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2856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方法,其能够在射出成型的同时使装饰用膜不会产生褶皱和破损地一体地贴紧到成型件的表面上。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内成型方法中,通过真空抽吸,以贴紧到阴模的内壁面上的方式对配设在阴模和阳模之间的装饰用模赋形,然后合模,使分别设置于阴模和阳模的外周部的槽和突起嵌合,由此对装饰用模付与张力,并在该状态下,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在该填充中将模具稍稍起模,一边使在装饰用膜上产生的折皱集中在熔融树脂的流动前端侧,一边随着熔融树脂的流动将其从阴模的周壁面部压入所述突起槽和所述突起之间,由此得到难以在表面的装饰层产生折皱的成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射出成型的同时使装饰用膜一体地贴紧到成型件的表面的模内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使装饰在膜上的图纹贴紧于表面的成型件、或者通过射出成型使由图纹或箔等装饰的膜本身一体地贴紧到成型件的表面的、所谓的模内成型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向阳模和阴模的分型线上供给装饰用膜,并对该装饰用膜从阴模侧进行真空抽吸来以贴紧到该阴模的内壁面上的方式赋形,然后进行合模并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由此得到使装饰膜一体地贴紧于表面的成型件。然而,根据这样的模内成型方法,在通过真空抽吸来以贴紧到阴模的内壁面上的方式对装饰用膜赋形时,若阴模的内壁面形成为三维的复杂形状,则即使在均匀的张力下也无法使装饰用膜追随内壁面的形状,而会产生折皱、或者在延伸量大的部分变薄。若在该状态下进行射出成型,则随着从浇口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而装饰用膜以浇口部分为中心朝向型腔的内周壁延伸,从而薄膜部分因其延伸力而破损,或者所述折皱一边伸长一边集中到熔融树脂的前端侧并这样残留下来,存在在成型件的表面产生泛白部分或折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模内成型用模具,其构成为,在分别设于阴模和阳模的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中,在第一分型面上设有沿着型腔外周的槽,在第二分型面上设有与该槽嵌合的突起,并且通过合模时这些突起与槽的嵌合来夹入装饰用膜以对装饰用膜施加张力,由此在熔融树脂的填充过程中使装饰用膜沿着型腔的内壁面延伸而不会使装饰用膜上产生折皱和过多的伸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186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当在合模时通过所述突起和槽的嵌合来夹入装饰用膜时,若未遍及整个面地对装饰用膜施加均匀的张力,则在通过真空抽吸工序使装饰用膜沿着型腔中的阴模的三维形状的内壁面时,在张力不均匀的部分、特别是形成为三维曲面的阴模的周壁面部中的呈凹圆弧状弯曲的角部,产生成为在装饰用膜上产生折皱的原因的膜多余部分,并且在阴模的口端缘部分,产生装饰用膜被拉伸而变薄的膜不足部分,从而产生无法漂亮地赋形成产品形状的问题。因此,在模具中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例如阴模周围的第一分型面上设置所述槽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为,使沿着阴模的口端缘的该槽的形状和深度与阴模的三维形状的内壁面相对应而使装饰用膜能够在整个面上产生均匀的张力,对于突起也是同样,构成这样的模具结构在技术上极其困难,另外,仅凭这些有时也不会有所改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模内成型方法,不将设在模具的型腔周围的分型面上的所述突起和用于该突起嵌合的槽的形状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复杂形状,就能够使在通过真空抽吸工序以贴紧于阴模的内壁面的方式对装饰用膜赋形时产生的膜多余部分和膜不足部分在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消失,得到难以产生折皱、破损、细微裂纹及泛白等的优秀的成型件。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内成型方法如第一方面所述,包括:向模具中的阴模和阳模之间供给、配置装饰用膜的膜配置工序,所述模具构成为在所述阴模和所述阳模的分型面中的第一分型面上设置有槽,在第二分型面上设置有与该槽嵌合的突起;通过真空抽吸,以沿着阴模的内壁面贴紧的方式对该装饰用膜赋形的膜抽吸工序;通过在该膜抽吸工序后进行合模来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的所述槽和所述突起嵌合,利用所述突起的前端面将所述装饰用膜的外周部压入所述槽内,并且在这些阴模和阳模的对置面间形成型腔的合模工序;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的射出工序;在该射出工序时的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通过使一个模具后退来使所述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间产生间隙,利用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将与使所述装饰用膜沿着所述阴模的内壁面的形状贴紧到该内壁面上时产生的膜不足部分或膜多余部分对应地存在于所述间隙的装饰用膜的外周部拉向模具侧或者从模具侧压入所述间隙的膜调整工序;在树脂冷却、固化后将由所述装饰用膜装饰的成型件取出的起模工序。在这样的模内形成方法中,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射出工序时,在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进行的起模所产生的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间的分开量是0.001~1mm。而且,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射出工序时,在熔融树脂向型腔内的射出填充量达到最终填充到所述型腔内的所述熔融树脂的全部填充量的20质量%以上时,使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间产生间隙。另外,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膜调整工序后再次进行合模。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使用构成为在阴模和阳模的分型面中的第一分型面上设置有槽并第二分型面上设置有与该槽嵌合的突起的模具,向阴模和阳模之间供给装饰用膜后,通过从阴模侧进行真空抽吸来以贴紧到阴模的内壁面上的方式对该装饰用膜赋形,接下来,通过进行合模并使所述突起和槽嵌合来利用突起的前端面将装饰用膜的外周部压入槽内并对装饰用膜施加张力,通过在该状态下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并使其冷却、固化,而得到利用装饰用膜装饰表面的成型件,在这样的模内成型方法中,在所述射出工序时的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使一个模具后退来在所述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间设置间隙,因此能够在设置该间隙前向型腔内填充规定量的熔融树脂,使型腔内的初期的填充压和树脂温度、特别是浇口附近的填充压和树脂温度稳定。因此,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并进行成型,并且利用所述真空抽吸时装饰用膜被从分型面朝向阴模内抽吸时产生的伸长所导致的变薄的膜不足部分、在合模时装饰用膜因所述突起与槽的嵌合而被拉伸时产生的膜不足部分的收缩恢复力,能够将存在于突起和槽之间的间隙的装饰用膜部分从槽内拉出并沿着阴模的内壁面贴紧,消除在装饰用膜的赋形时产生的膜不足部分,从而能够向型腔内射出填充熔融树脂而不会产生破损和泛白。而且,在阴模的角部,在所述真空抽吸时,当装饰用膜沿着该角部的呈凹圆弧状弯曲的壁面贴紧时产生纵向折皱,并且当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时,随着熔融树脂从浇口侧在阴模的底面部上朝向阴模的周壁面部流动,一边拉伸在贴紧于阴模的底面部上的装饰用膜上产生的细微的折皱一边使该折皱作为膜多余部分向树脂的流动前端侧聚集,但随着熔融树脂在型腔的周壁面即阴模的周壁面部上传递并向阴模的口端缘侧流动,能够将这些折皱从该周壁面部推向第一分型面和第二分型面之间的间隙,并从该间隙进入所述突起和槽之间,能够使装饰用膜以均匀的张力在阴模的整个内壁面上延伸、贴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模内成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模具中的阴模和阳模之间供给、配置装饰用膜的膜配置工序,所述模具构成为在所述阴模和所述阳模的分型面中的第一分型面上设置有槽,在第二分型面上设置有与该槽嵌合的突起;通过真空抽吸,以沿着阴模的内壁面贴紧的方式对该装饰用膜赋形的膜抽吸工序;通过在该膜抽吸工序后进行合模来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型面、第二分型面的所述槽和所述突起嵌合,利用所述突起的前端面将所述装饰用膜的外周部压入槽内,并且在这些阴模和阳模的对置面间形成型腔的合模工序;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的射出工序;在该射出工序时的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通过使一个模具后退来使所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间产生间隙,利用熔融树脂的流动压,将与使所述装饰用膜沿着所述阴模的内壁面的形状贴紧到该内壁面上时产生的膜不足部分或膜多余部分对应地存在于所述间隙的装饰用膜的外周部拉向模具侧或者从模具侧压入所述间隙的膜调整工序;在树脂冷却、固化后将由所述装饰用膜装饰的成型件取出的起模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31 JP 2013-2276001.一种模内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模具中的阴模和阳模之间供给、配置装饰用膜的膜配置工序,所述模
具构成为在所述阴模和所述阳模的分型面中的第一分型面上设置有槽,在第
二分型面上设置有与该槽嵌合的突起;
通过真空抽吸,以沿着阴模的内壁面贴紧的方式对该装饰用膜赋形的膜
抽吸工序;
通过在该膜抽吸工序后进行合模来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型面、第二
分型面的所述槽和所述突起嵌合,利用所述突起的前端面将所述装饰用膜的
外周部压入槽内,并且在这些阴模和阳模的对置面间形成型腔的合模工序;
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的射出工序;
在该射出工序时的熔融树脂的射出填充中,通过使一个模具后退来使所
述第一分型面和所述第二分型面之间产生间隙,利用熔融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尚文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技术成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