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02455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可活化自然杀伤性T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是一种T淋巴细胞,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NKT细胞被激活后迅速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包括1型辅助性T细胞因子(Thelper1,Th1)和Th2型细胞因子。Th1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和干扰素-g(Interferon-g,IFN-g),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细胞毒作用,进而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Th2型细胞因子,如IL-4和IL-10,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影响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传统T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的功能,进而调节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因此靶向激活NKT细胞成为免疫治疗的热点,寻找能被NKT细胞识别的抗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Delibero等研究发现(NatureImmunology,2012,13(5):474-480)过氧化物酶体产生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分子pLPE(1-O-1’-(Z)-十六烯基-2-羟基-sn-甘油-3-磷酸乙醇胺)是NKT细胞的内源性抗原。对pLPE的脂肪链进行修饰,得到一系列pLPE衍生物(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2014,22(11),2966-2973)。pLPE衍生物对NKT细胞有激活作用,并且有显著的极化作用,是NKT细胞Th2激活剂,可以进一步用于开发自身免疫系统和炎症疾病的治疗药物。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60558的资助下对NKT细胞激活剂进行进一步研究,合成得到新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具有激活NKT细胞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合成一种附图1显示的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的R1和R2独立地是氢、C8~C26烷基、C8~C26烯基、C8~C26炔基、C8~C26酰基。合成步骤如下:步骤A:将三氯氧磷、三乙胺、吡啶溶于二氯甲烷,冰浴中逐滴加入丙酮缩甘油,丙酮缩甘油反应完全后,逐滴加入乙醇胺,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A;步骤B:将化合物A溶于对甲苯磺酸的甲醇溶液,搅拌2小时后,加入浓氨水中和反应液至中性,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B;步骤C1:将化合物B、四丁基溴化铵溶于50%氢氧化钠溶液,80℃的条件下加入溴代物,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步骤C2:将化合物B、三乙胺、吡啶溶于二氯甲烷,冰浴条件下逐滴加入酰氯,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溴代物是C8~C26烷基溴、C8~C26烯基溴、C8~C26炔基溴。酰氯是C8~C26酰氯。化合物I作为活性成分或者是药用载体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化合物I在制备免疫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化合物I用于治疗癌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包括: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大肠癌、胃癌、肾癌、鼻咽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症、慢性或急性白血病、脑瘤、食道癌、口腔癌、贲门癌、结肠癌、胆囊癌、喉癌、牙龈癌、尿道癌、皮肤癌、直肠癌、中耳癌、骨癌、睾丸癌、内分泌系统的癌症、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CNS淋巴瘤、脊柱轴肿瘤垂体腺瘤。感染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艾滋病、伤寒沙门菌感染、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李斯特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银屑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性硬化症、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移植物抗宿主病。本专利技术(优点):化合物具有激活NKT细胞的作用,溶解性高于pLPE,生物利用度比pLPE高,更为重要的是一类具有新结构的NKT细胞抗原,具有治疗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Ⅰ的结构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Ⅰ合成流程图。图3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对小鼠NKT杂交瘤细胞2H4的活性。具体实施方式:制备化合物的方法:实施例1化合物A的合成:将三氯氧磷932μL(10.0mmol)、三乙胺1.4mL(10.0mmol)、吡啶161μL(2.0mmol)溶于二氯甲烷100mL,冰浴中逐滴加入丙酮缩甘油1.2mL(10.0mmol),丙酮缩甘油反应完全后,逐滴加入乙醇胺0.6mL(10.0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2:1,得到化合物A1.59g(6.70mmol),产率67%。实施例2化合物B的合成:将化合物A1.59g(6.70mmol)溶于对甲苯磺酸的甲醇溶液30mL(1.0mmol/L),搅拌2小时后,加入浓氨水1mL中和反应液至中性,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1:1,得到化合物B1.28g(6.49mmol),产率97%。实施例3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a(R1=n-C8H17,R2=H)和化合物Ib(R1=n-C8H17,R2=n-C8H17)的合成:将化合物B197.1mg(1.0mmol)、四丁基溴化铵64.5mg(0.2mmol)溶于50%氢氧化钠溶液10mL,80℃的条件下加入溴代正辛烷289.7mg(1.5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90mL中,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将萃取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1:1,得到化合物Ia(R1=n-C8H17,R2=H)137.2mg(0.44mmol);化合物Ib(R1=n-C8H17,R2=n-C8H17)167.2mg(0.40mmol);产率84%。实施例4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c(R1=n-C26H53,R2=H)和化合物Id(R1=n-C26H53,R2=n-C26H53)的合成:将化合物B197.1mg(1.0mmol)、四丁基溴化铵64.5mg(0.2mmol)溶于50%氢氧化钠溶液10mL,80℃的条件下加入溴代正二十六烷668.4mg(1.5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90mL中,用乙酸乙酯100mL萃取,将萃取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2:1→1:1,得到化合物Ic(R1=n-C26H53,R2=H)224.7mg(0.39mmol);化合物Id(R1=n-C26H53,R2=n-C26H53)238.6mg(0.26mmol);产率65%。实施例5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e(R1=n-C18H37,R2=H)和化合物If(R1=n-C18H37,R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105646587.html" title="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 I 所示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其中,所述的R1和R2独立地是氢、C8~C26烷基、C8~C26烯基、C8~C26炔基、C8~C26酰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R1和R2独立地是氢、C8~C26烷基、C8~C26烯基、C8~C26炔基、C8~C26酰基。
2.一种如式I所示的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A:将三氯氧磷、三乙胺、吡啶溶于二氯甲烷,冰浴中逐滴加入丙酮缩甘油,丙酮缩甘油反应完全后,逐滴加入乙醇胺,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A;
步骤B:将化合物A溶于对甲苯磺酸的甲醇溶液,搅拌2小时后,加入浓氨水中和反应液至中性,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B;
步骤C1:将化合物B、四丁基溴化铵溶于50%氢氧化钠溶液,80℃的条件下加入溴代物,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
步骤C2:将化合物B、三乙胺、吡啶溶于二氯甲烷,冰浴条件下逐滴加入酰氯,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液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1,3,2-氧氮磷杂环戊烷类化合物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溴代物是C8~C26烷基溴、C8~C26烯基溴、C8~C26炔基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酰氯是C8~C26酰氯。
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包含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广惠李红芳李莉蔡锋曾忠兰王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