴形成卷对
卷转动;衬底上方安装有衬底加热装置,分别是第一腔室衬底加热装置(13),第二腔室衬底
加热装置(14)和第三腔室衬底加热装置(18);在第一与第二腔室,以及第二和第三腔室之
间分别安装有原位X荧光光谱装置(19),用于在线检测IGS薄膜的厚度和Ga含量,以及薄膜
沉积过程中的Max[Cu/(In+Ga)],并根据测试结果反馈电信号给蒸发源加热控制系统,用于
控制各金属蒸发源蒸发速率。
2.一种基于连续蒸发工艺制备梯度带隙光吸收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沉积
腔室、真空阀门和抽真空系统,抽真空系统(17)位于装置两端,用于维持装置镀膜时腔室的
真空度,在沉积腔室与抽真空系统之间安装真空阀门(16);
三个沉积腔室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第三腔室(10),三个沉积
腔室之间通过不锈钢板焊接,使用Mo金属板对相邻箱体进行隔离,Mo板高度高于蒸发源的
位置而低于刚性衬底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腔室(8)中自左至右均匀分布四列不同金属元素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
金属元素,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
每个蒸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称作第一腔室Ga源(20)、第一
腔室In源(22)、第一腔室Se源(24);对应的加热器为第一腔室Ga源加热器(21)、第一腔室In
源加热器(23)、第一腔室Se源加热器(25);
在所述第二腔室(9)中自左至右均布固装四列不同种类材料的蒸发源,每列为同一种
类、两个对称倾斜摆放的圆柱状蒸发源,分布于衬底幅宽方向两侧的边沿处,对应在每个蒸
发源的下面有一个蒸发源加热器;自左至右的蒸发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赫,杨亦桐,张超,申绪男,赵岳,姚聪,乔在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